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xué)習(xí)筆記264,7-14-1汉嗽,離婁章句上14-1》
【孟子曰:"求也為季氏宰欲逃,無能改于其德,而賦粟倍他日饼暑∥任觯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弓叛。"】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壬戌日彰居,三月初九,2017年4月5日星期三撰筷。
? ?孟子處在戰(zhàn)國時代陈惰,距離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大約一百多年闭专,卻更加混亂了奴潘。世上那些頭腦聰明的讀書人旧烧,出任各國諸侯的大臣,把富國強兵作為作為政治綱領(lǐng)和終極目標(biāo)画髓,完全不知道這是片面的追求掘剪,其危害性極大。也就是說奈虾,這一百多年來不斷的走在錯上加錯的道路上夺谁。這一章反映孟子針對這一錯誤的深刻分析,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一章肉微。第一節(jié)匾鸥,通過冉求的故事,首先揭示"言利之臣"的錯誤與危害碉纳。
? ?冉求勿负,是孔子的弟子,具有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劳曹,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奴愉。當(dāng)年,孔子仍在周游列國期間铁孵,魯國季氏專門派人聯(lián)絡(luò)孔子請求輸送人才锭硼,孔子派出的就是冉求。冉求率先回到魯國蜕劝,出任權(quán)臣季氏的家宰檀头。宰,是宰相的宰岖沛,是總理暑始、總管這樣一種職務(wù)。
? ?孟子說烫止,冉求回去以后蒋荚,非但沒有幫助季氏改正錯誤,反而聚斂于民馆蠕,征收的稅賦比以前更多一倍,這種剝削百姓惊奇,博取領(lǐng)導(dǎo)歡心的行徑互躬,屬于儒家所說的"聚斂之臣"∷汤桑孔子氣憤極了吼渡,對弟子們說:"冉求在我的門下求學(xué),做事卻不能以道事人乓序,竟然做出這樣的事寺酪,他的行為有負(fù)平日的教導(dǎo)坎背,他不再是我的弟子,小子們寄雀,你們和他有朋友規(guī)勸之義得滤,對于他所犯下的罪過,你們應(yīng)當(dāng)聲討他盒犹,責(zé)問他懂更,促使他反省改正。"
? ?如果把稅收理解為國家財政收入急膀,這有什么錯呢沮协?
? ?對此,張居正先生給出了中肯的講解卓嫂,他說慷暂,兩方面原因不可如此,一方面晨雳,國家財政收入呜呐,確實不可缺少的,但是悍募,藏富于國蘑辑,不如藏富于民;另一方面更應(yīng)警惕坠宴,即"言利之臣"的危害是雙重的洋魂,搜刮百姓的財力充盈公家的稅收,只要開始這么做了喜鼓,就在侵害百姓副砍,此其一;第二庄岖,"財聚民散"是亙古不變的道理豁翎,聚斂導(dǎo)致民心盡散,其禍最后還是由上頭承受的隅忿,這不是正確的國策心剥。冉求以行政才能見長,以造福百姓為志背桐,卻做出這樣的事优烧,怪不得孔子要痛絕之。
? ?這樣的文章链峭,這樣的道理畦娄,真值得靜下心慢慢的讀,多個角度想想,聯(lián)系自身的工作生活和理想目標(biāo)熙卡,"涵泳玩味"杖刷。
【學(xué)習(xí)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譯注》楊伯峻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