上周,出了這么個新聞:
網(wǎng)稱“長沙理工大學高英力副院長與其妻姜某”树肃,在湖南長沙天心區(qū)青園小學當眾毆打7歲小朋友蒸矛,致其門牙脫落,左耳中度失聰胸嘴。大人毆打孩子雏掠,只因自家孩子被打了,而且已被“打”過幾次劣像,所以大人沒忍住乡话,出手教訓“熊孩子”。
新聞下方的評論區(qū)耳奕,網(wǎng)友們炸開鍋似地爭論:
有的說打得好绑青,因為“熊孩子”該得到教訓诬像。
有的說大人不該出手,孩子間的問題應(yīng)該孩子自己解決闸婴。
有的說得教會孩子該出手時就出手坏挠,要打回去。
……
關(guān)于孩子間的吵鬧邪乍、打架降狠,在學齡前,多是爭玩具庇楞,或是搶著玩某個設(shè)施而引發(fā)的“雞毛蒜皮”般的小事榜配。但有時候,孩子間的打鬧也會升級成父母甚至家庭間的沖突吕晌。另外蛋褥,大多數(shù)在學齡前就帶有攻擊性的“小霸王”,以及性格溫和的“綿羊型”孩子睛驳,由于不具備沖突解決能力烙心,到學齡期、青春期后乏沸,小霸王依舊欺負人弃理,綿羊型仍然被欺負,嚴重的會發(fā)展成校園霸凌事件甚至發(fā)生人身安全事故……而父母屎蜓,往往成了出事后最后才知道的那個人。
昨天看到這則新聞钥勋,無辜的孩子成為校園斗毆的犧牲品炬转,令人心痛同時發(fā)人深省。不要總當孩子打鬧是小事算灸,小事也可能演變成悲劇扼劈。孩子成長安全無小事,無論是大人出手替孩子解決問題還是教孩子“打回去”都是簡單的善后而已菲驴。要真正解決問題荐吵,預防重于善后,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更為重要赊瞬。
美國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家舒爾博士在其著作《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中給出了培養(yǎng)孩子解決問題和與人相處的一套理念和方法先煎。舒爾博士書中論述的“社會能力”,即是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巧涧。這套理論的中心理念為“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即ICPS薯蝎。ICPS通過讓孩子學會思考、尋找解決辦法并考慮后果谤绳,理解別人的感受占锯,從而與他人和諧共處袒哥,成長為一個社會適應(yīng)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消略。
“我能解決問題”讓孩子獲得尊嚴與自信
回到孩子被打的問題上堡称,直接讓孩子打回去,我們暫時撇開道德考慮艺演,只考慮“打回去”這個行為的客觀可行性和可能的后果却紧。
事實上,就打回去這個問題钞艇,不少媽媽給出了答案:
事實證明啄寡,如果在沖突當時沒能直接反擊的孩子,即使事后大人教他反擊哩照,他也無法做到挺物。因為如果他有力量反擊的話,早就反擊了飘弧。
如果大人硬逼著孩子要打回去识藤,等于要求孩子做他認為“做不到的事”,這容易讓孩子陷入自覺無能的境地次伶,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痴昧,他非但不自信,反而更焦慮冠王。
專門研究青少年欺負與被欺負問題的美國心理學家喬爾哈勃博士赶撰,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講述小時候被欺凌的故事:
我11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經(jīng)常遭到社區(qū)里兩個小惡霸的騷擾。因為我個性溫和柱彻,不喜歡打架豪娜,所以每次我都選擇躲避。但我父親認為我必須反擊哟楷,并買來全套拳擊訓練設(shè)備瘤载,教我每天練習拳擊。我雖然心里很不情愿卖擅,但也無法忤逆父親鸣奔。
有一天,兩個小惡霸又來招惹我惩阶。我本能地拔腿就想逃回家挎狸,但是一轉(zhuǎn)身,發(fā)現(xiàn)父親正站在家門口看著我琳猫。當時我只感覺無路可退伟叛,簡直就是世界末日。
最后脐嫂,我一拳打在了其中一個小惡霸的臉上统刮。出拳的那個瞬間紊遵,我沒覺得解氣,反而覺得天塌下來了侥蒙。
后來怎樣暗膜?我就不再被騷擾了嗎?不是鞭衩,兩個小惡霸用更惡毒的手段變本加厲地對付我学搜。
哈勃博士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大家:教孩子打回去,多數(shù)時候行不通论衍。對于天性溫和的孩子瑞佩,逼他反擊,只會讓他覺得更加無助坯台,甚至會讓他覺得自己很無能炬丸。
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是教會孩子怎么做蜒蕾,而不是替他做稠炬。擁有社會能力的孩子,能直面沖突咪啡,找出行為中的因果關(guān)系首启,在一次次解決沖突和問題的過程中,孩子收獲尊嚴和自信撤摸。
面對挑釁毅桃,孩子有底氣,有自信准夷,甚至有些原來過分內(nèi)向的孩子疾嗅,從解決問題中學會了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變得外向了冕象。社會能力教會孩子的,是自我保護汁蝶,敢于直面欺凌渐扮,say no
社會能力讓孩子學會理解和自控
日本的一些心理學者曾經(jīng)做過一個實驗,把一組表示開心掖棉、哭泣墓律、憤怒、沮喪等表情的頭像圖展示給幼兒園的孩子幔亥,實驗結(jié)果顯示耻讽,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幾乎把所有的表情圖都認同為“開心”。他們無法辨別各種情緒帕棉,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忽略別人的感受针肥,只能以憤怒饼记、生氣去感知,不論哪種感受他都以發(fā)脾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慰枕。
培養(yǎng)社會能力要求父母幫助孩子養(yǎng)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具则。孩子在父母的教導下學會辨識“喜、怒具帮、哀博肋、樂、懼”等情緒蜂厅,進而把某種情緒發(fā)生時的身體感受統(tǒng)一起來匪凡,在體驗中學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理解別人的感受掘猿,這樣就可以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和自我管控病游。
可以說,擁有ICPS能力孩子們不容易沮喪术奖,當事情不如愿時礁遵,他們更不容易發(fā)脾氣,相對更少攻擊性采记,并且也更關(guān)心他人佣耐,更能交朋友。
社會能力讓親子溝通更暢通
還是用打人問題為例子∵罅洌現(xiàn)階段兼砖,對于孩子間打鬧的處理方案,主流的觀點是“讓孩子自己解決”既棺,的確讽挟,孩子間的事情大人不必總是干預,孩子也需要從各種經(jīng)歷中體驗各種曲折和得失丸冕。但不同的孩子存在個體差異耽梅,他們處理沖突的能力大小不同,一概地袖手旁觀對孩子未必就好胖烛。
如果孩子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社會能力眼姐,與父母的溝通渠道暢通,那可以放手讓孩子試著自己解決問題佩番。
但若孩子未掌握解決沖突的能力众旗,渴望父母的幫助,這時你單純地把他推向前趟畏,要他自己解決問題贡歧,就不合適。
大部分孩子在13歲前,還未能顯現(xiàn)青春期的力量利朵,不能妥善處理交往中的矛盾律想,仍然依戀父母,渴望得到父母的幫助和引導哗咆。這時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求助蜘欲,簡單粗暴地說“離他遠點”“她怎么不跟別人胡說呢”,這樣容易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晌柬,心理受到更大的創(chuàng)傷姥份,不僅無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還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記憶年碘,影響將來的社交澈歉。
培養(yǎng)孩子社會能力的過程,孩子能從父母處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屿衅,有安全感的孩子埃难,即使被欺負了,也不畏懼涤久,不自卑涡尘,因為他知道背后有父母這個堅實的后盾。
社會能力強調(diào)保持親子溝通渠道的暢通响迂,這也是孩子能及時向我們求助的前提考抄。當孩子向我們求助時,請認真對待蔗彤,要肯定他來找我們求助的勇氣并給予切實的幫助川梅。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能讓孩子感到安全,把父母視為同盟伙伴然遏,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溝通閉環(huán)贫途。
社會能力對孩子如此重要,那我們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待侵?王爾德說:“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丢早,就是使他們愉快⊙砬悖”舒爾博士提倡的社會能力培養(yǎng)幾乎都是通過父母和孩子間的游戲完成香拉,讓孩子在快樂中習得能力。
首先中狂,引導孩子思考,明確問題所在
父母可以通過字詞游戲扑毡,來教會孩子使用下面六組重要的字詞胃榕,用這些字詞造句,來幫助孩子思考問題。造句最好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勋又,可以靈活地隨時隨地玩苦掘。
①是/不:桐桐是女孩,不是男孩楔壤。
②和/或者:能夠幫助孩子在以后遇到問題時考慮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法鹤啡,而不是立刻接受腦子里蹦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如“蘿卜和橘子一起買蹲嚣?不行递瑰,只能選蘿卜或者橘子∠缎螅”
③一些/所有:這兩個詞能幫助孩子理解抖部,一個解決辦法可能在某些時候管用,但并非在所有的時候都管用议惰。如慎颗,“所有的杯子都是黃色的嗎?不是言询,一些是紅色的俯萎,一些是黃色的≡撕迹”
④之前/之后:這是思考后果時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概念夫啊,它們能讓孩子認識到,“他打我之前县习,我踩到了他的腳涮母。”
⑤現(xiàn)在/以后(稍后):當孩子無法立刻得到想要的東西時躁愿,這組詞能幫助他們處理失望情緒叛本,能幫助孩子學會等待,讓他們思考彤钟,“我現(xiàn)在不能吃那顆糖来候。我可以稍后再吃∫荼ⅲ”
⑥相同/不同:這兩個詞能幫助孩子思考:“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营搅。”而且梆砸,他們會明白转质,相同的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
其次帖世,學習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父母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考慮他人感受的習慣休蟹。比如,我們陪孩子看圖片或者動畫片的時候和孩子討論:“圖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覺?”
在孩子小的時候赂弓,可以通過看圖的方式绑榴,來認識開心、傷心盈魁、生氣翔怎、驕傲、沮喪等情感相對應(yīng)的表情杨耙。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赤套,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他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但僅僅是描述按脚,而不要評判感受于毙。
玩偶游戲也是教孩子理解情緒的好辦法,父母可以用玩偶辅搬、用布娃娃唯沮、毛絨玩具,畫上臉的袋子或者是襪子等各種道具堪遂,編些故事介蛉,用不同聲音來表現(xiàn)。比如溶褪,我經(jīng)常和孩子一起玩貓狗玩偶對話的游戲币旧,通過游戲再現(xiàn)生活中孩子間的沖突對話,來幫助孩子表達感受猿妈,在故事中認識不同的情緒表達吹菱。
接著,引導孩子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父母要幫助孩子明白彭则,解決一個問題不止有一個辦法鳍刷。在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或找辦法游戲中給孩子啟發(fā)式提問,孩子提出一個辦法后給予及時肯定俯抖,同時引導其思考第二個辦法输瓜。
比如,媽媽跟姐弟兩一起用角色扮演游戲來還原兩個孩子搶玩具的場景芬萍。
媽媽可以問兩個孩子: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兩個孩子一起玩呢尤揣?
姐姐:每個孩子都拿出一個玩具,一起玩柬祠。
媽媽:很好揖庄,姐姐想出了第一個辦法过蹂。弟弟有不同辦法嗎救赐?
弟弟:我要沖她尖叫,直到她讓我玩為止暴备。
媽媽:這是一個不同的辦法。可以試試猬仁,還有第三個辦法嗎?
弟弟:我可以借她看我的卡通書轧房。
媽媽:還有第四個辦法嗎拌阴?
姐姐:可以輪流玩……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奶镶,孩子能想到的辦法比你多迟赃,當孩子把被動的“大人們覺得我應(yīng)該”變?yōu)橹鲃拥摹拔疫x擇”,他更容易想到并接受解決辦法厂镇。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前提是讓孩子自己思考解決辦法纤壁。
最后,教孩子預估解決辦法的后果
有了解決辦法捺信,孩子還要學會考慮后果酌媒。這一步要幫助孩子思考:如果采用了某個辦法,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什么迄靠。父母依然可以通過游戲秒咨,教會孩子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種順序發(fā)生的,從而讓孩子明白后果的意義掌挚。
比如這些親子游戲雨席,可以幫助孩子考慮事情的先后順序,考慮人際交往中的后果吠式。
–之前和之后字詞游戲: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后的句式來描述一件事陡厘。
–故事接龍游戲:和孩子編一些故事,讓孩子進行接龍特占。
–如果……可能……會發(fā)生什么游戲:幫助孩子想象各種可能的后果糙置。
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便是舒爾博士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中闡述的社會能力學習過程摩钙,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親子游戲來完成罢低,寓教于樂。
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胖笛,需要父母們多些時間陪伴孩子网持,和孩子一起快樂游戲,教孩子學會表達长踊、學會思考功舀,擁有獨立判斷能力。時間能證明身弊,你將收獲一個自信滿滿能自我保護的孩子辟汰,還能獲得其他意外的驚喜列敲。為人父母,讓我們樂而為之帖汞,教會孩子這項重要的本領(lǐng)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