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的身邊有沒有這么一群“自以為是”的“大人”,他們總是打著“逗孩子”的旗號厌衙,去跟孩子“開玩笑”:
“你媽媽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
“你長得這么胖唐片,長大怎么嫁得出去”
“給你一塊錢,你去打你爺爺”
看著孩子被嚇得不知所措的小臉空民,哈哈大笑锅铅。
遇到這樣的情況酪呻,你是會只簡單的安慰下孩子“叔叔阿姨只是給你開玩笑”就過去了,還是和那些大人翻臉盐须,告訴他以后不要這樣做了玩荠?
很多家長都會選前者,畢竟沒有必要為了孩子,得罪一個朋友阶冈。
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健莉就告訴你闷尿,要做后者,就要寧可得罪朋友女坑,也不“得罪”孩子填具。因為那些大人,永遠都不知道匆骗,自己隨意的一句話對弱小的孩子有多大的傷害劳景。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逗”是讓孩子快樂碉就,“捉弄”則是大人借由孩子的無知來取悅自己盟广。做父母的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健莉的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瓮钥,被稱為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筋量。這本書一經(jīng)出版發(fā)行,就引起巨大轟動碉熄。數(shù)年來一直高居各大暢銷書榜前列桨武,本書融專業(yè)性、實用性與文學性于一體锈津,直接推動了中國家庭教育的進步呀酸,標志著中國家庭教育理念開始和世界先進水平接軌。這本書是每個媽媽都應(yīng)該去看的一本好書一姿。
接下來七咧,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講下這本書的內(nèi)容:自我審視,你真的會愛自己的孩子嗎叮叹?怎樣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受用一生的品格?“學霸”是怎么養(yǎng)成的爆存?
自我審視蛉顽,你真的會愛你的孩子嗎?
尹健莉有個博士朋友先较,有次尹健莉去他家玩携冤。他家2歲的兒子正在專心玩耍,沒聽見大人的話闲勺,沒有打招呼曾棕。博士很著急,“小孩子不懂禮貌怎么行菜循,我必須要把孩子的錯誤行為改正過來翘地。”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我們很多家長遇到同樣的情形衙耕,大多會選擇和博士一樣的做法昧穿。但是兩歲的孩子還沒有建立起人際交往的互動概念,對這么小的孩子談禮貌橙喘,無異于對牛彈琴时鸵。反而是打斷他的行為,容易破壞孩子的注意力厅瞎,讓他以后很難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饰潜。
所以,你看和簸,教育融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囊拜,我們可以在瑣事中教育到孩子,也可能因為對瑣事的不在意或者是錯誤行動比搭,反而對孩子造成傷害冠跷。
那父母應(yīng)該怎么做,才能避免傷害身诺,提高愛的質(zhì)量呢蜜托?
首先就是要理解孩子。
在醫(yī)院的走廊里霉赡,不難見到因為要打針而哭得死去活來的小朋友們橄务。很多家長以為他們是怕疼,所以一個勁兒地安慰孩子:“不疼不疼”穴亏,或是覺得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蜂挪,只要把孩子按住打完針就好了。
但事實上嗓化,孩子的忍耐力是驚人的棠涮。孩子哭,更多的是對打針這件事情的恐懼刺覆。
如果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的心理严肪,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交流,就會讓孩子少受很多痛苦谦屑。
但是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驳糯。首先家長自己要鎮(zhèn)定,不要嚇壞孩子氢橙。然后可以告訴孩子為什么要打針:“你生病了酝枢,很難受,對不對悍手。打針會讓你快點好起來帘睦∨刍迹”
還如實相告,他可能承受的痛苦:“打針會有一點點疼”官脓,不要夸大协怒,也不要欺騙他不疼。
最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孩子的勇氣卑笨,“媽媽覺得你很勇敢孕暇,一會兒打針不會哭的,對不對赤兴。但你如果忍不住想哭妖滔,也沒事⊥傲迹”
這樣孩子就能正確看待打針這件事座舍,還會表現(xiàn)出令人驚嘆的勇氣來。
其次陨帆,在處理孩子問題上注意細節(jié)曲秉。
小孩子們都會摔倒,很多大人在孩子摔倒之后疲牵,就會打小板凳承二,打地板,以此安慰孩子纲爸。然而這其實是一種“復(fù)仇”行為亥鸠,它是在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備別人,教給孩子不寬容和報復(fù)识啦,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负蚊。
而換一種處理方法就會好很多。比如當孩子被小板凳碰著的時候颓哮,揉揉小板凳家妆,安慰小板凳“一會兒就不疼了”。這樣不會讓小板凳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题翻,反而讓它成為和孩子分擔痛苦的好朋友揩徊,讓孩子明白,互相體諒是雙方的事情嵌赠。而孩子的同理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yǎng)熄赡。
有人會說姜挺,生活中太多這樣的小事了,如果事事都如此在意彼硫,那多麻煩呀炊豪。
但兒童教育本就無小事凌箕。所有的小事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大事。父母在小事上的正確處理方法词渤,往往對孩子的人生影響很大牵舱,能夠幫助孩子培養(yǎng)受用一生的品格。
怎樣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受用一生的品格缺虐?
如果問芜壁,“什么品格可以讓孩子受用一生?”那一定是——實事求是高氮。
盧梭說“最高尚的道德是消極的慧妄,同時也是最難于實踐的,因為這種道德不是為了做給人家看的剪芍∪停”也就是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罪裹,必須要實事求是饱普,做什么事情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
那些杰出的人物状共,無論是科學家套耕、藝術(shù)家還是政治家,他們的成果都根植于實事求是的土壤口芍。沒有實事求是精神的人箍铲,即使他很精明,也往往目光短淺鬓椭;即使他很努力颠猴,也總是后繼乏力;即使他很自大小染,也暗中沒有底氣翘瓮。
那怎樣培養(yǎng)孩子實事求是的品格呢?
首先裤翩,家長要以身作則资盅。
有一位父親是中學的高級教師,女孩從小被嚴格要求踊赠,成績一直不錯呵扛。父親就想讓女兒考上清華,這樣“自己以后教書就有說服力了”筐带。女孩參加了兩次高考今穿,都是幾分之差,沒有考上清華伦籍,去了另一所名牌大學蓝晒。但父母依舊覺得沒面子腮出,整天唉聲嘆氣。女孩考研時芝薇,又考清華沒考上胚嘲,申請兩所國外大學也都沒成功。于是洛二,備受打擊之下馋劈,女孩得了嚴重的抑郁癥。
父母的虛榮灭红,終究害了自己的孩子侣滩。如果女孩的父母能一開始就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变擒,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劇的發(fā)生呢君珠?然而,人生沒有如果娇斑。
其次策添,家長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如果每次孩子犯了錯之后毫缆,家長就比較嚴厲唯竹,要批評指責,甚至打罵苦丁。孩子為了不承受父母的指責浸颓,就會選擇說謊。
一位博士媽媽旺拉,前來咨詢女兒經(jīng)常撒謊的問題产上。女兒經(jīng)常丟三落四,父親為了讓她記住教訓蛾狗,每次丟完東西就會罰站晋涣。有一次,他們給女兒買了彩屏字典沉桌。結(jié)果剛買了一個月谢鹊,字典就丟了,女兒卻不告訴他們留凭,反而一直編謊話佃扼,說借同學之類的。直到最終隱瞞不下去了蔼夜,才如實相告松嘶。
孩子涉世未深,很容易犯錯挎扰。如果每次犯錯翠订,家長都大驚小怪,恨不得用一次責罰遵倦,讓孩子吸取教訓尽超,永不再犯。
這樣不僅起不到效果梧躺,還會讓孩子因害怕承受父母的怒火似谁,而選擇撒謊。長此以往掠哥,孩子就養(yǎng)成了撒謊的壞習慣巩踏。
一些孩子因為父母平時的嚴厲,在學校里遭受了校園暴力续搀,人身傷害塞琼,都不告訴家長。直到事情最后無可挽回的時候禁舷,家長才知道真相彪杉。
“告訴他們有什么用,除了指責和打罵牵咙,我什么也得不到派近。”
這是那些孩子共同的心聲洁桌。
心痛之余渴丸,我們家長是不是更應(yīng)該深深反思。
孔子說另凌,“成事不說谱轨,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途茫。就是說碟嘴,這件事如果已經(jīng)這樣了,就不要去責怪了囊卜。有多少人能有這份智慧呢娜扇?
有多少父母會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反復(fù)地說“我早就說過……”栅组,“我早就告訴你……”雀瓢,這樣的話,除了讓孩子更加自責玉掸,也會關(guān)閉了孩子向你溝通刃麸、坦白之門。
做智慧父母司浪,就從少說這兩句話開始吧泊业。
如果問把沼,什么樣的孩子才是父母心中優(yōu)秀的孩子∮跛牛“學習好”是避不開的話題饮睬,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學霸”篮奄。那“學霸”是怎么養(yǎng)成的捆愁?
“學霸”是怎么養(yǎng)成的?
尹健莉的女兒圓圓是妥妥的學霸窟却。她品學兼優(yōu)昼丑,年僅16歲就以超出清華大學分數(shù)線22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高考時夸赫,語文更是考到了140分的高分菩帝。
尹健莉說自己的女兒不是“神童”,那這么一個“學霸”憔足,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呢胁附?
首先就是課外閱讀。圓圓10歲的時候滓彰,已經(jīng)讀完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控妻,鄭淵潔系列的童話數(shù)本,此外還有很多外國名著揭绑。
很多人以為讀書多弓候,只是為了提高語文成績,其實不然他匪。就像圓圓菇存,她不僅理解能力好,做事的成熟度以及認識問題的理解能力邦蜜,也高出同齡孩子一大截依鸥。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缺乏閱讀能力悼沈,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纖維的可塑性贱迟,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jīng)元之間的聯(lián)系。誰不善于閱讀絮供,他就不善于思考衣吠。”
簡單的說壤靶,如果把學習能力的構(gòu)建比如蓋房子缚俏,那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就相當于“工程背景”——差別很大,但是不是不可以修正忧换。而“閱讀能力”就相當于是工具恬惯,就算背景比較差,通過工具包雀,也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宿崭。
那么從什么時候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答案是越早越好才写。
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讀詩奖蔓,讀故事赞草。讓孩子對那些韻律感興趣。同時還可以邊指著字邊給孩子讀吆鹤,這樣會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就能認得很多的字了厨疙。
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引導(dǎo)孩子讀那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書籍疑务,甚至長篇小說了沾凄。
圓圓一開始也不覺得自己能讀長篇小說,于是她媽媽就買了《倚天屠龍記》的長篇小說知允,每天自己看完給孩子講撒蟀。等到圓圓被故事吸引之后,就裝作自己工作忙温鸽,沒有時間看保屯,引導(dǎo)孩子自己看。孩子看了之后涤垫,就引導(dǎo)孩子把關(guān)鍵故事情節(jié)講出來姑尺。慢慢地,孩子有了成就感蝠猬,書也就越看越多了切蟋。
除了課外閱讀之外,日常生活中也充滿了學習的樂趣榆芦。
比如柄粹,認字這件事。每次帶孩子外出歧杏,看到有字的地方就可以指給孩子看镰惦,同時把意思解釋給孩子聽∪蓿“生活處處皆學問”旺入,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能學會很多知識了。
圓圓的數(shù)學就是在日常的游戲中提升的茵瘾。爸爸媽媽在家里為圓圓開了個“小賣部”礼华,然后扮演各種各樣的顧客來買東西。在這樣的“買”和“賣”中拗秘,圓圓就學會了熟練應(yīng)用計算圣絮。而賣東西所得的錢,又可以用來教孩子理財雕旨,簡直“一舉數(shù)得”扮匠。
學習本就是充滿樂趣的,孩子們天生是喜歡學習的凡涩。如果孩子能一直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棒搜,他就會主動去學習。而家長們要做的就是活箕,維護孩子們學習的樂趣力麸。那么家長應(yīng)該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育韩,不要再陪孩子些作業(yè)了克蚂。
很多人說“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雞飛狗跳”筋讨,有些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埃叭,差點沒了“半條命”。但這樣效果并不好版仔。因為對孩子來說游盲,這種“陪”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監(jiān)督。需要被監(jiān)督著才能做的事蛮粮,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益缎,孩子就會慢慢對這種形式,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然想。
有人擔心莺奔,不監(jiān)督孩子就會忘記寫作業(yè)。但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变泄,放任他犯錯令哟,然后讓他自己承擔后果,他反而能印象更加深刻妨蛹。比如屏富,孩子如果因為貪玩忘記寫作業(yè),被老師批評了蛙卤,下次他可能自己就想辦法去解決狠半,這樣效果反而會更好噩死。
不陪寫作業(y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父母的付出感會降低神年。
長期陪孩子寫作業(yè)的家長已维,就會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這么多,容易產(chǎn)生“討債心理”已日。如果孩子成績不好或者習慣不好垛耳,就會說“我為你花了那么多時間,你居然學成這樣”——這樣會讓孩子喪失自我管理的信心飘千,也會產(chǎn)生負罪感堂鲜,對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也沒有好處。
其次占婉,不要讓學習和“懲罰”掛鉤泡嘴。
有些家長或者老師,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逆济,就會罰孩子“把XXX抄寫XXX遍”,當孩子學習成績提升時磺箕,就獎勵他“自由玩游戲2小時”奖慌。這樣看似“賞罰分明”,其實確是在破壞孩子學習的興趣松靡。
因為我們一般會用“不好的事”來“懲罰”犯錯的人简僧,而用“好事情”來“獎勵”某種做得好的行為。這種獎懲措施雕欺,不是在從側(cè)面告訴孩子:“學習是不好的事岛马,而游戲是好事嗎?”這樣又如何能培養(yǎng)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呢屠列?
大家可能都聽過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群調(diào)皮的孩子每天都在一位老人的院子里踢足球啦逆,老人喜歡清靜,每每被這群孩子煩的不能安生笛洛。
于是老人想了一個主意夏志,他把這群孩子召集在一起,告訴這些孩子:感謝你們每天來踢足球苛让,讓我感覺很開心沟蔑,我每天給你們每人5美分作為獎勵。孩子們很開心狱杰。
過了一段時間瘦材,老人說自己最近經(jīng)濟壓力有點重,所以每天給他們每人一美分仿畸。孩子們還是過來踢球食棕,但是已經(jīng)沒有原來興致高昂了。
又過了幾天,老人說他給不起他們錢了宣蠕。孩子們很生氣地走了例隆,說我們再也不為你踢球了。
你看抢蚀,明明踢球是孩子們自己的興趣镀层,但當這件事情有了獎懲措施,孩子們反而把它當成了任務(wù)皿曲,失去了最該保持的興趣唱逢。
有些家長也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成績提升上去的時候就給孩子獎勵屋休,但是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坞古,關(guān)注點落在了獎勵本身。
所以你可以獎勵孩子劫樟,但是不能因為他成績提升去獎勵他痪枫。
好啦,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叠艳。
父母對孩子的愛深入大海奶陈,但是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來愛孩子,首先就是要理解孩子附较,并且要注意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的一些細節(jié)吃粒。
實事求是精神是孩子能夠受用一生的品格,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拒课,并且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批評孩子徐勃。
如果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霸,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早像。而要養(yǎng)成孩子僻肖,而要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扎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