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廣東暴构、福建跪呈、江西、臺灣等省取逾,而我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客家人耗绿。
記憶中逢年過節(jié),餐桌上都少不了媽媽釀的“老酒”砾隅。紅色的糯米酒误阻,清甜而不醉人,喝上一碗晴埂,頓時溫暖全身究反。可是小時候我只有饞的份儒洛,因為大人總是說:小孩子不能喝酒精耐。
“老酒”是客家地區(qū)的特色傳統(tǒng)釀酒,有些地方也叫糯米酒琅锻,每個地方叫法會有點差別卦停。逢年過節(jié)向胡,辦喜事家家戶戶都少不了“老酒”。在客家人眼里惊完,釀酒都是女性的事僵芹,所以小時候,每年媽媽都要釀幾次酒专执,有時候是幫舅舅他們釀淮捆,到了下半年釀的就留著過年招待客人喝。
釀酒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本股。用大口的鐵鍋攀痊,架上柴火燜好糯米飯。每當糯米飯出鍋的時候拄显,香氣撲鼻鲫售,我總纏著媽媽要一小碗糯米飯用狱,但我每次都吃幾口就不要了。
燜好的糯米飯不能馬上就出鍋,還要在鍋里燜一會概漱。等時間差不多了就將糯米飯放在一個大大的圓形的竹籃里放涼。那個時候沒有電子秤掖蛤,媽媽總是用那桿小小的秤毡鉴,秤出發(fā)酵用的發(fā)酵母。以至于我對媽媽一直很崇拜博助,因為那桿秤上的點险污,到現(xiàn)在我都看不明白。
第三步是將發(fā)酵母和糯米飯充分混合富岳,然后裝到洗干凈的容器里蛔糯。媽媽會在里面一起加入紅曲粉,這樣做出來的酒就是紅色的窖式。最后用一個竹筒在放好的糯米飯里面打一個洞蚁飒,再用干凈的塑料袋封口。還要用衣服或者其他棉被裹著那個容器萝喘,保證容器的溫度淮逻,糯米飯才能發(fā)酵。
最后一步就是等糯米發(fā)酵出了酒的時候阁簸,要往里面加白酒弦蹂。小時候的我不明白,酒為什么還要加白酒呢强窖?后來才知道這樣做的作用是為了讓糯米酒能夠保存的更久凸椿。
釀酒的過程,是一個很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過程翅溺。因為你要判斷糯米什么溫度適合加入發(fā)酵母脑漫,什么時候糯米能發(fā)酵等等髓抑。而我的媽媽,總能把這些東西优幸,做的很好吨拍。
后來,長大了网杆,也終于喝上了我饞了很多年的“老酒”羹饰。酒香撲鼻卻甜而不膩,一碗酒下肚碳却,渾身溫暖队秩。
再后來,媽媽也不在了昼浦。家里還放著媽媽之前釀的酒馍资,每喝一口,或許都是愛的味道关噪,家的味道鸟蟹。
深漂90后自媒體小白在簡書的第一篇文章,不喜勿噴哦使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