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怎樣掌握一門技能或學好一門知識,我們之前聽過“一萬小時理論”狰挡,其理論的核心主要是大量的“練習”雷酪;還有“刻意練習”理論淑仆,其核心是用3F原則(專注,反饋哥力,修正)去進行大量的練習蔗怠,直到形成長期記憶》园希”而這本《認知天性》寞射,則在刻意練習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鞏固”和“檢索”,被稱為“刻意練習”的升級版钞澳。個人認為是目前最為科學的練習方法。
一門技能或學問涨缚,我們練習的目標是形成并強化心理表征轧粟,最終在需要的時候就像條件反射一樣,隨時調用脓魏,這樣才算真正學會了這門技能或知識兰吟。在《認知天性》中,作者把一個完整的練習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茂翔。
1.編碼
所謂編碼混蔼,就是對一個新的知識點,在腦中形成初步的心理表征珊燎。在這個階段惭嚣,會接觸到大量的“術語”,這些對你來說都很新鮮悔政,可以試著回憶自己學開車晚吞,學五子棋,學乒乓球等等谋国。這些術語其實可以統(tǒng)稱為“概念”槽地,在這個階段,需要做到概念的清晰芦瘾、準確和必要捌蚊。知道哪些是最關鍵的概念,哪些是“最少必要知識”近弟。
2.鞏固
所謂鞏固缅糟,就是強化心理表征,向長期記憶中存儲新知識的過程祷愉,主要手段就是刻意練習溺拱。本書作者通過大量的實驗發(fā)現(xiàn)逃贝,單純的重復練習,對于形成長期記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迫摔,在練習的過程中加入適當?shù)臅r間間隔和內容間隔沐扳,效果反倒更好。
時間間隔之所以有效句占,是因為短時記憶形成長期記憶是需要一個鞏固的過程沪摄,給大腦一個消化新知識的過程。時間可能是數(shù)小時纱烘,也可能是數(shù)天杨拐。(個人認為,結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時間來練習效果會更好)而不斷的重復練習擂啥,是在不斷的調取短時記憶哄陶,只是看似記住了。比如小孩子背誦古詩哺壶,可能十幾分鐘屋吨,就能背誦出來,但是再過幾天他可能就忘的差不多了山宾。
內容間隔至扰,就是在練習的過程中穿插不同的內容。同一個內容大量的重復練習资锰,會使練習進入無意識的狀態(tài)敢课。就像普通汽車司機和專業(yè)賽車手的區(qū)別,普通司機一般是純粹按照自己的駕駛習慣在開車绷杜,而專業(yè)賽車手直秆,對每一個動作都是進行過刻意訓練的,絕不會讓自己進入無意識的狀態(tài)鞭盟。
3.檢索
檢索就是從記憶中再次調取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切厘。檢索越困難,記憶也就越牢固懊缺。而往往人們都止步于“努力回憶”疫稿。
為什么拼命做筆記,一遍一遍地反復閱讀效果并不好鹃两?因為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學習手段遗座,只是看似很努力,產生一種已經記住的假象俊扳,這就是著名的谷歌效應(人們不愿意去記那些很容易就得到的東西)途蒋。人的天性就是這樣,能不動腦就不動腦馋记,所以才會不自覺的選擇那些最不費腦力的方法号坡。但是懊烤,“學習越輕松,效果越不好”宽堆,學習本來就是需要挑戰(zhàn)天性的腌紧。
其實,最常見的檢索的機會就是測試畜隶,有孩子的話可以把這個原理告訴他壁肋,相信會改變孩子對于考試的態(tài)度。把每次測試都視作調動自己長期記憶的一次機會籽慢,就相當于在記憶的繩子上又打了一個結浸遗。所以對于孩子的學習,多做平時的測試箱亿,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跛锌。
另外,我們平時讀過書届惋,馬上就做筆記髓帽,記憶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握粒可以參考這個原理氢卡,試著隔一天再回憶書中的內容锈至,再來做讀書筆記效果也許會更好晨缴。
這本書讓我對學習技能或知識有了新的理解:
有時間間隔的練習更有助于鞏固并形成長期記憶。
在練習內容上可以穿插一些其他內容峡捡,給練習加上一些良性干擾击碗,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
最應該下功夫的環(huán)節(jié)们拙,其實是“努力回憶”稍途,回憶越困難,記憶越牢固砚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