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培訓機構邀約講微課,題目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在思考過程有一些反思和大家分享:
首先交胚,原生家庭的議題已有許多資訊(文章、書籍)的傳播盈电,我想多數人都有些理解蝴簇,甚至形成論述是:『人要自我成長、要改善親子關係匆帚,一定要處理原生家庭的糾結熬词。』
的確原生家庭的影響無所不在,舉凡我們的食衣住行互拾、就讀學型峤瘢科系、職業(yè)選擇颜矿、人際互動挑戰(zhàn)等寄猩,無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甚至我會說:如果你想深刻體會原生家庭的影響骑疆,最快的方式就是進入婚姻田篇,然後有機會扶養(yǎng)孩子。你就會看到原生家庭影響的力道箍铭,是深深烙印在我們身上泊柬。
所以會聽到:『我小時告訴自己,長大不要用我父母的方式對待孩子坡疼,怎麼…』彬呻、『我總提醒自己未來婚姻不要像我父母,怎麼…』柄瑰。在關係中許多的發(fā)生闸氮,都彰顯原生家庭的影響甚巨。
然而教沾,『原生家庭的影響』就都是負面蒲跨、要除去的嗎?會受到原生家庭影響的人就代表沒有自己想法授翻、脆弱或悲、不夠獨立自主嗎?
在心理健康的領域裡堪唐,彷彿『原生家庭』這四個字成了一個人要成長的阻礙巡语,如果要提升身心靈,就要除去而後快的絆腳石一般淮菠。而多數父母也往往被無形冠上『不肯放手』男公、『會耽誤子女』的標籤。
因此合陵,在『原生家庭的影響』這命題枢赔,除了上述之外,也可以不同思考:
1. 『例外』的存在:人們除了會被影響之外拥知,也會主動積極面對問題踏拜、影響問題。像是一位爸爸談到對於大聲訓斥孩子的懊悔低剔,很討厭自己暴躁的脾氣速梗,也覺得很挫折和自己爸爸的嚴厲好像肮塞,還談到小時候常常被爸爸責打。但我留意到他暴怒镀琉、摔東西峦嗤,就是沒有動手打孩子,就好奇問他:雖然會不喜歡自己像爸爸的暴躁脾氣屋摔,也看到孩子的受傷烁设,但是你是怎麼辦到沒有出手教訓孩子,沒有讓孩子經歷你過去被對待的經驗?
2. 看見人與家的演化歷程:當有機會從『個人』轉向『世代』時钓试,往往會看到每一世代都盡力去讓下一代更好装黑,每一世代都朝向著渴望與夢想前進」『我希望我的孩子過得比我過得更好恋谭!』、『不希望他經歷過去我所經歷的傷害挽鞠!』疚颊,這是我常常聽到父母未曾說出口的渴望與期待。
3. 關係的修復與連結:談原生家庭的影響信认,不是因為人們脆弱材义、沒有能力,而是因為那是我們重要的關係嫁赏、重要的家人其掂。所以如果要去談『消除』會是困難的×视可以多做的款熬,是與『自己』、與重要『家人』的重新『連結』與『修復』攘乒,讓停滯的關係可以流動贤牛。在訪談中,有時會這樣對話:如果你爸爸或媽媽在今天參與我們的討論则酝,聽到你跟我分享:一直很努力盔夜、不放棄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家庭,以及學習心理學想要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堤魁,以及不想複製父母婚姻的衝突,不知道你爸爸或媽媽返十,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妥泉?有一句話想告訴你的會是什麼?有什麼是你想回應的洞坑?看到人們談原生家庭的遍體鱗傷底下盲链,是深藏滿滿的情感,也理解了『離家是為了準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