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的海德堡有一條路趣惠,叫哲學家小徑。
在巴厘島有一個涼亭身害,叫發(fā)呆亭味悄。
一個是哲學家喜愛的地方,一個是有著強烈的宗教信仰的人們喜歡的地方塌鸯。
靜思侍瑟,發(fā)呆,參禪丙猬,坐享 涨颜,內(nèi)觀
回望過去费韭,思索明天
感受自己,感受外界的一花一物咐低,感受發(fā)散的揽思,種種維度的世界
我更相信,境隨心轉(zhuǎn)
這兩處地方我都曾“到此一游”见擦,卻沒有在那個當下那個時刻有過與地名同樣的感受
匆匆游客而已
從這個角度說钉汗,任何一條小路,都可以是哲學家小路鲤屡,任何一個涼亭损痰,都可以是發(fā)呆亭
只要你在全然坐享,靜享 酒来,走享卢未,臥享 ……
如果沒有進入這種狀態(tài),就用簡單粗暴的詞匯提醒自己堰汉, 復盤
復盤辽社,就是你走著走著,忘了自己的初衷翘鸭, 或迷路滴铅,或停留,或進入了執(zhí)念與虛妄
無論你怎樣陶醉于當下就乓,不要戀戰(zhàn)汉匙, 及時復盤
不要讓路過的風景,迷幻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