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神的恩寵
新疆真是個好地方物蝙,不僅有和田棗炎滞、哈密瓜、大盤雞诬乞,還有李娟册赛。
李娟,一個很普通的名字震嫉,中國有無數(shù)個“李娟”森瘪,但“阿勒泰的李娟”只有一個。在中國散文界票堵,“阿勒泰的李娟”可稱得上是一塊金字招牌扼睬。她從1999年開始寫作悴势,一口氣出了七八本散文集窗宇,其中《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等多年來一直都是暢銷書。李娟文筆清新特纤,充滿靈性军俊,被讀者譽為“阿勒泰的精靈”。那么捧存,她的文章有多好呢粪躬?
朱天文說:“我在臺北担败,我讀到了李娟,真不可思議我同時就在李娟那唯一無二的新疆镰官√崆埃”陳村說:“這樣的文字是教不出的∨竽В”而李娟的伯樂劉亮程則說:“我為讀到這樣的散文感到幸福岖研,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jīng)很難寫出這種東西了【欤”
掐指一算孙援,“認識”已李娟五年。五年里扇雕,幾乎讀遍她所有的書拓售,還關(guān)注了她的微博和公眾號,生怕錯過她的一篇文章镶奉。作為李娟的鐵桿粉絲础淤,如果非要挑三個詞來形容她的文字,我會選:真誠哨苛、有趣鸽凶、慈悲。
《九篇雪》是李娟的處女作建峭,這本書最早出版于2003年玻侥。那時,李娟剛20出頭亿蒸,是阿爾泰深山里的一名小裁縫凑兰。16年過去,如今她已成為知名作家边锁。去年8月初姑食,她的最新散文集《遙遠的向日葵地》,還獲得了第七屆魯迅文學(xué)獎(散文類)茅坛。
看到這則新聞時音半,我笑得合不攏嘴,比發(fā)年終獎還開心贡蓖。近十年來祟剔,李娟幾乎拿遍了中國文壇的重要獎項,而我也深知摩梧,她今天的所有成就物延,都是她自己赤手空拳闖出來的。這些榮譽仅父,于她而言都是應(yīng)得的叛薯。為此浑吟,真想站起來為她鼓掌。
在我看來耗溜,李娟的散文成就已經(jīng)超越文學(xué)范疇组力,進入了哲學(xué)之境。這么說抖拴,絕非夸張燎字。總的來說阿宅,李娟的散文有三大主題:生命候衍、孤獨、愛洒放。這些內(nèi)容宏大而深刻蛉鹿,足以涵蓋我們漫長的一生。
曾經(jīng)的李娟
01荒野哲學(xué):在大自然面前往湿,人類永遠渺小
上世紀70年代末妖异,李娟出生在新疆。而她的祖籍领追,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樂至縣他膳。
李娟家有三口人:外婆、媽媽和李娟绒窑。外婆八十多歲高齡棕孙,善良、堅強回论,還有點小頑皮散罕。她大半生都住在四川老家分歇,因無人照料傀蓉,一把年紀不得不跟隨女兒(李娟的媽媽)來到新疆生活。
而李娟的媽媽呢职抡,年輕時是新疆某建設(shè)兵團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員葬燎。兵團解體后,她成了社會閑散人員缚甩。為了賺錢養(yǎng)家谱净,她帶著年老的母親和年幼的李娟,來到地廣人稀的阿爾泰深山擅威,開了一間流動的雜貨鋪(也是裁縫鋪)壕探。一家三口跟隨哈薩克牧民逐水草而居,和牧民們做生意郊丛,賺辛苦錢李请。李娟的媽媽腦子活瞧筛,手靈巧,肯吃苦导盅,是全家的頂梁柱较幌。
外婆、媽媽和哈薩克牧民白翻,構(gòu)成了李娟早期作品的重要內(nèi)容乍炉。在《九篇雪》里,那頂承載著外婆半生記憶的破草帽滤馍、媽媽在野地里看麻雀岛琼、牧民喝酒賴賬等小事,有的令人捧腹大笑纪蜒,有的卻讓人眼眶泛紅衷恭。
游牧生活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異常艱辛〈啃可貴的是随珠,李娟的文字卻并不悲情。她繼承了外婆和媽媽的樂觀性格猬错,從不把吃苦當吃苦窗看,反而以苦為樂,能在微小的事物里倦炒,體悟出幸福之道显沈。一簇野花、幾顆野草莓逢唤、甚至就連在河邊洗衣服這等小事拉讯,都能成為李娟生活里的一道光,照亮她晦暗的少女時代鳖藕。
《九篇雪》里魔慷,好幾篇文章都與荒野有關(guān)。荒野既是一種真實的存在著恩,也是一種隱喻院尔。隱喻什么呢?當然是渺茫得看不見未來的人生喉誊。
在《補鞋能補出來的幸秆冢》里,有這么一幕:李娟一家邊給哈薩克牧民修鞋伍茄,邊暢想著未來栋盹。她們期盼著,有一天能擺脫動蕩貧困的生活敷矫,過上城市人那種文明富裕的日子例获。外婆一心想回老家音念,而媽媽則想在城里買房子,并騎車周游全國躏敢。暢想完畢后闷愤,媽媽扭頭對大家說,“為了這些目標件余,要好好干凹テ辍!”
喜歡暢想未來啼器,說明對現(xiàn)狀不滿意旬渠。對現(xiàn)狀越不滿意,暢想才會越濃烈端壳。這是生命和命運之間的角力告丢。荒野是大自然的一角损谦,在大自然面前岖免,人永遠渺小。然而再渺小照捡,也可以有所作為颅湘。在荒野里生存,考驗的不僅是各種硬技能栗精,還有心理承受能力闯参。荒野里萬籟寂靜,這種絕對的安靜悲立,可以從精神上殺死人鹿寨,也可以滋養(yǎng)人。
面對荒野薪夕,面對寂靜脚草,一個人能安然自若,這需要極大的定力寥殖。李娟做到了玩讳,而且沒有一絲刻意涩蜘。年輕的李娟嚼贡,像一株蒲公英,風把她吹到哪里同诫,她便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粤策,不抱怨,不哀嘆误窖。這種隨遇而安的豁達氣質(zhì)叮盘,滲透在她的每一篇文字中秩贰,有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撫慰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靈柔吼。
生命越是蒼涼毒费,人就越要熱愛生活。這便是李娟的荒野哲學(xué)愈魏。
四五年前的李娟
02青春之殤:疼痛是生命的常態(tài)觅玻,誰都無法逃脫
21歲那年,李娟離開家鄉(xiāng)培漏,來到烏魯木齊打工溪厘。那時的她,按她自己的話說“年輕莽撞”牌柄、“滿臉青春痘”畸悬、“飯量特別大”。
而她打工的地方珊佣,也并非什么正經(jīng)公司蹋宦,而是一家黑作坊。在《九篇雪》里咒锻,《像針尖》和《空手心》妆档,記錄了那段很不美好的經(jīng)歷。
作為黑作坊里的女工虫碉,李娟每天要干十幾個小時贾惦,每月工資卻只有250元。更讓人無語的是敦捧,老板娘為人吝嗇而刻薄须板,偏偏李娟出活慢又吃得多,這樣的員工兢卵,自然很不受老板娘待見习瑰。所以,老板娘時常會當眾羞辱李娟秽荤,為了糊口甜奄,李娟從不和她爭辯。
一次窃款,老板娘家丟了兩個煤氣罐课兄,她在背后逢人便說,是李娟偷了煤氣罐晨继。李娟沒法和她翻臉烟阐,只好忍氣吞聲,干活倒比以前更賣力了。她就是要用行動證明給老板娘看:請看清楚蜒茄,我不但沒偷你家的煤氣罐唉擂,而且我干得比別人都要好。
從那以后檀葛,李娟好像真的開竅了玩祟,干活效率提升不少,成了員工里的勞模屿聋。這下子卵凑,老板娘喜笑顏開,對她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轉(zhuǎn)變胜臊,讓李娟受寵若驚勺卢。而此時,李娟已經(jīng)打定主意要走了象对。老板娘得知后黑忱,推心置腹地和她長談了一番,還想用煽情套路留住她勒魔,但李娟最后還是走了甫煞。要知道,當一個人心里已經(jīng)清空時冠绢,是不可能再回頭的抚吠。
看到這里,相信許多上班族都會感同身受弟胀。我們雖然不在黑作坊干活楷力,但工作中所受的委屈,卻和李娟的遭遇有相似之處孵户。青春歲月里萧朝,誰沒有被地位比你高、掙錢比你多的家伙侮辱過呢夏哭?那種鉆心的痛检柬,多年后也未必就能痊愈。
今天竖配,一說到青春何址,人們總是會拋出許多溢美之詞。而真實的青春进胯,并不一定美好用爪。疼痛感是青春的“必需品”,同時龄减,它也能見證我們的成長项钮。有句話說:一個人的胸懷班眯,是靠委屈撐大的希停。李娟的文字格局大烁巫,這是公認的。而這種大格局宠能,正是源于那些年她吃過的苦亚隙、受過的辱之后的釋然。
《九篇雪》序言中违崇,李娟說阿弃,年輕時的自己 “中二”、“輕佻”羞延、猶如“井底之蛙”渣淳。但她也承認,那時的自己無論跌倒多少次伴箩,都能毫不猶豫地爬起來入愧,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生猛勁。那種義無反顧的勇氣嗤谚,令現(xiàn)在的自己欽佩棺蛛、羨慕。
痛并快樂著巩步,是成長的代價旁赊,誰都無法逃脫這一規(guī)律。李娟把自己這種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椅野,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給我們终畅,讓我們也感同身受。真實竟闪,是李娟文字的最大魅力声离,而李娟能如此受讀者喜愛,是正因為她的“真”瘫怜。
今天的李娟
03人生來孤獨术徊,而愛是孤獨的唯一解藥
《九篇雪》里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李娟的個人感悟鲸湃,內(nèi)容天馬行空赠涮,有下雪、羊群暗挑、星空笋除、森林、暴雨等等炸裆。這些文字垃它,字里行間透著孤獨、迷茫和惶恐。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国拇,顛沛流離洛史,也讓人心也變得動蕩不安。人長時間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中酱吝,會不自覺地劃分成兩類也殖。一類會變得越來越麻木,對生活漸漸失去熱情务热;另一類會變得異常敏感忆嗜,對于世界的一塵一沙都洞若觀火。李娟屬于后者崎岂。她的少女時代充滿了不安全感捆毫,而這種不安全感,又給了她遠超常人的洞察力冲甘。
文字是生活的映現(xiàn)冻璃。生活動蕩,就連文字都透著飄零感损合。富蘊縣省艳、巴拉爾茨、沙依橫布拉克嫁审、烏魯木齊……這些地方跋炕,都是李娟曾經(jīng)的居住地,卻沒有一處可以稱之為家律适。是的辐烂,她的家,是一間流動的雜貨鋪捂贿。
孤獨是人生永恒的主題纠修。人只要活著,就無法擺脫孤獨厂僧。而一個人能否接納孤獨扣草,決定了他精神層次的高低。無法接納孤獨的人颜屠,將失去很多成長的機會辰妙。人一旦孤獨久了,便愛上孤獨甫窟。李娟密浑,恰恰是孤獨的受益者,孤獨給了她一顆細膩敏感的心粗井,時光又將這顆心打磨得通透平和尔破。在一次訪談中街图,李娟說,孤獨是非常美妙的感覺懒构,孤獨帶給她的是自由和享受餐济。
表面越孤獨,內(nèi)心越絢爛痴脾。李娟的心里颤介,始終裝著愛梳星。而愛赞赖,是孤獨的唯一解藥。外婆和媽媽給予了李娟愛和溫暖冤灾,它們幫她撐過了最難熬的歲月前域,并成為她后來的創(chuàng)作之源。
李娟說韵吨,寫作是自己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匿垄。寫作對她來說,像一扇扇門归粉,帶領(lǐng)她不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椿疗。李娟的散文里,處處潛藏著無聲的對比:嚴酷的生活環(huán)境對比人頑強的生命力糠悼,雞毛蒜皮的瑣事對比廣博的人文情懷届榄,異域風情對比人性共通之處等。當然了倔喂,其中還夾雜著成長的孤獨铝条、青春的寂靜、生命的蒼涼和世界的壯美席噩。
李娟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們班缰,既然人生終究無法擺脫孤獨,那么不如停下來悼枢,靜靜地享受孤獨埠忘。孤獨能剝離外在的喧囂,讓生命回歸清凈的本質(zhì)馒索。這時候给梅,我們將更深刻地反思自我,反思生活双揪。而這種反思动羽,又會反哺我們的人生,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渔期。
李娟筆跡
04生活是鏡子运吓,是哭是笑渴邦,由我們自己決定
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根據(jù)地”:肖江洪是貴州,馬金蓮是寧夏拘哨,孫頻是山西谋梭,而李娟就是新疆,具體來說倦青,就是阿勒泰瓮床。雖然她現(xiàn)在不住在阿勒泰了,但阿勒泰仍是她的精神家園产镐。
與其說李娟對阿勒泰懷有一種深情隘庄,不如說那是她對生活本身的深情。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力量癣亚,靜謐掸哑、溫暖泣侮,悠遠肝陪,直抵人心烤低,令人難忘。
李娟說:“苦難是一種命運玻孟,不應(yīng)該被贊美唆缴,也不應(yīng)該被埋怨∈螋幔”又說:“痛苦這東西面徽,天生應(yīng)該用來藏在心底,悲傷天生是要被努力節(jié)制的玩敏,受到的傷害和欺騙總得去原諒斗忌,滿不在乎的人不是無情的人。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旺聚,也是能使人踏實织阳、自信、強大砰粹、善良唧躲。”
是的碱璃,長大后弄痹,再當見識了世界的荒謬和人性的復(fù)雜之后,我們唯一所能做的嵌器,就是保持內(nèi)心的澄澈肛真,不要被這世界改變。當苦難來臨時爽航,生活就是那面鏡子蚓让,鏡中人是哭是笑乾忱,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阿勒泰風光
讀李娟五年历极,感受也隨著時間在不斷變化窄瘟。初讀時,常常被她風趣幽默的文字逗得哈哈大笑趟卸;隔了兩年再讀時蹄葱,竟有了“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的感覺锄列;現(xiàn)在重新讀图云,感動之余,反而會釋然右蕊。這樣很好琼稻,說明我自己也在成長吮螺。
很感謝李娟五年來的“陪伴”饶囚,讓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時間可以帶走一切鸠补,卻帶不走曾經(jīng)的感動萝风。合上李娟的書,突然覺得紫岩,人生沒有什么是最好的规惰,更沒有什么是最差的。遵照本心生活泉蝌,就是完美的人生歇万。當內(nèi)心很安靜時,一切皆為天籟勋陪。
作家秋微在《女少年》里說贪磺,她喜歡把有少年感的女孩,稱為“女少年”诅愚。李娟就是這樣的女少年寒锚,雖然她歷經(jīng)坎坷,但歲月在她身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跡违孝。今天的李娟刹前,走出了阿勒泰,走出了新疆雌桑,甚至走出了中國……然而喇喉,在我心中,她依然是荒野里那個迎風佇立的女少年校坑。
謝謝你拣技,阿勒泰的李娟衅鹿。
李娟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