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給別人快樂想幻,是慈悲粱栖;
能給自己快樂,是智慧脏毯。
看不到眾生的苦闹究,是自己的慈悲不夠。
放不下自己的苦食店,是自己的智慧不夠渣淤。
我們總是在小心翼翼的自我保護,生怕有一點犧牲或委屈吉嫩,但是并沒有得到想象中的快樂价认。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自娩,心里難受用踩、委屈,只是因為與對方爭利斗氣忙迁;自己不計較脐彩,別人就傷害不了我們。好好把握自己的善業(yè)动漾,自有他人搶不走的福報丁屎,因為業(yè)果不欺。
甘愿吃虧的人旱眯,不會覺得自己吃虧晨川,這才是真正的豁達、積福删豺。外相上雖然在模仿解脫之路共虑,內(nèi)心卻仍然在五欲八風中搖擺,是我們痛苦的根本原因呀页。而此時正是修行之時妈拌!
佛陀在《眾生迷于幻我,不見真我》中,因一位西方佛教徒的緣起所說的法尘分,指出很多人產(chǎn)生的不可解惑的問題猜惋,比如感覺生活很累很辛苦壓力很大,為此事感覺煩惱培愁。佛陀告訴我們著摔,人是從無明煩惱結(jié)聚成四大的身體,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執(zhí)著與分別取舍定续,從來沒有停息過一分鐘谍咆,見到好的喜歡的就高興,就想獲得私股;不好的就不高興摹察,不想要,從未停息地這樣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倡鲸;財和地位供嚎,好的榮譽也想要,造成貪著旦签,當貪著強盛就超越道德的規(guī)范查坪,不擇手段,甚至成為犯罪分子宁炫;也有一些人沒有去犯罪偿曙,樹立好的道德,做出好的取舍羔巢,因此造成不同的因果:動的是利益眾生的念頭望忆,就種下好的善根,因會結(jié)成果竿秆;動的是自私的剝奪他人的念頭启摄,就種下惡因;而我們照著《解脫大手印》兩大心髓去修行幽钢,就是照其涵義去做歉备,不高興時想到對方是眾生,挺可憐的匪燕,就會對他們產(chǎn)生出菩薩心腸蕾羊;無明煩惱產(chǎn)生時,要思維一切不過是幻有帽驯,想要生氣時就變成歡喜龟再,溫暖……當我們一切建立在正見的修行和修法上,眼前產(chǎn)生的好的壞的都是幻化虛假的尼变,不執(zhí)著就不會煩惱利凑。
如果總是只考慮很短時間的苦樂,就不容易理解佛法的內(nèi)涵。只看眼前和立足長遠哀澈,這二者的價值觀截然不同牌借,若能站在生死的層面上思考問題,百年一夢日丹,“吃虧”與“譏諷”都不是事走哺,依佛教戒,諸惡莫作哲虾,眾善奉行才是最重要的。而所有的善業(yè)都是相應(yīng)于因緣择示,如果沒有正見的束凑、智慧的引導(dǎo)和輔助,也會被煩惱所染污栅盲。猶如美食雜毒汪诉,吃了不但不能滋養(yǎng)身體,反而會有損傷谈秫。離開了智慧扒寄,就沒有真正的慈悲,煩惱也會如同雜生的野草拟烫,漫延荒蕪该编。
因此,我們常常說硕淑,行于世間课竣,要先懂得一些規(guī)矩,才不會傷及生命置媳;而學佛于樟,要先學習正確的知見,才不會傷及慧命拇囊。
轉(zhuǎn)自802學習班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