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是“無知”的朽缎,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從小受教育,學(xué)到一些專業(yè)知識谜悟,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以為自己對其他事物也有所知话肖,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我們要保持一種求知的心態(tài)葡幸,保持一種好奇心最筒,不斷地去增加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2.德爾斐神廟上刻著兩句話:認識你自己和凡事勿過度蔚叨。所以床蜘,人只能夠“愛好智慧”,在這一生中努力“認識自己”蔑水,并且“行事不要過度”邢锯。換言之,人生是從無知走向有知的過程搀别,蘇格拉底承認自己無知丹擎,也因而成為西方哲學(xué)家的典型。
蘇格拉底在對話中思考的三個方法:
1.反詰法,掌握到別人問題里面的一個詞蒂培、重要的觀念再愈,不斷地反問,請他說清楚护戳。蘇格拉底反詰法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翎冲,聽到別人說今天天氣不錯,你就請他先定義一下所謂的不錯是指什么媳荒,這一來說話就比較清楚抗悍,不會產(chǎn)生誤會了。
2.歸納法肺樟,一般人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提到任何東西都會舉例說明檐春,舉例說明就是歸納法。
3.辯證法么伯,我有一個立場,你的立場不一樣卡儒,兩個人開始對話田柔,對話到最后,互相截取對方的優(yōu)點骨望,得到更多的了解硬爆,然后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往上提升。用辯證法就要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擎鸠,辯證法承認我是正方缀磕,那么一定有反方,所以要有這樣開放的心態(tài)劣光,才能夠截取別人有價值的觀點袜蚕,再往上綜合提升。
1.人生的修煉要由真誠面對自己的良心開始绢涡,只要用心傾聽牲剃,良心會提供指示。
2.活在世界上必須尊重國家的法律與祖先的信仰雄可,但在具體的行動上不可忽略內(nèi)心的聲音凿傅。
蘇格拉底把自己比喻為助產(chǎn)士,“我只是幫別人生出智慧的胎兒数苫,我不可能給別人智慧”聪舒。他要讓人知道,他過去知道的都是表面的或是形式的虐急、外在的東西箱残,你沒有明白它真正的意義何在,真正的意義不是靠說的戏仓,而是要靠你去實踐加以體驗的疚宇。所以他說亡鼠,“知識就是回憶”,尤其在有關(guān)德行方面的知識敷待,你一定要靠自己回憶间涵。
1.所謂“知德合一”的知,不是對外在現(xiàn)象的知榜揖,也不是某種專業(yè)的知識勾哩,而是對于德行方面的知識,教你如何選擇行善的知举哟。
2.王明陽所倡導(dǎo)的“知行合一”思劳,是說“知識行動之始,行動式知之成”妨猩,把“知”和“行”看成一個整體潜叛。那他這種觀點跟蘇格拉底有沒有類似的呢?類似的地方在于他們所謂的“知”都是有關(guān)德行的知壶硅,而不是其他方面的知威兜。王明陽所謂的“知行合一”是一種儒家思想傳統(tǒng)的發(fā)展,也就是這個“知”如果沒有“行為”來配合庐椒,那個“知”不落地椒舵,不切實際;那個“行為”如果沒有“知”做基礎(chǔ)的話约谈,那個行為不能堅持笔宿,不能長久。而蘇格拉底認為一切都靠“知”棱诱,這個“知”也可以被理解為“智”泼橘。所以蘇格拉底是偏重理智的,好像每一個人都要很清醒军俊,清楚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侥加,然后自己就會做什么。
蘇格拉底的名言是:“無知是最大的罪惡”粪躬,“沒有人明知故犯不該做的事”担败。我們也都知道明知故犯其實在世間是常見的,因為人的意志很軟弱镰官,明明知道該做提前,缺不見得做得到;明明知道不該做泳唠,卻偏偏去做狈网。
蘇格拉底對于死亡的觀點:
什么是死亡呢?死亡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死了就好像是無夢的安眠拓哺,睡覺不做夢勇垛。第二種,人的靈魂在身體死了之后士鸥,不但沒有什么煩惱闲孤,反而等于從獄中解脫一樣,得到釋放了烤礁、解放了讼积。他說:“我真的死去之后,靈魂可以去尋找到古代很多偉大的智者脚仔,跟他們繼續(xù)聊天勤众、對話,探討什么是智慧鲤脏、什么是真理们颜。”他死前有三句話:
1.你們埋葬的只是我的軀體凑兰。
2.今后你們?nèi)援斠蝗缤粽谱凑漳銈兯钌频姆绞饺ド睢?/p>
3.克利多,別忘了我還欠醫(yī)神一只雞姑食。
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人生茅坛,不斷地求知與行善音半,達成愛好智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