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誤區(qū)
許多人在培養(yǎng)树埠、建立一個新習慣時糠馆,往往容易陷入這幾個誤區(qū)。
1.1 結果導向
想一想你的計劃怎憋,它是不是長這樣的:
- 今年夏天之前又碌,我要減肥 20 斤(提醒:夏天馬上就到了);
- 我要在半年內學會 Python绊袋;
- 我要在3個月內掌握 2000 個單詞毕匀;
- ……
這種設定目標、并去達到目標的過程癌别,就叫做結果導向(Result-oriented)皂岔。
這種做法當然沒有錯,這些目標也都很好展姐,明確躁垛、具體剖毯、可衡量,完全符合 SMART 法則 —— 但往往也正是這一點教馆,讓我們的習慣培養(yǎng)無疾而終速兔。
為什么呢?原因非常簡單:過于追求結果導向活玲,會把你的目光聚焦到結果上,以及結果與現(xiàn)狀的差距 —— 這會給你不斷帶來阻力谍婉。
想一想:你每天在鍛煉前舒憾,都想著「還有20斤的目標要去達成」;每天背單詞前穗熬,都想著「還有1870個單詞」……久而久之會怎么樣镀迂?你會一直生活在壓力之下,被壓力驅使著去行動唤蔗,一步步逼近目標探遵。
這個過程對你來說是痛苦的,所以妓柜,我們才需要去「堅持」—— 這種現(xiàn)象箱季,我稱之為「被迫的自律」。
然而棍掐,好的習慣為什么需要「堅持」呢藏雏?
一個有效的習慣,一定是能夠給你良好反饋的作煌,能夠讓你體會到樂趣掘殴、幸福感,讓你感到每一天都在進步粟誓、成長奏寨,這才是可持續(xù)的習慣養(yǎng)成模式。
依靠自律鹰服、堅持病瞳,是低效乃至無效的。我們要去引導大腦获诈,而不是跟它作斗爭仍源。
簡而言之,更好的方式舔涎,是將「結果導向」轉換為「過程導向」笼踩,去享受培養(yǎng)一個習慣的過程,而非讓自己去「忍受」「堅持」這個過程亡嫌。
1.2 完美主義
我相信嚎于,你一定有過類似這樣的經(jīng)歷:
設定了計劃:每天要看50頁書掘而。這樣堅持了兩周,有一天因為加班晚了于购,實在困得不行袍睡,就對自己說,先休息吧肋僧,明天再繼續(xù)斑胜。
結果到了明天,下班后頭暈腦脹嫌吠,想著「反正昨天也沒看止潘,那就再休息一天吧」……
久而久之,這個習慣就在「反正也堅持不了了」的自我安慰中辫诅,被放下了凭戴。
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all-or-nothing」(滿分或零分)炕矮,非常常見么夫。有研究顯示,它是造成習慣難以堅持的罪魁禍首肤视。
它和破窗理論非常相似:維護一個東西档痪,需要小心翼翼、日復一日的努力邢滑;但打破一樣東西钞它,卻非常簡單,只需要一道裂痕就可以了殊鞭。
但事實上遭垛,這種心態(tài)就是不合理的:我們去建立、培養(yǎng)一個習慣操灿,是為了能夠從中獲得提升锯仪,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趾盐。實際上庶喜,連續(xù)打卡一個月,和堅持半個月救鲤、放下半個月久窟,并沒有本質區(qū)別。哪怕你一個月里只堅持了兩三天本缠,也是一種進步斥扛。
重點在于:要讓習慣的培養(yǎng)成為一種享受,而非一種痛苦和折磨丹锹。
舉個例子:你昨晚讀了30頁書稀颁,困得不行芬失,但一想到「不行,還有20頁沒讀」匾灶,于是挑燈夜戰(zhàn)棱烂,「堅持」把任務完成,這種做法對不對呢阶女?
顯然是不對的颊糜。這樣做,只會在你潛意識中建立起「讀書 - 痛苦」的關聯(lián)秃踩,導致你今晚去讀書時芭析,會首先在心理上產(chǎn)生畏縮和擔憂,從而在無意間增大「阻力」吞瞪。
1.3 無本之木
什么意思呢?舉個例子:
你的計劃是「每天學一會 Python」驾孔,這很好芍秆。然后,下班了翠勉,吃完晚飯妖啥,洗了澡,又玩了一會游戲对碌,上網(wǎng)逛了一會荆虱,不知不覺就到了12點。于是趕緊刷牙朽们、洗漱怀读,上床后,才突然想起「哎呀骑脱,今天是不是還沒學 Python菜枷?」
我相信,這應該是很多人犯過的毛病 —— 很多時候叁丧,我們有動力啤誊,也愿意堅持,但往往就是什么呢拥娄?忘掉了蚊锹。
其實,這不能怪你稚瘾。
行為科學家 BJ Fogg 提出過一個經(jīng)典的「福格行為模型」(Fogg's behavior model):B = MAT牡昆。
這里,B表示行為摊欠,M表示動機迁杨,A表示能力钻心,T表示「觸發(fā)器」(trigger)。
什么是觸發(fā)器铅协?它指的是捷沸,一種來自外部或內部的信號,能令你注意到某個事物狐史。舉個例子痒给,我們感到困倦時就會打呵欠,這個動作就是一個觸發(fā)器 —— 它會讓你意識到「我困了」骏全。
一個行為要想成立苍柏,這三者缺一不可。
顯然姜贡,我們看到陈醒,在上面的案例中,缺乏的就是什么身弊?觸發(fā)器雾狈。
如果缺乏觸發(fā)器,我們要想「堅持」一個習慣母怜,就必須靠大腦或外部提示來記住它余耽、訓練它 —— 而這是非常消耗認知資源的。
因此苹熏,它會在不知不覺之中碟贾,提升我們去踐行習慣的「阻力」。
可以看到轨域,這三個誤區(qū)袱耽,本質上都是什么呢?它們會增大你去采取行為的阻力干发。
你一定還記得扛邑,我在許多文章里,都提到過:關于行為铐然、習慣蔬崩、自律,我一向不喜歡用「意志力」去描述搀暑,而更愿意用「動力-阻力」的框架去分析沥阳。
一個行為,動力超過了阻力自点,你就會去做桐罕;阻力超過了動力,你就會躊躇不前、猶豫不決功炮,就這么簡單溅潜。
而在習慣的培養(yǎng)中,由于動力很弱乃至于沒有 —— 習慣的收效往往是長期的薪伏,短期內我們得不到收獲 —— 這就會導致滚澜,只要阻力上升,我們就很容易停滯不前嫁怀,或是干脆放棄设捐。
2、「3T習慣養(yǎng)成法」
那么塘淑,如何才能降低阻力萝招,提高動力,讓我們把一個習慣長期地踐行存捺、落實下去呢槐沼?
我想跟你分享一套經(jīng)過我檢驗的「3T習慣養(yǎng)成法」。
2.1 最小化步驟(Tiny habit)
行為科學家 BJ Fogg (就是前文提出福格行為模型的那位)是研究習慣和行為的專家捌治。他告訴我們:要想培養(yǎng)成一個習慣岗钩,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最簡單具滴、毫不費力的步驟開始 —— 他把這稱為「Tiny habit」。
那么师倔,什么樣的行為才算是 tiny habit 呢构韵?
Fogg 提出了三項準則:
- 1)每天至少1次,也只需要1次趋艘。
- 2)每次不超過30秒疲恢。
- 3)你可以毫不費力地開始它。
舉個例子:每天背 50 個單詞瓷胧,可能是個很辛苦的事情显拳,你需要下定決心才能去開始它。但如果是「每天看3個單詞」搓萧,甚至不需要背杂数,是不是就毫無壓力了?
這就是 tiny habit 的精髓:不需要你「勉強」自己瘸洛、「要求」自己去開始一個行為揍移,而是通過最小化的、可立刻觸達的行動反肋,幫助你從心理上打破障礙那伐,慢慢把它變成習慣。
當然,對這種方式罕邀,你可能會有兩個疑問:
- 1)這跟「目標分解」有什么區(qū)別畅形?
- 2)每天不到30秒的習慣,能起到什么作用诉探?
第一點日熬,兩者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熟悉的目標分解阵具,是先設定一個大目標碍遍,再把大目標分拆成多個小目標,具體到每一天阳液。
比如:我希望 3 個月內掌握 2000 個單詞怕敬,那么平攤下來,就是每天 22 個單詞帘皿。我希望一個月讀 1000 頁書东跪,平攤下來就是每天 30 頁。這是一個目標分解鹰溜。
但 tiny habit 并不要求你有一個明確的虽填、具體的目標,你只需要知道「我想往哪個方向發(fā)展」就行了曹动。它的思維是:理清自己的現(xiàn)狀斋日,找到不滿足的地方,基于這些「不滿足」墓陈,為自己設定微小的恶守、毫不費力的「最小化步驟」。
它并不關注結果贡必,而是關注過程兔港。
第二點,采用 tiny habit仔拟,會有幾個好處:
1)啟動「目標 - 成就感 - 獎賞回饋」模式衫樊。
非常簡單:每天看 3 個單詞、讀 2 頁書利花、寫 100 字這樣的「最小化步驟」科侈,實現(xiàn)起來幾乎毫無難度,所以炒事,你會非常容易從中獲得成就感兑徘,獲得反饋,啟動獎賞回路羡洛。
那么挂脑,在這個過程中藕漱,你始終是充滿愉悅感的 —— 你會體驗到自己的自主性,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果崭闲。
正是這種愉悅感肋联,使得「習慣」能夠真正建立起來,成為習慣刁俭。
這也就是很多人看似「培養(yǎng)」了習慣橄仍、但過一陣時間往往會故態(tài)復萌的關鍵原因:他們的習慣建立過程伴隨的不是愉悅感,而是強制牍戚、忍受和「被迫自律」侮繁,因此,是違反大腦的天性的如孝。
2)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宪哩,提到過一個觀點:認知科學認為,很多時候第晰,我們并非「自然」地擅長一樣東西锁孟,而是因為我們在實踐一樣東西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正面的反饋和樂趣茁瘦,更加愿意練習它品抽,從而才會變得擅長。
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一樣的甜熔。
舉個例子:每天寫日記可能很難圆恤,但「每天用一句話記錄最重要的事情」就很簡單了吧。日復一日腔稀,當你積累了一定的量盆昙,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的樂趣和作用,那么烧颖,你一定不會止步于「每天一句話」弱左,而會開始寫200字窄陡、400字……
更重要的在于炕淮,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發(fā)自內心的跳夭,沒有任何人強迫你涂圆,包括自己。
同樣币叹,對抗拖延癥也有一個相似的辦法:無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润歉,不要思考,先坐下來做2分鐘再說 —— 很多時候颈抚,你做了2分鐘踩衩,就停不下去了,你的大腦會要求你繼續(xù)把它做下去。
這就是「最小化步驟」的作用驱富。
2.2 設置觸發(fā)器(Trigger)
前面講過:許多習慣之所以未能堅持下去锚赤,原因并不是因為懶,而單純是因為「忘記了」……
很多人應對的辦法是設置鬧鐘褐鸥。這確實也是有效的线脚,但存在一個問題:鬧鐘會打破我們的專注模式。畢竟鬧鐘是每天固定的叫榕,你很難確保鬧鐘響起時浑侥,你恰好手頭沒有事情做。
同樣晰绎,有些人會設置20分鐘寓落、25分鐘提醒你休息的「番茄鐘」,我也從來不用寒匙,因為它會打破我的專注狀態(tài)零如。打斷注意力是小事,打斷心流就很麻煩了锄弱。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考蕾?BJ Fogg 提議:把新習慣放在舊習慣的后面。用「一……就……」的句式会宪,來為習慣設置一個觸發(fā)器肖卧。
這樣有幾個好處:
1)舊的習慣可以起到「鉤子」的作用。你只需要記住「一……就……」這句話掸鹅,當你完成舊習慣時塞帐,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醒你:該行動了。
2)由于新習慣接續(xù)在舊習慣之后巍沙,所以你不用擔心被打破專注葵姥,更不用擔心「契可尼效應」。
當然句携,在最開始的時候榔幸,你可能需要一些輔助工具,比如便簽矮嫉、紙條削咆,來提醒自己,增強記憶蠢笋。但一旦開始行動拨齐,你就非常容易把它內化成本能,儲存入肌肉記憶 —— 這也是「最小化步驟」的好處昨寞。
一開始嘗試這套方法的時候瞻惋,可以先從細微的生活習慣開始厦滤,慢慢調適自己的生活模式,再逐步轉換到學習歼狼、工作等強度較大的習慣馁害。
2.3 制造環(huán)境(Tendency)
《助推》的作者理查德·塞勒說過:我們的大多數(shù)計劃,往往都毀于微不足道的小習慣蹂匹。
人就是這么一種極其容易趨利避害的生物碘菜。一丁點阻力,都有可能導致我們裹足不前限寞,哪怕我們明確地知道忍啸,它對我們是有益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隨時把想到的靈感記下來」履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做法计雌,但大多數(shù)人堅持不了,為什么呢玫霎?因為你需要拿出手機-解鎖-打開APP-開始打字凿滤,或者找到筆記本-翻開-拿起筆。
這一套步驟也只需要幾秒鐘庶近,但已經(jīng)足夠把許許多多人擋在門外翁脆。
也試過一些語音記錄的方法,換用過不少APP鼻种,但無論怎么做反番,拿出手機-解鎖,是永遠無法繞過的障礙叉钥。
那么罢缸, 怎么應對這個問題呢?
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投队,就是通過調整和制造環(huán)境枫疆,讓環(huán)境成為一種助力,呈現(xiàn)出推動你去行動的「傾向」敷鸦。
以上面的情境為例:許多作家常用的方法息楔,就是在家里貼滿便利貼,包括浴室里轧膘。當你產(chǎn)生任何一個點子的時候钞螟,拿起筆立刻就能寫下來兔甘,這樣一來谎碍,就能把阻力減少到最低限度。
社會學家 David Halpern 也提到過幾個案例洞焙。
2012 年前蟆淀,英國的養(yǎng)老金是需要企業(yè)雇員自己去登記的拯啦,這就導致了,許多人知道養(yǎng)老金對自己有益(因為企業(yè)和政府都會幫忙繳)熔任,但懶得去登記褒链。2012 年,政策稍微調整了一下:養(yǎng)老金變成默認登記疑苔,除非你主動提出放棄甫匹。
結果是:半年內,就有 100 萬個新儲戶開始繳納養(yǎng)老金惦费。截至 2015 年兵迅,英國新增了 500 多萬名開始繳納養(yǎng)老金的工人。
再舉一個例子薪贫。David Halpern 發(fā)現(xiàn):當人們拿到傳單時恍箭,如果地上已經(jīng)到處都是傳單,那么人們把它扔到地上的幾率瞧省,是干凈地面條件下的 8 倍扯夭。
這里,「干凈地面」這個環(huán)境鞍匾,就構成了一個微小但有力的「心理阻力」交洗,它會推動人們去尋找附近的垃圾箱。
那么橡淑,在生活中藕筋,我們可以如何實踐這個方法呢?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想多讀幾頁書梳码,那就不要把書整齊地壘在書架上隐圾,盡量廣泛地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茶幾掰茶,沙發(fā)暇藏,餐桌,書桌……確保當你任何時候產(chǎn)生「看會書吧」的念頭時濒蒋,都能立刻拿起一本書盐碱。
不要小看「走過去,從書架上取下書」這個動作沪伙,雖然極其微小瓮顽,但對懶人來說已經(jīng)足夠構成阻力了。
再舉幾個例子:我電腦后臺默認開著 Onenote围橡,打開到日記那一頁暖混,這樣,當我想寫日記時翁授,直接切換過去就可以開寫拣播,不需要任何有可能阻礙我的行動晾咪。
我最近在讀機器學習的書,所以書桌上就攤開著一本《機器學習》贮配,用 ipad 壓在上面谍倦。這樣,當我工作累了泪勒,或是想休息時昼蛀,就可以隨時拿起來翻上幾頁、做做筆記圆存。
這些都是極其簡單的做法曹洽,但確實有效。
你也可以基于你想培養(yǎng)的習慣辽剧,通過對環(huán)境做一些簡單的布置送淆、設置,來最小化行動的阻力怕轿。
3偷崩、提升培養(yǎng)習慣效果的建議
1)覺知當下
時刻關注目標可以提升動力,但過度關注結果撞羽,也很容易帶來壓力和焦慮阐斜。
更好的方式是:沉浸入過程中,覺知當下诀紊,關注自己的狀態(tài)谒出、感知和進步。
從心理學的話來說邻奠,就是「be present」笤喳。
關注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念頭、想法碌宴、情緒杀狡,感知自己思維和身體上的感受、變化贰镣,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練習這種能力 —— 這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內化它呜象。
2)跟蹤和獎勵
如果你有每天做日記的習慣,不妨記錄下自己踐行「3T養(yǎng)成法」的成果碑隆。不需要打卡(那同樣會帶來壓力)恭陡,可以把目光聚焦到自己的進步和成果上。
慢慢的上煤,試著把踐行習慣的過程休玩,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幫助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充實哥捕、完善。
然后嘉熊,適時地獎勵一下自己遥赚,營造一些儀式感。
舉個例子:在日記里記錄下每天的學習心得阐肤,掌握了什么方法凫佛、嘗試了什么工具、做出了什么樣的成果孕惜,時不時給自己一個小項目練練手愧薛,完成了,再記上一筆衫画,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毫炉,比如拿下一直想買的東西、出門吃一頓削罩。
這可以有效地提升每一天的幸福感瞄勾。
3)為自己松綁
有研究顯示,拖延之所以帶來負面結果弥激,很多時候并非出自拖延本身进陡,而是由于拖延者產(chǎn)生「我拖延了」這個認知。
也就是說微服,「我在拖延」「我做得不好」「我又浪費了時間」……像這樣的喃喃自語和自我苛責趾疚,很多時候才是令我們產(chǎn)生挫敗感、沮喪感的原因以蕴。
所以糙麦,應對的方法就是,為自己松綁丛肮。
也就是說:把目光聚焦于計劃喳资、行動和復盤,而非責怪腾供。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解決問題」仆邓,而非「問題出自哪里」「我哪里做得不好」。
我們都是人伴鳖。人永遠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节值,我們一定會犯錯誤,會有弱點和欲望榜聂,會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搞疗。要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不理性」须肆。
重點在于匿乃,不要讓它們拖住你的腳步桩皿。
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再苛責也沒有用幢炸。而對于未來泄隔,哪怕能夠邁出一步,只是微小的一步宛徊,也是好的佛嬉。
4、效地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的思維模型
如果我們把這些要點綜合起來闸天,可以得到什么結果呢暖呕?
- 設計一套規(guī)則和環(huán)境,最小化阻力苞氮;
- 初期有意識地推動自己去行動湾揽,邁出第一步;
- 從行動中獲得反饋笼吟,來給予自己獎賞钝腺,以及優(yōu)化環(huán)境和規(guī)則。
這樣赞厕,一旦度過最初期的階段艳狐,就無需再依靠主動的意志了,單憑環(huán)境皿桑、規(guī)則和反饋毫目,就能夠讓我們動起來。
用一張簡單的圖來表示诲侮,就是:
比起依靠「自律」镀虐,這種模式要高效得多,也更加可持續(xù)沟绪。
因為刮便,它無需時時刻刻投入注意力和「自控力」,只要初期投入一定的努力绽慈,讓這個「輪子」轉動起來恨旱,后面就可以慢慢減少自己的投入了 —— 它會自行一刻不停地轉下去。
我們不妨把這種模式坝疼,稱為「循環(huán)回路」搜贤。
比起這世界上值得關注的東西,我們的注意力空間钝凶,渺小得簡直不值一提仪芒。如果一直把注意力專注在手頭上的事物,我們就會被它們所束縛,從而無法看到更宏觀掂名、更長遠的世界据沈。
那么,如何從注意力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呢饺蔑?
——答案就是構建一個「循環(huán)回路」锌介。
你要做的是:想辦法去改造環(huán)境、設計規(guī)則膀钠,再投入努力掏湾,讓這個回路「轉」起來裹虫。
一旦它轉動起來肿嘲,你就可以逐漸放手,從中抽離出來筑公,把寶貴的注意力雳窟,轉移到新的領域上面。
舉個例子:許多讀者經(jīng)常問我:你的文章里匣屡、課程里封救,講了這么多的方法論,應該怎么用起來呢捣作?
還有人說:我想用這些方法論誉结,徹底全面地改造自己的生活,但實在太多了券躁,很難實現(xiàn)惩坑,應該怎么做呢?
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也拜。更好的做法是:先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舒,再拎出一個方法或技巧,應用到生活中慢哈,嘗試著去應對這個問題蔓钟,獲得反饋,再藉由反饋卵贱,不斷去思考和微調滥沫。
直到問題解決了,再繼續(xù)尋找下一個問題键俱,拎出下一個方法論佣谐,以此類推,重啟一次「循環(huán)回路」方妖。
在這個過程中狭魂,你的收獲是什么呢?你攻克了一個實際問題,內化了一個方法雌澄,豐富了自己應對新問題斋泄、新情境的應對框架 —— 這些,就是你從「循環(huán)回路」中镐牺,所得到的收益炫掐。
我把它叫做「積累效應」。
像前文的「習慣回路」睬涧,你從中能獲得的積累效應是什么募胃?是用一個好習慣替代了壞習慣,從而畦浓,你離理想中的自己嘿期,又更近了一步喊式。
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它絕非一蹴而就,而是依托于一個個「循環(huán)回路」衍菱,依托于科學绳姨、合理的設計甥捺,不斷規(guī)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兆衅,所產(chǎn)生的「積累效應」,反復不斷積累而成风响。
其實嘉汰,循環(huán)回路,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状勤。
「獎賞回路」鞋怀,本質上就是一個循環(huán)回路。如何培養(yǎng)對一樣事物的興趣荧降?首先接箫,去探索一樣新鮮事物。在嘗試它的過程中朵诫,通過試錯辛友、修正,慢慢提高對它的掌控剪返,獲得內在的成就感和外在的肯定废累,從而讓自己對它「產(chǎn)生興趣」。
同樣脱盲,如何讓自己能夠熱愛上學習邑滨?絕對不是靠覺悟,而是靠構建一個個「循環(huán)」钱反,讓自己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掖看。
再如匣距,工作上,如何讓自己從繁重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哎壳?你要思考的一定是:如何搭建一套自動化毅待、流程化的系統(tǒng),把所有能夠交給它的事情移交出去归榕,再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對它進行優(yōu)化尸红、完善,讓它一步步承擔更多的負荷刹泄,讓你得以把肩上的擔子卸下來外里。
項目管理中也應用了循環(huán)回路的原理,比如經(jīng)典的 PDCA 循環(huán):規(guī)劃特石,執(zhí)行盅蝗,檢查,調整县匠。這樣可以不斷微調前進的方向风科,確保項目不偏離正軌撒轮。
更高一層乞旦,如何才能掙脫「工作」的束縛?絕對不是盲目地提高工作效率 —— 那樣只會變得越來越忙题山,因為你的本質還是在出賣時間兰粉,充其量也只是提升了時間的單價而已。
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工作中顶瞳,不斷地積累「資產(chǎn)」玖姑,讓自己盡快從「出賣時間」,過渡到「資產(chǎn)積累」慨菱,讓這些資產(chǎn)為你產(chǎn)生回報焰络、創(chuàng)造價值。讓它們?yōu)槟愎ぷ鞣龋a(chǎn)生積累效應闪彼。
我們還可以再拔高一層。
企業(yè)的經(jīng)營协饲,也是一種循環(huán)回路畏腕。好的企業(yè)經(jīng)營模式是什么呢?初期投入時間茉稠、精力和資金描馅,去深耕一個領域,做好基礎建設和服務而线,再推向市場铭污。一旦被市場的嘗鮮者接受恋日,度過了「引爆點」,就會一傳十嘹狞、十傳百谚鄙,形成規(guī)模效應。
從而刁绒,企業(yè)得以獲得「積累效應」—— 口碑闷营、用戶和資金,得以再度投入新的領域知市、開拓新的市場傻盟。
這里面,社交就是一個最典型的領域:初期需要付出很大成本去推廣嫂丙,但一旦形成一定規(guī)模娘赴,這些用戶就會自發(fā)地幫助你去吸引更多的用戶,讓這個循環(huán)回路自發(fā)地跟啤、飛速地轉動诽表,停不下來。
而不良的創(chuàng)業(yè)模式是什么呢隅肥?去「生造」一個需求竿奏,再通過廣告、優(yōu)惠等燒錢手段腥放,不斷誘惑消費者去使用泛啸。這樣,由于需求本身是一個偽需求秃症,沒有足夠動力去留住消費者候址,從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反饋,只能靠資金撐著种柑。所以岗仑,一旦資金鏈斷裂,這個回路就會崩塌聚请。
你會發(fā)現(xiàn)荠雕,市面上充斥著這樣的企業(yè):它們一心想著的,不是把產(chǎn)品做好良漱、服務做好舞虱,而是通過種種手段,對用戶進行「教育」(也就是俗稱的洗腦)母市,變著花樣用利益吸引用戶 —— 這種模式一定是難以持久的矾兜。
甚至,整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患久,粗略來看椅寺,也是一個循環(huán)回路浑槽。人們從工作中掙到錢,去投入消費返帕。這些錢經(jīng)過一環(huán)環(huán)的消費環(huán)節(jié)桐玻,不斷滿足各環(huán)節(jié)人們的需求,最終又流入生產(chǎn)企業(yè)荆萤,繼續(xù)刺激企業(yè)擴大規(guī)模镊靴、生產(chǎn),于是链韭,人們掙到更多的錢……循環(huán)反復偏竟。
這就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本質。只要金錢在流通過程中敞峭,是健康的踊谋,活躍的,整體的經(jīng)濟就會不斷上行 —— 這就是它所產(chǎn)生的「積累效應」旋讹。
當然殖蚕,在實際中,由于存在信貸沉迹,以及人性的弱點睦疫,會有上行和下行周期(但總體是上行的)。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胚股,就不細說了笼痛。
4.1 當你遇到問題時裙秋,不是單純去思考如何解決它琅拌,而是去思考:我可以搭建一個什么樣的「循環(huán)回路」,來讓它不再成為問題摘刑?
這可能有點抽象进宝,我舉幾個例子。
每個人都會遇到「該不該跳槽」「該不該裸辭」「選哪份工作好」的問題枷恕,但與其去思考「該不該跳槽」党晋,不如思考:我可以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決策框架,采取什么步驟徐块,來應對這一類問題未玻?
然后,把每一次遇到這類問題胡控,都看作是一次試驗的機會扳剿,去嘗試行動,收集數(shù)據(jù)昼激,用來完善你的決策框架庇绽。
比如锡搜,關于「要不要跳槽」,你就可以有這么一個決策框架:
- 1)長遠來看瞧掺,我的目標是什么耕餐?
- 2)為了達到(1),我需要實現(xiàn)什么辟狈?得到什么肠缔?
- 3)關于(2),目前的職位哼转,能提供什么桩砰?不能提供什么?
- 4)相比起(3)释簿,我有沒有更好的選擇亚隅?
那么,每一次遇到跳槽庶溶、選工作的問題煮纵,就可以試著套用這個框架,來得出結論偏螺。并在這個過程中行疏,去完善這個框架,讓它更精確套像、更靈活酿联,更加適合你的實際情況。
同樣夺巩,生活中贞让,跟伴侶、子女相處時柳譬,多少會遇到很多摩擦和矛盾喳张,與其每一次都去解決它,不如去思考:我跟家人相處時美澳,應該采取一套什么樣的溝通模式销部?
然后,去落實這套模式制跟,并從中收集反饋舅桩。負面的反饋,用來微調它雨膨、讓它更合理擂涛;正面的反饋,用來產(chǎn)生積累效應 —— 家庭關系更和睦哥放、彼此之間更加能夠互相理解……并用來繼續(xù)推動回路歼指,把自己從這個問題中徹底解放出來爹土。
甚至,小到「今天吃什么」「怎樣減少工作量」「周末去哪兒玩」踩身,大到「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事業(yè)」「如何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套用:
通過設計一個個小的「循環(huán)回路」胀茵,讓它們分擔掉你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把你的精力和注意力解放出來挟阻。
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變成一個實驗琼娘。
通過這種方式,你不但可以減輕負擔附鸽,全力以赴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脱拼,甚至,你還能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坷备,就像打怪通關一樣熄浓。
而它所需要你付出的,只是在初期省撑,看得更遠一點赌蔑,稍微繞一點路,多付出一點精力竟秫。
4.2 如何更好地搭建一個循環(huán)回路呢娃惯?
1)足夠簡單的規(guī)則。
一個運轉良好的循環(huán)回路肥败,一定要有一套足夠簡單的規(guī)則:簡潔趾浅,明確,無歧義馒稍,無需額外投入精力去思考皿哨。這樣才能盡可能降低啟動的成本。
舉個例子:像「信息一元化」就是一個好的規(guī)則筷黔,因為它足夠簡單往史,無需思考;相對來說佛舱,「對信息進行分類」就差一些,因為它需要我投入額外的認知資源挨决。
2)最小化流程步驟请祖。
如果每一步出錯的幾率是5%,那10個步驟都不出錯的幾率只有59.87%脖祈。所以肆捕,盡量精簡流程步驟,去掉所有不必要的操作盖高,降低整體出錯的幾率慎陵。
3)設置「必要的冗余」眼虱。
過分追求精簡、簡化席纽,會導致回路過于精巧捏悬,容錯率非常低。所以润梯,需要人為添加一些「必要的冗余」过牙,避免受到?jīng)_擊時回路停轉。
什么樣的機制算是「必要的冗余」呢纺铭?像增加一個驗證的步驟寇钉,增設一個監(jiān)督的機制,事先考慮好 plan B 和應急預案舶赔,信息的多個備份扫倡,這些都可以。
4)記錄反饋和復盤竟纳。
一個一成不變的循環(huán)回路是沒有生命力的镊辕。所以,一定要留出復盤的時間蚁袭,在過程中收集數(shù)據(jù)征懈、及時記錄下反饋,不斷優(yōu)化和迭代自己的回路揩悄。
5)抽象思考卖哎。
構建循環(huán)回路的第一步,是把問題進行抽象化删性,剝離出它的核心和共性亏娜,從而進行建模。所以蹬挺,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抽象思考维贺、抓取本質的能力。
不妨多去問自己:這個問題巴帮,從更高的層次來看溯泣,它的根源是什么?這可以有效地鍛煉自己思考本質的能力榕茧。
6)升維和拓展垃沦。
過多的循環(huán)回路也會造成一定的負擔。所以用押,我們要追求的是肢簿,在生活中,把相似問題、相關領域的回路合并池充,進行拓展桩引,用更高層次的框架去容納它們,形成一個更大的回路收夸。
7)初期投入坑匠。
這或許是構建循環(huán)回路中最難的一點。
因為它要求克服大腦的本能咱圆,從較難的路徑入手笛辟,把「簡單問題復雜化」。
但這同時也是必經(jīng)之路序苏。只有培養(yǎng)起了這個習慣手幢,我們才能真正落地踐行「循環(huán)回路」,避免受到短期反饋的驅動忱详,只看重眼前围来,不斷疲于奔命去「救火」。
不妨從生活匈睁、工作中的小事開始监透,讓自己「多折騰一些」,慢慢地適應這種思維模式航唆,從追求結果胀蛮,過渡到專注于過程。
如上糯钙。一開始粪狼,可以先針對一些簡單的、高頻的問題任岸,試著去設計「回路」 —— 比如:如何更好地管理信息再榄;如何處理任務的優(yōu)先級;如何增加每天的新鮮感享潜;如何想辦法困鸥,讓每一天擠出一小時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掌握手感剑按,開始習慣「用實驗的目光看生活」—— 這可能會給你帶來全新的視角疾就。
接下來,再按照這7個要素吕座,不斷去改進和完善自己的回路虐译,慢慢拓展,讓它容納自己的生活吴趴。
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其實都可以不再成為問題锣枝。
如同認知科學家赫伯特·西蒙所說的:
經(jīng)驗豐富的決策者和新手的差別厢拭,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東西。如果有人打開經(jīng)驗豐富決策者的頭蓋骨撇叁,查看他的大腦內部供鸠,就會發(fā)現(xiàn)他有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供他使用;還有核查清單可以讓他三思而后行陨闹;還會發(fā)現(xiàn)他有自己的思維機制楞捂,可以靈活地調用。
<<< L先生說 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