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周看了幾本有關視覺化思維的書纳账,還翻了一下《巴菲特自傳》和《回憶蘇格拉底》逛薇,可惜不得要領,故無法成文疏虫。這兩天又看了一本斯科特·揚的《如何高效學習》永罚,總算是找著些可以內化為自己習慣的東西。
? ? ? 我之前在研讀《窮查理寶典》的時候卧秘,非常仔細地分析了一下查理是如何學習的(文章可見http://www.reibang.com/p/f2b8a8af2ad1)呢袱。查理的學習方法是一種“道”,他強調知識間的關聯(lián)翅敌,但是并沒有手把手教我們如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術”羞福。斯科特·揚在“術”的層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參考,可以很容易內化為自己的習慣蚯涮。
? ? ? 我們不止一次聽說過要按照人腦的工作原理把知識關聯(lián)起來坯临,但是我們很少聽說過具體該怎么做焊唬。斯科特·揚認為我們主動給知識做三維拓展恋昼。
? ? ? 深度拓展(知識的背景探究):知識從何而來(Where)看靠;知識是怎么得來的(How);誰提出來的(Who)液肌;知識為什么以那種形式存在(Why)挟炬;
? ? ? 橫向拓展:類似的知識有哪些異同?提出該知識的人是否還有其他的發(fā)現(xiàn)嗦哆?圍繞這一結論有哪些事實谤祖?
? ? ? 縱向拓展:知識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樣的模式在其他知識中也會存在老速,舉幾個例子粥喜。(跨學科)
? ? ? 糾錯:閱讀那些觀點相反的書籍(證偽)
? ? ? 要點就是以上這些,那么如何運用到生活之中呢橘券?我打算設計一個模板额湘,從形式上把它初步固定下來(以后有機會我會寫一篇“我的模板化生活”)。這一個模板的全部內容都聚焦于“拓展知識”旁舰,每一個板塊都迫使我們從知識本身伸出“觸角”去聯(lián)系其他的信息锋华。當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知識,想要對它深挖的時候箭窜,我就可以把它填寫入第一欄的“知識點闡述”毯焕,然后只要依次把表格填滿,就可以該知識的前世今生和左鄰右舍都挖出來磺樱。模板本身不包含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纳猫,因為那兩方面內容我可以在“黃金三分法”模板里面展開。而且也只有那些比較重要的知識才需要這樣花大氣力展開竹捉,畢竟精力有限芜辕,普通的簡單知識我們可以用常規(guī)的方式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