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語文閱讀是一項必須“從娃娃抓起的事業(y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當下閱讀教學的重點。統(tǒng)編小學語文閱讀課到底該怎么教本缠,高人教你用四大策略當法寶,再也不用發(fā)愁啦入问。
2017 年秋季丹锹,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面向全國使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對閱讀教學的建議備受關注芬失,諸多精彩言論被媒體紛紛傳播楣黍。
可見,從學者到一線老師棱烂,都迫切希望有效解決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方法缺失租漂、設計老套、研究不足等問題颊糜,以使學生在課堂上體驗閱讀的獲得感哩治,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學生若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衬鱼,培植濃厚的閱讀興趣业筏,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則后面的閱讀之路就會越走越順暢鸟赫;反之蒜胖,則會愈走愈疲憊。
如何讓低年級的閱讀課堂充滿活力抛蚤,讓學生學會閱讀台谢,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呢? 讓我們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一岁经、二年級教材中一窺究竟对碌。
策略一:教學內容體系化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崔允漷教授在《基于課程標準:讓教學“回家”》一文中明確提出,一種完整的教育教學活動至少要回答以下四個核心問題:“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蒿偎。只有這四個問題具有邏輯上和行動上的一致性朽们,才能說該教育教學活動是完整的、專業(yè)的诉位。
反觀當下的閱讀教學骑脱,面對同一篇課文,教師選取的內容往往是各不相同的苍糠。尤其是公開課叁丧,為了推陳出新,上出亮點岳瞭,老師們更是絞盡腦汁拥娄,劍走偏鋒。其實瞳筏,這樣的做法是對“教什么”認知的模糊稚瘾,是對學生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一種漠視,是“不完整姚炕、不專業(yè)”的教學活動摊欠,至少是“欠完整、欠專業(yè)”的教學活動柱宦。
教學內容的選取些椒,必須明確該內容的內在邏輯體系,對照相應的年段課程標準掸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取免糕。當下學習內容是早先學習內容的延續(xù),也是未來學習內容的基礎忧侧,彼此之間是有呼應石窑、繼承和發(fā)展的。
舉個例子
“朗讀”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年版)》第一學段閱讀階段目標里有兩條要求:
(1)學習用普通話正確苍柏、流利尼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试吁。
(2)在閱讀中棺棵,體會句號、問號熄捍、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烛恤。
那么,從第一冊到第四冊余耽,是不是每篇課文都要求學生做到這兩條呢?顯然不是缚柏!
初入學兒童的第一次朗讀和經過兩年正式語文學習后的朗讀,要求必然是不一樣的碟贾。統(tǒng)編教材在“朗讀”能力的訓練上币喧,用課后練習的呈現(xiàn)方式轨域,清晰地畫出了螺旋上升的能力曲線圖。
通過羅列杀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干发,教材對朗讀訓練的要求在逐步提升:從讀準字音、讀好停頓史翘、分角色朗讀到讀出長句子枉长、讀好對話、讀好感嘆句琼讽,再到邊讀邊想畫面必峰、讀出不同語氣、學習默讀等钻蹬,學生讀的能力在不斷提升吼蚁。
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本冊的核心教學內容脉让,兼顧以往學習內容桂敛,引導學生把知識學到位,把能力練到家溅潜,循序漸進术唬,建構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體系。在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上滚澜,盡量不產生嚴重錯位或缺位粗仓,如剛入學的兒童,不認識多少字设捐,大聲朗讀是鞏固發(fā)音的有效方法借浊,教師若讓兒童直接練習默讀,他們發(fā)音的準確性就會受到影響萝招,也不利于流暢朗讀的練習蚂斤。
把教學內容放在某個知識點或能力點的發(fā)展體系中去考量,是保證閱讀教學效益的前提和基礎槐沼。
策略二:教學環(huán)節(jié)問題化
現(xiàn)今的低年級閱讀教學課堂曙蒸,“一問一答” 的碎片化教學方式仍占較大比例。學生在教師的細碎問題里亦步亦趨岗钩,學的時間和空間緊促纽窟、狹窄,這樣的教學不僅不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兼吓,也不利于他們思維臂港、情感、審美等的發(fā)展。采用問題化教學审孽,則把“學”的責任和任務都移交回學生讓“學”真正地在課堂里發(fā)生县袱。
問題化教學
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類型豐富、質量優(yōu)良的有效教學問題(教學問題集) 來貫穿教學過程瓷胧,培養(yǎng)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显拳,發(fā)展高級思維技能,實現(xiàn)其對課程內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種教學模式搓萧。
低年級閱讀課,識字寫字宛畦、流暢朗讀瘸洛、理解積累、語言運用等涉及的知識點會比較多次和。因而反肋,低年級閱讀的問題化教學,我們可以定位為圍繞兩三個主問題踏施,引導學生和文本石蔗、教師、編者之間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對話畅形。這兩三個主問題的設計,必須是優(yōu)質的、具有統(tǒng)領性的掏击,讓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明又富有張力盆繁。
要緊扣題目設計主問題
一篇文章的題目,往往體現(xiàn)了作者別具匠心的構思竖席,有的用來揭示中心耘纱,有的用來交待寫作對象,有的提出論點問題等毕荐。抓住題目來設計問題束析,往往能夠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舉個例子
一年級上冊《比尾巴》一課憎亚,題目“比尾巴”就是這樣一個可以統(tǒng)攝全文的學習“文眼” 和“靈魂”员寇。具體可以設計成三大問題:
一是誰比尾巴。
二是比尾巴大賽有哪些項目虽填。
三是比尾巴大賽的結果如何丁恭,你對獎項獲得者有沒有疑問。
學生首先通過充分斋日、自主閱讀牲览,找出相關動物,把它們的頭像貼在黑板上,并找出和比賽項目相關的詞語第献」北兀“長、短庸毫、好像一把傘仔拟、寬、扁飒赃、最好看”利花,引導學生讀準、識記項目名稱里的相關生字载佳。
然后引導學生深入文字炒事,理解意思。如“為什么把‘好像一把傘”的獎牌頒給松鼠?”理解這里的“傘”蔫慧,指的不是“雨傘”挠乳,而是“降落傘”,再理解松鼠尾巴和降落傘之間的相似之處姑躲。結合理解睡扬,引導學生讀準、識記“傘黍析、最”等和獎項相關的生字卖怜。
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有效地避免了教學的零碎煩瑣橄仍,保障了學生“學”的主動性韧涨,也保證了“學”充分展開的可能性。
從文章結構脈絡設計主問題
作者寫作的思路會體現(xiàn)在文章的結構脈絡中侮繁。循著作者的寫作思路設計教學問題虑粥, 也是常用的問題設計方法。
舉個例子
一年級上冊《小蝸畔芰ǎ》娩贷,小蝸牛出門一趟,就要爬一個季節(jié)锁孟,它從春爬到夏彬祖,從夏爬到秋,從秋爬到冬品抽,最后待在家里過冬了储笑。
課文里有一句話反反復復出現(xiàn),就是“小蝸牛爬呀圆恤,爬呀突倍,好久才爬回來。”
這句話就是《小蝸庞鹄》文章結構的脈絡焊虏, 不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把小蝸牛爬得慢的特點寫得淋漓盡致秕磷。
教學時诵闭,就可在理解這個關鍵句的基礎上,設計一個主問題:你從哪里看出澎嚣,小蝸牛實在爬得太慢了?
學生在反反復復的閱讀中疏尿,感受到小蝸牛春天“小樹發(fā)芽”時爬出去,到夏天“小樹長滿了葉子币叹,碧綠碧綠的”才爬回來润歉;夏天“地上長著草莓”爬出去,到秋天“草莓沒有了”爬回來;秋天“地上長著蘑菇颈抚,樹葉變黃了爬出去”,到冬天“蘑菇沒有了嚼鹉,地上蓋著雪贩汉,樹葉全掉了”才爬回來,小蝸牛爬得實在太慢了锚赤!
當然匹舞,主問題的設計還有很多思路,只要教師精心閱讀文本线脚,提供核心主線赐稽,學生的課堂閱讀就會積極主動,充滿生機浑侥。
策略三:教學活動操作化
許先文教授在《語言具身認知研究》一書里姊舵,給語言認知活動中的身體定義如下:“語言認知活動中的身體必定是融入特定情境之中的身體,是被語言環(huán)境包裹之下的身體寓落±ǘ。”
低年級兒童的學習,是動作伶选、形象優(yōu)先的史飞。教學活動的設計,只有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仰税,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构资。
因而,科學地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陨簇,通過學生的多器官吐绵、全方位的參與,積極開展言語實踐,引導他們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體系拦赠,也是讓閱讀煥發(fā)生命之光的一大策略巍沙。
舉個例子
第三冊中的《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 是根據(jù)《莊子·秋水》改寫的荷鼠。故事主要圍繞青蛙與小鳥的三組對話展開句携。
第一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第二組對話寫了它們在爭論天的大性世帧矮嫉;第三組對話寫出導致它們說法不一的原因,作者并未直接寫明寓意牍疏。
這個寓言故事沒有生僻字蠢笋,語言也淺顯易懂,讀通并不難鳞陨,難就難在道理的領悟上昨寞。有些教師為了方便,直接把寓意打在 PPT 上厦滤,讓學生讀一讀援岩,記一記√偷迹可是享怀,道理如果僅停留在“知道”層面,是不可能真正指導行動的趟咆。只有自己“悟到”了添瓷,才會在生活中產生作用。
為了促進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值纱,就可設計如下學習活動:
1. 讀
讀好人物對話鳞贷,讀出不同的語氣。
2. 思
小鳥和青蛙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青蛙和小鳥都笑了计雌,它們?yōu)槭裁炊家?
3. 做
學生可走出教室看天悄晃,再用練習本等卷成圓圈遮住部分視線看天,借助身體學習體會青蛙和小鳥看到的天為什么會不一樣凿滤。
4. 議
四人小組討論故事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妈橄。在討論分享中明晰: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站得高翁脆,視野要開闊眷蚓,如此才能看得全面;眼界狹窄,所見就有限反番。
5. 聯(lián)
聯(lián)系生活沙热,看看身邊有沒有像井底之蛙這樣的人叉钥,他們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在交流中篙贸,學生感受到如果見識狹窄投队、短淺,又盲目自大爵川、不接受新事物敷鸦,那就認識有限,就是“坐井觀天”了寝贡。
策略四:教學設計板塊化
“教”與“學”扒披,不是“授”與“受”的單一關系,而是雙邊互動的辯證關系圃泡。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碟案,“教”與“學”內在的關系,也在不斷推進中颇蜡。
教師的“教”价说,不是單項的全盤授予,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主的“學”风秤;學生的“學”熔任,也在推動著教師調整、改進“教”的內容與方式唁情。因而,教學設計必然由以往線條狀的“劇本式”設計走向開放靈動的“板塊式”設計甫匹。
“板塊式教學設計”:
也可叫作“分步組合式教學設計”甸鸟,就是將一節(jié)課或一篇課文的教學 內容及教學過程分為幾個明顯的、彼此之間又 有密切關聯(lián)的教學板塊兵迅。板塊里的內容抢韭,可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移動”,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恍箭。
“板塊式”教學設計刻恭,有利于凸顯教學內容,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扯夭,能有效地解決長期困擾閱讀課堂教學繁雜無序的問題鳍贾;有利于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狀態(tài),自由組合交洗,成就不同的課堂精彩骑科;有利于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知識建構,突破單一線性設計的由甲 到乙构拳、由乙到丙的累積式的知識學習咆爽,而把甲梁棠、 乙、丙知識進行多種組合后斗埂,進行思維碰撞符糊, 促進新的認知與發(fā)展。
舉個例子
教學一年級下冊《一個接一個》一課呛凶, 可將設計分為三大板塊男娄,即“讀中識字、積累 遷移把兔、書寫指導”』铮現(xiàn)以第一板塊“讀中識字” 板塊的設計加以說明。
01
教師范讀課文县好,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情緒變化围橡。
如“聲音好聽、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等缕贡,教師小結本課朗讀的小秘訣:有的地方開心翁授,有的地方不開心,不同的地方要讀得不一樣晾咪。
02
學生自由讀課文收擦,了解小作者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
可讓學生自己大聲讀一遍谍倦,組員合作讀一遍塞赂,再交流小作者做過的好玩的事情,例如踩影子昼蛀、做美夢宴猾、上學校、跳房子叼旋、 聽老師講故事等仇哆。
初步感受到做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帶來的快樂也是一份接一份夫植。結合學習“接讹剔、做、夢”等和事情相關的生字详民。
03
聚焦最感興趣的事情延欠,細致感悟情緒的變化。
以聚焦“踩影子”為例阐斜。先請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衫冻,說一說小作者這時候心情怎么樣。從插圖上看出谒出,小作者是“開心隅俘、快樂”的邻奠,教師相機板畫笑臉,讓學生讀好詩歌第一句为居。
接著碌宴,大人喊“快回家睡覺!”讓學生結合生活印象喊一喊,再猜一猜小作者的心情怎么樣蒙畴,聯(lián)系自己贰镣,是“不開心、不高興”的膳凝,相機板畫沮喪的臉碑隆,讀出不開心的心情。結合學習“覺蹬音、再”字上煤。
不過,轉念一想:回家睡著了著淆,倒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呢!聯(lián)系生活劫狠,說一說“各種各樣的夢”可能夢到什么;想到這些,猜一猜永部,小作者的心情又會怎樣独泞。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畫笑臉苔埋,讓學生再用開心的語氣讀好句子懦砂, 并結合學習“做、各组橄、種孕惜、樣”等生字。
04
回歸整體晨炕,把握情緒讀好詩歌。
這里的朗讀板塊設計毫炉,要求具體瓮栗,層次分明,既有朗讀方式的要求瞄勾,又有對內容把握的要求费奸,遵循了“總體感知—細節(jié)理解—總體把握”螺旋式上升的文本閱讀的思維認知規(guī)律。
學生也在多次進出文本的過程中进陡,體味到詩歌表達的情緒愿阐,用自己的朗讀將其表達出來。如此趾疚,就能比較有效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既長知識缨历,又學方法;既能保證主體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以蕴,又能集中精力,實現(xiàn)核心教學目標辛孵。
低年級閱讀教學設計策略還有很多丛肮,比如引導學生啟動先備知識、找準學生學習起點等魄缚。
總之宝与,要讓學生對一堂課始終有興趣,把握好知識體系冶匹,設計好環(huán)節(jié)問題习劫,采用大板塊教學。讓學生的眼嚼隘、耳诽里、口、手嗓蘑、腦都協(xié)調起來须肆,使學生在有限的 40 分鐘時間里,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與技能桩皿,發(fā)展言語智慧豌汇,獲取學習的愉悅情感,從而保持對語文學習的長久興趣泄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