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了一半惋砂,大家回顧下妒挎,看著自己年初時的雄心勃勃的計劃,是不是要黯然神傷了班利?時間是公平的绩郎,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每個人的一年都是365天倦炒,但是相同的時間获枝,每個人卻有完全不同的收獲。
一闯割、怎樣對待時間彻消?
一開始,采銅就拋給我們一個問題宙拉,“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宾尚?”許多人從不曾思考過這個問題,有些人覺得谢澈,時間不就是那么過的煌贴,還要怎么對待?有些人會認為锥忿,我每一天都很忙牛郑,哪里還有空想這個問題!倒也不用浪費我們的腦細胞敬鬓,作者從兩個不同的領域——人文和現代心理學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淹朋。
1、人文:鄭重
民國時期的大學者梁漱溟先生以兩字作答:“鄭重钉答〈∩郑”鄭重,有嚴肅認真数尿,莊重仑性,慎重之意。那怎么樣算鄭重對待時間呢右蹦?不敷衍虏缸、不遲疑、認真地聚焦于當下的事情嫩实,自覺而專注地投入刽辙。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輕重緩急,因盡全力無保留而使其事竟成甲献、光陰未曾虛度宰缤。
有時候我們很忙碌慨灭,好像每件事情都很重要朦乏,每件事情我們都花一點時間,結果每件事情都做的不上不下氧骤。我們不明白呻疹,或者不愿承認,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筹陵,我們不可能同時做好很多事情刽锤。我們需要學會舍棄,把時間投入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上朦佩,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并思。很多厲害的人做一件事情,這幾年時間就都花在這一件事上语稠,直到完成再去做別的事宋彼。
2、現代心理學:時間視角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用“時間視角”這一概念來表示人們對過去仙畦、現在和未來的不同態(tài)度输涕。將人們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都概括為以下五個“時間視角”:1.積極過去視角;2.消極過去視角慨畸;3.享樂主義視角占贫;4.宿命論視角;5.未來視角先口。
對于過去,我想我的視角算是積極的吧瞳收,事實上碉京,我已經很少去回憶過去,目光都放在當下或是未來螟深,只是偶爾和朋友聊到提下而已谐宙。享樂主義的視角所占比例也是較少,偶爾身心狀態(tài)不佳時界弧,才會去享樂當下凡蜻,讓自己調節(jié)下。對于當下所做的垢箕,可能更多的還是一種未來視角划栓。當然,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条获,來客觀合理平衡好幾種視角的比例忠荞。并且,應該跟著自己認知水平的提高持續(xù)地調整適合當下自己的比例。
平衡時間視角是我非常贊同的委煤,之前自己對于生活就有相似的感悟堂油。工作和生活需要平衡,應該采用不同的時間視角碧绞。這與我們中國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處府框,平衡時間視角是對時間的一種中庸。凡事過猶不及讥邻,平衡是最佳選擇迫靖,如何平衡是一種成熟,是一種智慧计维。
二袜香、哪些事值得做
半衰期最早是物理學中的概念,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原子核發(fā)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鲫惶,半衰期越短蜈首,衰變得越快;半衰期越長欠母,衰變得越慢欢策。
我們似乎花了很多時間在看電視,玩游戲……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時間不夠吧赏淌。我們會覺得別人怎么那么厲害踩寇。其實那些人是把時間投入到了高收益長半衰期或者低收益長半衰期的事情中去了。生活六水、工作中俺孙,我們都應該學會區(qū)分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然后將時間花在長半衰期的事情上掷贾。
采銅還提出了一個采銅法則:
1.收益值的高低無關緊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盡管去做睛榄。
2.不要只盯著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再低的收益也是收益想帅,是可以累加的场靴。不過我覺得就我目前而言,還是需要將時間更多花在高收益長半衰期港准。畢竟低收益長半衰期的進步會不是很明顯旨剥,可以在平日閑暇時間里選擇。而對于高收益高半衰期的浅缸,我們應該選擇更多的時間進行突破轨帜。我認為,這兩種長半衰期也需要一種根據個人自己去把握的平衡度衩椒。
少做低收益短半衰期的事情阵谚,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情蚕礼。長半衰期的事情的效益是可以累積和疊加。堅持下去梢什,我們會離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越來越近奠蹬。
現代社會的冗余信息浪費了我們有限的時間囤躁。用時間的尺度,讓我們知道哪里是有收益的長半衰期的荔睹,我們就可以過濾掉很多信息狸演,這也意味著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需要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我們應當用平衡的時間視角來對待工作和生活僻他,很好的掌握著生活的快慢節(jié)奏宵距。而時間的“快”和“慢”常常對應著時間的“深”和“淺”。
三吨拗、“心流”狀態(tài)
社會學家發(fā)現過一個“時間悖論”:半個世紀以來满哪,人們可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總體上一直呈增加的趨勢,但人們主觀上卻覺得自己的閑暇時間在減少劝篷,也就是說哨鸭,人們實際擁有的時間越多,主觀感受擁有的時間卻越少娇妓。
這個原因要用時間使用的深度來解釋像鸡。我們是否能從自己的閑暇時間里得到放松和滿足不是取決于這段時間的長度,而是這段時間的質量哈恰。
當我們進行一些活動只估,能夠進入到完全沉浸的狀態(tài)時,我們會忘記了自己的存在着绷,忘記了時間的流逝蛔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蓬戚。這種狀態(tài)也叫做“心流”狀態(tài)。“心流”是由心理學家奇克森米哈里創(chuàng)立的概念宾抓,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狀態(tài)子漩。
從小到大,我們多少次處于“心流”的狀態(tài)石洗,只是隱隱感覺到在一些情況下所得到的滿足感幢泼,卻沒有一個科學的說法和定義。就好像喜歡一個人很久讲衫,卻一直沒機會知道他的名字和更多的了解他缕棵,忽然很偶然的機會知道了他的名字孵班,還了解了他。那種喜悅是難以言表的招驴,這種感覺就是我看到“心流”這個概念時的感覺篙程。
當然時間的“深”與“淺”依然需要取得某種平衡。我們可以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yè)余愛好來獲得高質量的休閑滿足别厘。手握時間之尺虱饿,我們能丈量高效的生命,平衡時間的“快”和“慢”触趴、“深”和“淺”氮发。
心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冗懦。你把精力花在哪里爽冕,哪里就給你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