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消逝》-技術無形的形而上學
從前我只知道技術的變化會帶來科技經(jīng)濟文化這種宏觀視角范圍的進步族操,但沒有意識到過對于個人,一項技術對個人的思維方式也有著巨大的影響。
縱觀《童年的消逝》,作者以歷史發(fā)展的線索液荸,論述媒介技術的變遷帶來的對“童年”與“成年”的影響時,穿插了大段對于技術對于內在的思維方式的影響脱篙,從外在社會的變化究因到內在思想娇钱,從信息符號的角度深入地詮釋了技術革命帶來的整個社會性質的轉變伤柄。從口語文化到識字文化到印刷術的世界再到電子信息的世界,作者認為:“傳播技術的變化無一例外地產(chǎn)生了三種結果:它們改變了人的興趣結構文搂、符號的類型响迂,以及社區(qū)的本質”。
但是细疚,一個新的技術未必給一個文化注入新的思想。我想從個人角度仔細梳理一下《童年的消逝》中提到的從印刷世界轉變向電子信息世界的個人思考方式的改變川梅,給書籍在當今“信息快餐”世界對于啟迪“新思想”的意義一個思維方式方面的解讀疯兼。
一、 印刷術——理性與個性的啟蒙
1. 自從印刷術發(fā)明之后贫途,社會有了全新的組織內容的方式吧彪,并一直沿用到今天——線性和序列邏輯。印刷書籍的編輯非常注重內在組織的清晰度和邏輯性丢早,這就要求編排者具有清晰姨裸,有序的說理能力,尤其是那種理論性書籍怨酝,更需要歸類整理與概括內容傀缩。而這種清晰的,結構化的內容邏輯被讀者閱讀之后农猬,會進一步影響讀者赡艰,所以經(jīng)常讀書的人,會具備相應的內容組織思維斤葱。這種重點明確慷垮,邏輯條理清晰的理性的思維方式,在當今信息爆炸的世界顯得尤其重要揍堕,它幫助我們有意識地去搜集信息料身,梳理信息,辨明是非衩茸。
2. 在印刷術問世之初芹血,書籍在眾人眼中是由一個個抽象的符號組成的頭腦風暴的世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世界递瑰。一件衣服祟牲,一張床,等等之類的具體的現(xiàn)象抖部,被簡化成指尖螞蟻般大小的符號说贝,人們要努力地學習這些符號,才能進入這個神秘的理念的世界慎颗。人類從最初的直觀感受的動物乡恕,進化成具有抽象概念思維能力的能夠進行深度思考的智人言询。是印刷開始要求人類身體服從于頭腦,開始強調思考的美德傲宜。
3. 從口語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之后运杭,口腔無需再發(fā)出聲音,讀者及其反應函卒,跟社會環(huán)境脫離開來辆憔,讀者退回自己的心靈世界。對于印刷術發(fā)明之初报嵌,信息閉塞的世界來說哨毁,書籍一經(jīng)出世裹匙,人們接收到的信息的差異也逐漸拉開萧求,人們開始渴望信息俊卤,信息接收的差異造成了人不同的個性,人們對個性的要求開始不可抗拒血筑。正是印刷绘沉,是書籍給予了原始的我們自我,使我們以獨特的個體來思索和談話豺总。
二车伞、 電子信息技術——思維的倒退
可能說電子信息技術使得人的思維倒退有些夸張,但結合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一些事來看喻喳,某種程度上人們的思維真的在倒退帖世。同時,《童年的消逝》也強調沸枯,媒介技術的變革并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日矫,其背后也存在文化、經(jīng)濟绑榴、意識形態(tài)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哪轿。
1. 電子信息技術的特點之一是同時性,瞬間性(電子速度):“電報是第一個使電子信息的傳播速度超越人速度的傳播媒介翔怎。它打破了歷史上交通與傳播的關系窃诉。”過快的傳播速度導致“信息量爆炸”赤套,信息變得廉價飘痛,信息獲得的成本降低,一些“成人世界的秘密”被無差別地公開容握。因此宣脉,有人說電報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智力:“一個人知道多少的問題要比一個人知道如何運用已知信息的問題重要得多”,越來越多的人轉向追求信息的儲備量剔氏,而所謂思維方式變得不再重要塑猖。
這個觀點與當今時代命運般地重合竹祷。在信息需求如此熱烈的今天,信息壟斷者往往能取得絕對的優(yōu)勢羊苟。網(wǎng)絡新梗伴隨著潮流文化層出不窮塑陵,一個月不去接觸網(wǎng)絡便完全能夠與時代落伍。
信息的接收的確很重要蜡励,但重點在于令花,人們對新信息的消化時間幾乎擠占了深度思考的時間,同時凉倚,信息優(yōu)勢帶來的既得利益也讓人們越來越忽視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彭则。
2. 電子媒介促使一個新的符號世界的誕生——影像世界≌家#“電子革命”促發(fā)“圖像革命”“把原來的理念世界改造成為光速一樣快的畫像和影像的世界”。語言文字與圖像有著本質區(qū)別输瓜,兩者可以說各有優(yōu)勢瓦胎,但過于依賴圖像效果帶來的會是抽象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倒退。
1) 文字語言是經(jīng)驗的抽象描述尤揣,而圖像則是經(jīng)驗的具體再現(xiàn)搔啊。作者認為圖像世界是“認識上的一個倒退”“圖畫要求我們訴諸感情而不是理智,要求我們去感覺而不是思考”這可以解釋現(xiàn)在的“顏值至上”“三觀跟著五官跑”的價值觀北戏,只要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夠帥夠美负芋,即使是反面人物也總會有人馬不停蹄為他開解;
2) 圖文嗜愈、視頻是具象化的旧蛾。另外,視頻總是傾向于敘事化的蠕嫁,因為單純說理的锨天,沒有圖片營造氛圍推進情感的視頻會趕跑觀眾。而這一系列的具象化充斥著我們周圍的世界剃毒,會極大地削弱我們的抽象思維病袄。在這里,更能體會尼爾·波茨曼的這句“認識上的一個倒退”——人類從開始的直觀視覺動物中途短暫地進步為獨立思維的智人后又回到了原點赘阀;
3) 視頻的時間流的性質益缠,使得信息接收者來不及思考,因此也沒辦法進行深度思考基公。
3. 馬歇爾·麥克盧漢:“當人生活在電子的環(huán)境中幅慌,他的本性改變了,他的私人屬性融入了社團整體轰豆。他變成了一個大眾人”欠痴。從前的印刷世界由于傳播速度的限制迄靠,信息的獲取具有階級性,好處在于人們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獨立的思考喇辽,回歸自己的心靈世界掌挚。
而現(xiàn)在的信息共享逐漸在磨滅這種信息接收的差異,世界趨向于同質化菩咨。同時吠式,由于及時的信息獲取越來越重要,信息斷層的恐慌使得大眾對信息的追求幾近內卷化抽米,陷入信息焦慮特占,還哪里來的時間“浪費”在一本“過時”的書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