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自信的深層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自信”浦妄,自信時我們會感到愉快尼摹、有安全感、有力量剂娄;對待事情時會感覺自己是積極的蠢涝、有力量的、能做到的阅懦。
但常常有“不自信”的聲音冒上來和二,他會用:“你是無力的、你是不行的耳胎、你是做不到的惯吕、你是不夠好的”這類的語言控制我們,讓我們失落怕午、無力废登、沮喪、恐懼甚至絕望郁惜。
?聽到“自信”這個詞钳宪,我們一般會解讀為:“自己相信自己”。
但仔細想一想扳炬,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不可能即是運動員吏颖,又是裁判員,所以這兩個“自己”并不是一個物體恨樟。
可以理解為是我們自己身體中的A部分半醉,在評判身體中的B部分;A部分應該是一個評判者劝术,B部分是被評判者缩多,這就是心理學講的心靈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
所以當“內在父母”在鼓勵养晋、支持衬吆、信任“內在小孩”時,這個人就會感覺“自信”绳泉; 當“內在父母”在懷疑逊抡、批評、攻擊“內在小孩”時零酪,這個人就會感覺“不自信”冒嫡。
“內在父母”是怎么來的呢拇勃?簡單說,“內在父母”就是內化了的早年客體關系孝凌。通俗地說方咆,“內在父母”就是早年的親子關系在心靈中的印刻。
?所以揭曉謎底蟀架,“不自信”的原因就是:A.早年的養(yǎng)育者瓣赂,常常向我們傳遞:“你是弱小的、你是不行的片拍、你是不夠好的”這類的信息钩述;B.這些信息被我們“內在小孩”持續(xù)的接收并且最終認同。
所以穆碎,“不自信”不是我們不夠好牙勘,而是早年客體關系中的評價太負面。
分析到這里所禀,很多朋友會有一種異常輕松的解脫感方面,想大聲喊出來:“不自信不是因為我不好!”色徘;但同時又有深深的悲傷甚至憤怒恭金,他們心底藏著一句話:“為什么我的養(yǎng)育者要這樣對待我!”
二褂策、為什么客體關系中充滿了負面信息横腿?
當我們自己是不自信的,請回頭看看自己的父母斤寂,客觀評估一下他們是自信而有力量的嗎耿焊?在他們身上能找到輕松、穩(wěn)定和開心自在嗎遍搞?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罗侯。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是完人,父母也曾經是受傷的小孩溪猿。
在我們的早年客體關系中钩杰,如果得到了足夠的抱持性養(yǎng)育,我們會非常幸運地成為自在诊县、自信讲弄、有韌性、有溫度的人依痊。這樣的幸運兒應該是被神仙選中的人避除。絕大多數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心靈的創(chuàng)傷,我們的父母亦是如此。
?當父母的人格不夠完善驹饺、不夠成熟钳枕,深陷人格的矛盾缴渊、沖突甚至分裂當中時赏壹;他們想要活得舒服點會下意識使用一些方法(防御機制),在不知覺中這些行為可能已經傷害了孩子衔沼。父母的這些行為不是故意蝌借、沒有惡意,甚至深深覺得這是為孩子好的指蚁。
常見的在早年客體關系中傳遞的負面信息方式有以下幾種:
1菩佑、父母對孩子的投射,及孩子的認同
“投射”指把自己的東西(人格特質)扔給別人凝化。
“認同”指別人接收了你扔過去的東西稍坯,且認為是自己的。
為什么要“投射”呢搓劫?因為“投射”的東西多是我們自己不喜歡瞧哟、不認可、不接受的東西枪向,所以想扔給別人勤揩;仿佛這樣做就撇清了關系:“這個東西不再是自己的”,于是降低了心理沖突秘蛔、釋放了自我攻擊的能量陨亡。
?舉例,父親自己是個膽小的人深员,并且以此為羞恥负蠕。一天父親看到孩子害怕蟲子的情景,就評價說:“你是個膽小的孩子倦畅,真丟臉虐急。”孩子聽到這句話也覺得自己是不勇敢的滔迈,膽小是不光彩的止吁。此時孩子就認同了父親的這個投射。
?舉例燎悍,母親自己是個社交能力很弱的人敬惦,并且因此感到自卑。母親會敏感的關切孩子的社交狀況谈山,看到孩子在社交中不夠活潑和積極時俄删,就很容易評價孩子:“孩子內向,不善社交,這是個缺點畴椰‰铮”孩子常常聽到這些話,也認為自己是內向的斜脂,不善社交的抓艳,是羞恥的。此時孩子就認同了母親的這個投射帚戳。
?當父母內心越弱小玷或、越焦慮,給孩子的這種負面投射越多片任,孩子會出現(xiàn)越多的自我攻擊偏友,漸漸就會形成一個苛責、嚴厲对供、不滿的“內在父母”位他,這個孩子就很難得到穩(wěn)定的自信。
?2产场、父母自身“病理性自戀”的滿足鹅髓。
?“自戀”是人性中的天然需求,“自戀”通俗說就是:“感覺我很好涝动÷跹”健康的自戀是強大精神生命的支柱。
“病理性自戀”則是需要高標準滿足的自戀醋粟,一旦不能滿足會出現(xiàn)暴怒或者自戀破碎靡菇,嚴重陷入攻擊或抑郁狀態(tài)。舉例:“病理性自戀”的人期待米愿,別人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他內心的要求厦凤;他一旦發(fā)出一個愿望,必須立刻育苟、馬上较鼓、完美得到滿足;一旦得不到滿足违柏,他會出現(xiàn)攻擊和暴怒狀態(tài)博烂;他會真心覺得自己不會老、不會病漱竖、不會死禽篱,如果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不能做到,會陷入嚴重抑郁狀態(tài)馍惹。
?家長為了自身“病理性自戀”的滿足躺率,對待孩子和周圍的人評價只有一個:“我很好玛界,你不好〉恐ǎ”可能會對孩子彌漫性慎框、持續(xù)地苛責、控制后添、貶低笨枯;長此以往,孩子心中一個暴君般的“內在父母”就形成了吕朵。
??3猎醇、父母與孩子“病態(tài)共生”的需要窥突。
什么叫做“病態(tài)共生”努溃?就是,“我就是你阻问,你就是我梧税,我們兩個人就像是一個人〕平”父母與孩子構建“病態(tài)共生”的關系第队,是家長想占據主導權,能夠更好地控制孩子刨秆。
為什么家長要和孩子建立“病態(tài)共生”關系呢凳谦?所有的愛都指向親密關系,唯獨父母對孩子之愛指向分離衡未。孩子是要長大的尸执,長大了是要離開父母的,人格發(fā)育不健全的父母會承受不了這種“拋棄”缓醋。
?例如:有的家長非常缺乏安全感如失,需要跟孩子共生在一起,緩解自己未成熟人格中的存在焦慮送粱;有的家長自己婚姻狀態(tài)非常糟糕褪贵,希望和孩子捆綁在一起,替代自己的配偶抗俄。
?為了達到共生狀態(tài)脆丁,家長會無意識地控制孩子,嚴厲打壓孩子动雹,不讓孩子發(fā)展出卓越的能力和獨立的思想槽卫;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包辦替代、嚴重貶低洽胶、溺愛縱容晒夹;孩子很容易缺乏自信裆馒,變得依賴、懶散丐怯、能力低下喷好,沒有主見;可想而知這樣的孩子是不大容易遠走高飛读跷,離開(拋棄)父母的梗搅。
?4、孩子對父母的忠誠和愛效览。
?孩子天然對父母充滿了忠誠與愛无切,會把父母當做自己的偶像或是人生的模板;
“活成和父母一樣”是孩子對父母最深沉的愛的表白丐枉。
生活中我們常說到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哆键,“上梁不正下梁歪”是生活中智慧的總結。
?心理學會講到“俄狄浦斯期情結”瘦锹,它是講當孩子超越父母(例如非常優(yōu)秀籍嘹、成功)時,會有一種成功后的恐懼弯院,擔心會有一個災難到來辱士。因為超越了父母,也就是攻擊了父母听绳,會引來災禍颂碘。
?所以孩子對父母的忠誠與愛,可能就表現(xiàn)為和父母一樣的沒自信椅挣、一樣沒能力头岔、一樣的糟糕婚姻;在代際傳承的鏈鎖上不斷地復制父母的人生贴妻。?
以上的分析切油,讓人唏噓不已;同時得出結論是:父母的人格越成熟名惩、內心越強大澎胡、越對孩子包容鼓勵,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越陽光娩鹉、越自信攻谁、越有韌性。?
三弯予、如何解開“不自信”的魔咒
?“幸運的童年可以治愈終生戚宦,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饽郏”
這句話充滿了宿命論的意味受楼,但也帶來光明的線索垦搬。
如同現(xiàn)代醫(yī)學要阻斷“家族性遺傳病”傳給下一代,需要知道該病變的遺傳密碼和遺傳方式艳汽,然后就可以使用相對應的方法進行阻斷猴贰。
每個人的童年的預言,好像家族命運輪回的咒語河狐,而當我們明白了早年客體關系中的負面模式時米绕,心理學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幫助我們切斷代際傳承馋艺。
?
解開“不自信”的魔咒的具體方法有:
1栅干、? 對于父母觀點從全然、全盤的接受捐祠,轉變成批判式繼承
站在公平碱鳞、中立的視角,不帶情緒地去評估父母的信念系統(tǒng)雏赦,然后再以全新的視角評價自己劫笙;問自己:“我真的是父母認為的那樣嗎芙扎?”
放下濾鏡星岗、放下束縛,勇敢地直面真相戒洼,去評估父母的人格的特點俏橘,以及自己和原生家庭成員的關系;問自己:“我在家庭中是怎樣的位置圈浇?”
?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父母都是對的嗎寥掐?父母是強大的嗎?父母的話是真理嗎磷蜀?”“哪些地方父母做的有失偏頗呢召耘?哪些地方父母是彼此矛盾的呢?父母與自己的關系是怎樣的褐隆?”
?當我們不再向上仰視父母污它,我們也就自己站起來了;當我們不再苦苦奢求父母的認同時庶弃,“童年的魔咒”就開始松動衫贬、脫落……
?
2、? 走出原生家庭歇攻,建立多維度的固惯、新的客體關系及評價
原生家庭的客體關系往往局限于父母和子女之間,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缴守,在這個關系中我們得到的愛與傷害葬毫,幾乎可以被稱之為“命運”镇辉。
?貝多芬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瘢”這種不甘命運控制的人性的光輝摊聋,讓他成為靈魂的守望者,要自己掌握命運栈暇,要和命運抗爭麻裁。而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他輝煌的音樂生涯。
“不甘心被命運控制源祈,不甘心成為家族命運輪回鏈條上被復制的一環(huán)”煎源,也是每個普通人最驚心動魄的宣言。
那么香缺,應該怎么做才能遠離原生家庭的影響呢手销?
一、跳出原生家庭图张,或者拉開距離锋拖,減少它持續(xù)的影響。例如祸轮,有許多孩子選擇遠離家鄉(xiāng)兽埃,去求學和就業(yè)。這是一種心理本能的選擇适袜,我們的潛意識知道哪些是對自己好的柄错。
二、建立新的客體關系苦酱,對老的客體關系進行有益的補充和替代售貌。例如,在社會中結交良師益友疫萤;在親密關系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愛人颂跨;在生活中、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熱愛的事情扯饶;養(yǎng)育孩子或寵物恒削。
在嶄新的、多樣的客體關系中帝际,我們期待會得到滋養(yǎng)蔓同、關愛、熱情和力量蹲诀、還有憐憫和慈悲斑粱,這些會成為我們發(fā)展健康人格,修補“自信”的良藥和養(yǎng)分脯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