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前兩章解決的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干旧,從第三章開始解決的是“是什么”“怎么去”的問題。其中第三章妹蔽、第四章是對語文課程性質椎眯、課程理念的解讀。課程性質胳岂、課程理念在課程標準中起到提綱挈領编整、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相當于整個語文課程的大概念乳丰。只有理解了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掌测,那么才能理解其他部分內容,也才能利用課標指導語文教學产园,切實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汞斧。
在《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一部分“課程性質”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淆两。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断箫,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锉”兩句就直接道出語文課程的性質仲义。那么,如何充分理解語文課程的性質并指導語文教學,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埃撵?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樹立“大語文”觀赵颅,把自然、科技暂刘、社會經濟饺谬、藝術生活帶入課堂,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引入課堂谣拣,給學生以最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募寨,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好理解和運用各種知識森缠,最終通過語文實踐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拔鹰;創(chuàng)設自主開放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并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贵涵,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列肢,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宾茂,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瓷马,真正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真正把握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跨晴,將語文課程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落到實處欧聘。
一、用”大語文觀”去審視語文教育
“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坟奥,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在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树瞭、增強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爱谁,建立文化自信晒喷、培育時代新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访敌×骨茫”這兩句話要求語文教師要要用“大語文”觀去審視語文教學,要發(fā)揮語文教學傳承人類文化的重任寺旺,通過語文課程發(fā)展學生的交際能力爷抓,傳遞人類文明成果;要通過語文課程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阻塑,凸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蓝撇;要通過祖國語言文字的學習,真正建立文化自信陈莽,進一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渤昌,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程以文化人虽抄,以文育人的功能。
二是用“大語文觀”去整合教學內容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独柑、實踐性課程迈窟。”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是指語文課程并不是單一的語言文字課程忌栅,而是聚合了豐富的文史哲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于一體的課程车酣。語言課程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要用“大語文”觀去整合教學內容,豐富語文課程的內涵索绪,讓學生在穿越語文課程中培養(yǎng)語文學習能力湖员,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瑞驱,短短的六行42個字的兒歌破衔,聚合了動物習性、空間方位钱烟、人類認知史、建筑等知識嫡丙∷┫“蜻蜓、蝴蝶曙博、蚯蚓拥刻、螞蟻、蝌蚪父泳、蜘蛛”為什么都是蟲字旁般哼?這涉及到動物分類學、人類認識史的相關知識惠窄。如果沒有掌握這些知識蒸眠,就說不清楚為什么“蚯蚓、蝌蚪杆融、蜘蛛”也要蟲字旁楞卡,這就影響了學生對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的理解。又如“蜻蜓半空展翅飛脾歇,蝴蝶花間捉迷藏蒋腮。”為什么蜻蜓要在半空展翅飛藕各,蝴蝶卻是花間捉迷藏池摧?這又涉及到動物生活習性的知識——蜻蜓在半空展翅飛是因為蒼蠅嘱能、蚊子在半空飛舞荸型,以蒼蠅、蚊子為食的蜻蜓只有在半空飛才能捉得到蒼蠅昙读、蚊子;而蝴蝶在花間捉迷藏是因為蝴蝶要吸食花蜜宦棺,同時為花傳粉瓣距。這些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質疑中進行探究,在探究激發(fā)學生對昆蟲的喜愛代咸,對大自然的喜愛蹈丸,并將這種喜愛轉化為對兒歌,對語文課程的喜愛呐芥。
語文課程除了綜合性逻杖,還有實踐性。實踐性指語言文字學習不是僅僅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思瘟,更重要的是包括語言實踐與寫作實踐的語言文字實踐荸百。作為語文教師要深刻理解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要給學生大量實踐的機會滨攻,讓學生在識字與寫字够话、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光绕、梳理與探究的語文活動中去實踐女嘲,在實踐中體會漢字的文化,去感受漢語的韻律诞帐,去領悟作者的情思欣尼,去獲得語文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游泳中學習游泳,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學習語文停蕉。如《動物兒歌》愕鼓,不能為了讓學生學到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老師一味地講解形聲字的相關概念慧起;在理解“蜻蜓半空展翅飛菇晃,蝴蝶花間捉迷藏”時,老師也不能一言堂講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蚓挤,因為兒童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谋旦。對于抽象的知識教師講得再多,訓練的強度再大屈尼,學生得到也只是“僵硬的知識”册着,即使當時貌似理解了,但卻是是不能運用的脾歧。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中甲捏,通過討論、探究等方式鞭执,才能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司顿,感受漢字文化的豐富性芒粹;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激發(fā)兒童探究興趣大溜;才能在多種方式的朗讀中加深對兒歌的理解化漆,感受兒歌的韻律……這樣,學生就在大量的識字與寫字钦奋、閱讀與鑒賞座云、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技能付材,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朦拖。
語文課程綜合性與實踐的統(tǒng)一,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厌衔,為學生打開眼界璧帝、敞開胸懷,為學好其他學科打下語言文字基礎富寿;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睬隶、人生觀、價值觀页徐,以及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理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泞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三是用“大語文觀”去設計教學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砖顷,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贰锁。”科學而簡明地闡述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滤蝠,體現(xiàn)了時代對語文課程的認識和要求豌熄。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是學生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過程物咳。語文教育是人文化的過程锣险,從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角度來理解語文課程性質具有重要意義。語言的性質既有語言形式览闰,又有語言內涵芯肤。語言形式和文化、思想压鉴、情感等人文內涵是一個統(tǒng)一體崖咨,所以語文教學歷來講求語言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表與里的關系油吭。工具性是“表”击蹲,人文性是“里”署拟;工具性是載體,人文性是靈魂歌豺。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輔相成的推穷。沒有工具性,人文性就無從談起类咧;沒有人文性馒铃,語文課就只有機械的語言文字訓練,會失去情感轮听、韻味和創(chuàng)造靈感骗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既肯定了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血巍,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萧锉,又對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述寡、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柿隙、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上有重要意義鲫凶。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禀崖,要求教師要始終將“人”的發(fā)展放在第一,要以“大語文”觀去設計語文教學螟炫,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波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昼钻、價值觀掸屡,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
在語文教學中然评,思維品質是整個智慧的核心仅财,參與支配人的一切智力活動。思維品質指人們運思的潛質或運思的層次碗淌。海德格爾將語言區(qū)分為“日常語言”和“詩的語言”盏求。“日常語言”是一種把人調動到目的上去的工具化的概念語言亿眠,是在日常交際碎罚、寫作中為表情達意而使用的語言,其作用是“工具”纳像』昴“詩的語言”,是作為某種被純粹說出的東西而存在爹耗“铱迹“詩的語言”就涉及到存在的哲學谜喊。其“被純粹說出”,意思是在思與詩的交談中被純粹召喚出的存在倦始。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斗遏,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鞋邑,時鳴春澗中诵次。”全詩緊扣一“靜”字枚碗,通過“落逾一、空、驚肮雨、鳴”幾個動詞遵堵,將花落、月出怨规、鳥鳴等活動著的事物陌宿,以動襯靜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生動地勾勒出一幅“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波丰】瞧海“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更多不是文字直接說出的,是讀者感受到的掰烟,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爽蝴。“鳥鳴山更幽”就是“被純粹說出的存在”纫骑。又如一年級下冊學習園地一《賦得古原草送別》蝎亚,“離離”的大草原,那種一望無際的廣袤與遼闊的惧磺,是“離離”兩個字無法表現(xiàn)的,是讀者通過“離離”兩個字感受到的捻撑、想象到的一種存在磨隘。“被純粹的說出”就是《道德經》的“道可道顾患,非常道”番捂,一旦說出,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江解∩柙ぃ“被純粹的說出”語文學習中的一種感悟,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犁河,即默會知識鳖枕。這種知識是學習學習語文的動力所在魄梯,也是重要學習方法,是不可教授的宾符,只有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才能發(fā)展酿秸。
總之,語文課程因其工具性與人文的統(tǒng)一魏烫,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辣苏,教師要以“大語文”觀去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哄褒,去理解漢語漢字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意識稀蟋,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思維能力呐赡,提升思維品質退客,培養(yǎng)求真創(chuàng)新的精神,理解作者獨特的語言文字感受和審美發(fā)現(xiàn)罚舱,培養(yǎng)獨特的語文感悟能力以及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井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管闷、人生觀粥脚、價值觀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