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為了不教怨喘,任何教學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津畸,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必怜,卻隨時準備放手肉拓,不教不是因為知識學完了,而是因為學生能夠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梳庆,并且學一輩子暖途。
如何做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入手膏执。一個人培養(yǎng)的好習慣越多驻售,這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最細微的事物入手更米,以身示范欺栗,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其次征峦,我們還要清醒地明白纸巷,教師并不能真正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知識只有自己去求眶痰,別人的知識只能由別人去應(yīng)用。讀到這里梯啤,我心里不停的犯嘀咕:這么多年竖伯,自己教的對嗎?文中還這樣寫道,知識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教給別人的七婴,生活經(jīng)驗不是隨便談?wù)勲S便聽聽就可以取得的祟偷。只有將外界一切融入我們的生命,將教材內(nèi)容與孩子們的實際相整合打厘,給學生提供充分探索修肠、感悟、體驗的機會户盯,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嵌施,最終實現(xiàn)不需要教。
我最近在嘗試分組教學莽鸭,今天的課堂上講的是《洗衣服的學問》吗伤,其中分組討論的時候?qū)W生們的積極參與有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洗衣服有用洗衣粉硫眨,有用洗衣液足淆,有用洗潔精,還有用84消毒液的……但我也看到有一個同學一臉的不高興的樣子礁阁,我走過去問他有什么問題嗎巧号?他說太吵了,確實是現(xiàn)在剛分完組姥闭,學生說話的機會就多了丹鸿,然后因為我是科任老師,對學生并不是很了解泣栈,所以各組的分工又不是很明確卜高,所以這點上我又有點操之過急,還是需要小組鏈接南片,找到合適的學生做合適的崗位掺涛。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在還沒有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好的習慣的同時疼进,就是包容他們之前的薪缆,并充分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讓他們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伞广,有了自信心拣帽,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去突破自己,慢慢改掉壞習慣嚼锄,養(yǎng)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减拭。
教育教學這條路,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簡單区丑,那樣平坦拧粪,讓我們永遠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工作吧修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