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學的情調》這本書中我了解到,張文質老師倡導的生命化教育緣起于1993年谬返,真正落地是在2002年。文章中并沒有對生命化教育進行具體的闡釋瓦盛⊙幽“什么是生命化教育祸挪?生命化教育到底怎么開展?我算不算生命化教育課題團隊的成員贞间?”其實這些問題我還真的思考過贿条,并且我知道我的師父孫明霞老師就是生命化教育的踐行者之一。
我自己理解增热,每一個尊重學生的老師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整以,都是生命化教育的一個分支。我們可以向名師學習峻仇,可以在結構公黑、細節(jié)、語調摄咆,或者在一些方法上追求“神似”凡蚜,只要“結構性相似”即可,并沒有統(tǒng)一的方式或者步驟吭从。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朝蜘,并不是我們要像他們一樣著書立說,而是要學習他們的態(tài)度涩金,靠近名師谱醇,其實是在無形中感受他們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和熏陶。
張文質老師講述了三種熏陶和感染的方式:
第一是一種通過生命本身去影響生命的方式鸭廷,也被稱之為“生命的范本”枣抱。
對于文質老師來說熔吗,黃克劍先生就是他的生命范本辆床,而于我而言,孫明霞老師就是我的生命范本桅狠。不過明霞老師的故事暫且按下不表讼载,我想講另一位老師的故事轿秧。
在一次教師的使命共讀分享時,云南的普利輝老師在分享時刻意把這首《教育行走之歌》的歌詞發(fā)到群里咨堤,然后刻意停頓了大約一分鐘的時間菇篡,讓大家好好去感悟和體會歌詞中的含義。老實說這首歌我聽過很多次了一喘,但是歌詞并沒有記住驱还。我沒有參加過線下的教育行走,因此無法體會全場400人一起唱響這首歌會是怎樣令人震撼的場景凸克。但是议蟆,那天晚上,當我聽到點評嘉賓趙健汝老師一個人在唱這首歌的時候我淚奔了萎战,她演唱時帶給我的震撼絲毫不會亞于400人的演唱咐容。然后我把那一天所寫的文章題目定為《一個人,一座城》蚂维。
第一次見到趙健汝老師是2019年年底在武漢戳粒,她一個人不遠千里從甘肅去到武漢。之后虫啥,她又獨自坐三天三夜的火車蔚约,跨越千山萬水,奔赴文質老師的教育寫作研修班涂籽。在我眼里炊琉,健汝老師真的就是女漢子,不同于普通女漢子的是又活,她的臉上永遠掛著笑容苔咪,眼睛永遠澄澈而明亮。
后來在明霞教師成長聯(lián)盟群里漸漸熟悉起來柳骄,知道她是出了名的“個體戶”团赏。同樣作為編輯,她發(fā)布的公眾號文章耐薯,編排格外漂亮舔清。
再后來在《教師的使命》共讀分享中,她多次擔任點評嘉賓曲初,是名副其實的點評“專業(yè)戶”体谒。我找了一下,是10月24日那一晚的分享臼婆,健汝老師負責點評我和佟生老師的分享抒痒,似乎是突然之間,她的語音變得柔和下來颁褂,雖然我也喜歡她原來的豪放與激情故响,但是更欣賞她現(xiàn)在的溫柔與謙和傀广。
一個人變得柔軟并不代表她弱小了,相反彩届,柔軟也許是堅定的代名詞伪冰。一個人可以獨自坐三天三夜的火車,跨越千山萬水樟蠕,奔赴文質老師的教育寫作研修班贮聂;一個人可以不怕跑調當眾唱響《教育行走之歌》;一個人可以多次擔綱點評嘉賓的角色寨辩。這樣堅定的勇氣和膽量寂汇,我只見過健汝老師一個人。
文質老師曾說捣染,一個老師有時候會超越一所學校骄瓣。沒錯,在我心里耍攘,健汝老師早已超越了一所學校榕栏,她代表了一座城,你可以認為是她所在的城市蕾各,也可以認為是她自己創(chuàng)造的烏托邦扒磁!
第二種就是讀某個人的書,是接近這個人最好的一種方式式曲。
當初先接觸明霞老師這個人妨托,而后讀老師的《只為做一個良師》和《用生命潤澤生命》,被她的精神和氣質所吸引吝羞。再后來兰伤,在她的引薦下認識了文質老師,雖未謀面钧排,但老師的老師被聯(lián)盟的老師們尊稱為“祖師爺”敦腔。開始看祖師爺?shù)摹赌堂埯}》《教師的使命》《日常教學的情調》《父母改變,孩子改變》恨溜。通過閱讀書籍符衔,了解作者的同時,被熏陶糟袁、被感染其實是自己最大的收獲判族。
明霞老師特別喜歡給大家推薦的一本書是《海鷗喬納森》,每個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和故事中的某個人物來對應项戴,在我看來形帮,明霞老師就像是海鷗喬納森。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就像海鷗喬納森沃缘,為了不斷超越自我而受到鷗群的排擠躯枢。但令他更偉大的是他信守慈善的真諦则吟,了解愛的本質槐臀,他把自己所領悟的真理,無私的傳授給另一只向往真理的海鷗氓仲。明霞老師不也正是這樣在做嗎水慨?明霞老師是一位名師,也是一位明師敬扛,更是一位良師晰洒。她在自己的《只為做一個良師》一書中寫道:追求一種不斷成長的姿態(tài),不為名利啥箭,只為生命的充實與幸福谍珊,只為人生更有意義。這種成長急侥,不依賴環(huán)境砌滞,不仰仗外力,依靠的是不斷激發(fā)自身發(fā)展的潛能坏怪,從而成為自己的導師贝润。
在她的影響下,很多老師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铝宵,走上了自我革新成長之路打掘,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做著和以往差不多的事情鹏秋,可是心態(tài)卻悄然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尊蚁。你不必光芒萬丈,也不必有什么特殊的意義侣夷,你只需要做那個小小的你枝誊,然后用心去愛。
第三種影響是在一個團隊的氛圍里產(chǎn)生的惜纸。
認識明霞老師之后叶撒,我的微信里多了這樣幾個團隊。一個是明霞教師成長聯(lián)盟耐版,一個是教育行走一起寫吧祠够,一個是《教師的使命》共讀群,一個是《日常教學的情調》共讀群粪牲。在這些團隊中我擁有著不同的角色古瓤,在這些團隊中,可以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文化氛圍,這種熏陶和感染會讓自己始終都充滿熱情和希望落君。
同時我還有一個角色就是我們泰山實驗中學明霞工作室的領頭人穿香。工作室作為一個民間團體,它是明霞教師成長聯(lián)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绎速,作為帶頭人我其實感覺壓力挺大的皮获。當有的老師堅持不住申請退出的時候,我就會特別傷心和失落纹冤,不明白為什么當初他們那么熱情的寫了申請洒宝,卻又主動退出。
《日常教學的情調》第18頁萌京,張文質老師曾經(jīng)跟讀書俱樂部的召集人李華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你需要同道雁歌、同路之人,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你自己知残。你竟然認為這件事情有價值靠瞎,哪怕只剩下一個人,哪怕只剩下你求妹,只要你認同乏盐,你去做這件事情就有意義,你就能夠得到自我成全扒最,你也會被人發(fā)現(xiàn)丑勤。即使暫時沒有人發(fā)現(xiàn)也不要緊,因為你所說的一切都會在孩子身上發(fā)光吧趣,有光澤透現(xiàn)出來法竞,還是會慢慢的被發(fā)現(xiàn)的∏看欤”
文質老師的這段話對我很有意義岔霸,無形中給了我極大的力量支撐。我?guī)ьI工作室近30位成員堅持讀書俯渤、寫作呆细、分享,還創(chuàng)建了我們的公眾號——砥礪攀登八匠,歡迎大家關注絮爷。從下周開始我們也將借鑒共讀群的模式開展語音分享,雖然人各有各的活法梨树,但我還是想盡可能地影響帶動身邊的老師坑夯,不斷學習和成長。
加入一個可以互相賦能團隊抡四,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成就和超越柜蜈。就在昨天晚上教師成長第一推動力直播課中仗谆,許麗芬老師為我們做了題為《應試背景下如何開展生命化教育》的講座,她說日常教學的瑣碎就是生命化教育的土壤淑履,深以為然隶垮。今天我的分享沒有涉及日常教學的瑣碎,幸好鐵文老師和朱亮老師的分享中都有所體現(xiàn)秘噪,彌補了我的不足狸吞。下一次我也要寫一些自己日常教學的瑣碎。
讓我們在相互賦能的團隊中汲取力量缆娃,熱情地投入到日常教學的瑣碎之中捷绒,去探尋生命化教育的真諦瑰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