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很多本半途而廢的書苫拍,我可以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但如果從主觀來講旺隙,可能還是缺乏堅持完成的恒心和毅力绒极。當(dāng)然,我還是堅持認為蔬捷,讀書垄提,特別是讀一些休閑性、通識性的書周拐,愉快的閱讀體驗是第一位的塔淤,硬逼自己讀,有時候會有損讀書的興趣速妖。但是這件事又是非常糾結(jié)的高蜂,面對孩子不愿學(xué)習(xí)時,仿佛就是一面鏡子——自己雖是成年人也有有惰性的時候罕容,況且孩子呢备恤?近期網(wǎng)絡(luò)上出現(xiàn)的各種形式的“抱團讀書”或者“聽書”之類的活動,其實也都是對上述共同困境的一種回應(yīng)方式锦秒,通過曬朋友圈露泊、打卡簽到等方式,約束和督促自己旅择。
當(dāng)然惭笑,寫導(dǎo)讀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督促,我說過生真,至少在寫《信息簡史》導(dǎo)讀這件事上我不會半途而廢的沉噩,所以,這篇終結(jié)篇來了柱蟀。
還剩下最后兩章以及尾聲川蒙。這些文字相比前面好讀多了,所以长已,我寫這一篇導(dǎo)讀的意義畜眨,可能不在內(nèi)容本身,而在于一種自我安慰:雖然拖了這么長時間术瓮,我總算善始善終了康聂。哈哈,也希望讀到這篇導(dǎo)讀的人胞四,特別是像我一樣讀書容易半途而廢的人恬汁,能把這本優(yōu)秀的科普讀物善始善終地讀完。
最后兩章加尾聲撬讽,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蕊连,就是:從信息的角度來講悬垃,面對過去(第14章)、現(xiàn)在和未來(第15章甘苍、尾聲)尝蠕,我們該怎么辦?(尾聲)
第14章 洪流過后(一本宏大的巴別相冊)
這一章主要講的是一個人類面對的困境:如何全面和系統(tǒng)地保留已有的信息或知識载庭。
這一章的題目出自《圣經(jīng)》中的一個著名典故:巴別塔看彼。以下是維基百科中文版對巴別塔這一詞條的解釋:
巴別塔 (敘利亞語:????? ????,Ma?dlā d-Bā?ēl 希伯來語:???????? ?????????囚聚,Migdal Bā?ēl)靖榕;也譯作巴貝爾塔、巴比倫塔顽铸,或意譯為通天塔)茁计,本是猶太教《塔納赫·創(chuàng)世紀篇》(該書又被稱作《希伯來圣經(jīng)》或者《舊約全書》)中的一個故事,說的是人類產(chǎn)生不同語言的起源谓松。 在這個故事中星压,一群只說一種語言的人在“大洪水”之后從東方來到了示拿(希伯來語:??????)地區(qū),并且決定在這修建一座城市和一座“能夠通天的”高塔鬼譬;上帝見此情形娜膘,就把他們的語言打亂,讓他們再也不能明白對方的意思优质,還把他們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竣贪。
——維基百科中文版,“巴別塔”詞條
這是一個包含非常豐富隱喻的典故巩螃,中國的諺語叫“人心齊演怎,泰山移”,看來上帝很精明牺六,知道語言是關(guān)鍵颤枪,語言不通,也就達不到“心齊”了淑际,這是我對這個典故最初的理解。
讀過這一章后扇住,我認為格雷克這里其實是做了進一步的引申春缕。巴別塔是通天塔,建造巴別塔其實是一種人類對極限的自我挑戰(zhàn)艘蹋,可以理解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锄贼。這是第一層寓意。如果只有這一層女阀,恐怕跟中國的“愚公移山”沒啥區(qū)別了宅荤。但是屑迂,如果說“愚公移山”是勵志雞湯,巴別塔的建造則更像是哲學(xué)家悲天憫人的憂思:它本質(zhì)上是一個悲劇冯键,因為巴別塔之所以沒有建成惹盼,是由于“人們之間語言不通”,而這一事實惫确,是人類本身無力改變的手报。拋開宗教背景,巴別塔似乎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有些人類很想做的事情改化,由于人類自身的問題掩蛤,是永遠也實現(xiàn)不了的。
在這一章里陈肛,這件人類很想做的事情揍鸟,就是記錄和保存全部已有知識。
如果說這一章有一條“暗線”的話句旱,其實它就是“知識論”阳藻,人們對于“什么是知識”這一問題的認識是隨著歷史以及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的。
公元前三世紀的亞歷山大港圖書館前翎,其使命就是“收藏全部已有知識”稚配,當(dāng)時認為“全部已有知識“就等同于”全部書籍或書面文字“,而所謂的”全部“其實也是受到地理局限的港华,當(dāng)時的人們還不知道另一半地球上所生活的民族及其文明成果道川。當(dāng)時的人們也沒有技術(shù)手段來記錄諸如影像、聲音這樣的信息立宜。因此冒萄,他們反而心安理得,”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幾乎建成了”巴別塔“橙数。
格雷克在布局謀篇上非常善于把貌似相去甚遠的東西通過極富智慧的內(nèi)在線索的關(guān)聯(lián)而聯(lián)系起來尊流。他此時筆鋒一轉(zhuǎn),仿佛時光隧道灯帮,一下子到了2008年維基百科在亞歷山大港的年會崖技,諸位可以以好萊塢大片的視覺表現(xiàn)手法腦補畫面。
”記錄和保存全部已有知識“這是全人類共同的永恒夢想钟哥。到了信息時代迎献,人類所掌握的技術(shù)比起公元前3世紀不知進步了多少,但似乎這個夢想的實現(xiàn)腻贰,比起公元前3世紀的情況來說更加遙不可及了吁恍。一方面,技術(shù)進步的同時使得人類知識的數(shù)量激增,這可能還不是最可怕的冀瓦,最可怕的是另一方面伴奥,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使得我們可以記錄的信息類型和數(shù)量空前豐富。攝影術(shù)的發(fā)明翼闽、錄音技術(shù)的發(fā)明以及印刷術(shù)的普及拾徙,如果從知識論意義上來看,它們都不僅僅是技術(shù)手段肄程,而是直接改變了人們對知識的認識锣吼。信息技術(shù)的出現(xiàn)則使得各類信息的處理和存儲統(tǒng)一于一種形式,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大大刺激了人類記錄和保存信息的欲望蓝厌。
”維基不是紙“玄叠,正是對這種膨脹的欲望的最為精準的表達!
格雷克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維基人“所面臨的取舍困境:究竟什么樣的信息或知識才有資格被記錄進維基百科拓提。傳統(tǒng)紙質(zhì)百科全書終歸要受到印刷篇幅的限制读恃,這看似是一種局限性,但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理由代态,在這種局限下寺惫,全人類都心安理得地認為諸如”烏爾里希·副囊桑克斯的自行車左后剎車上的螺絲“這樣的條目是不必被收錄的西雀。
但是,對于不受這一限制的歉摧,不是紙的維基百科呢艇肴?
格雷克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維基百科上的各種”沖突“,有理性的分歧和對抗叁温,也有非理性的破壞再悼,這是不是很像前面那一段描述古代的話呢?
羅馬人焚燒猶太人膝但、基督徒和哲學(xué)家的書冲九,猶太人焚燒基督徒和異教徒的書,基督徒則焚燒異教徒和猶太人的書跟束。P372
巴別塔的典故里”語言不通“其實是”思想不同“的隱喻莺奸,從知識論意義上將,對于什么是知識冀宴,什么知識最有價值這類問題憾筏,全人類不可能達成一致,因此建造知識的巴別塔也就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了花鹅。
第15章 每天都有新消息(或者諸如此類)
如果說建造知識的巴別塔終歸還是少數(shù)人的追求,第15章所說的問題就是每個現(xiàn)代人都有切身感受的了——信息過載枫浙,這似乎是”過猶不及“這一中國古老智慧最為生動的體現(xiàn)了刨肃。
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古拴。不僅有看不完的微信、朋友圈真友,看不完的各種推送消息黄痪,我們自己也在不停制造著讓我們自己迎接不暇的信息:想想現(xiàn)在手機攝影時代,我們幾乎天天拍照盔然,拍各種東西桅打,反觀膠片時代,普通人似乎很少拍攝不帶人的照片愈案,然而挺尾,數(shù)碼時代影像的保存和整理,似乎對每個人都是個頭疼的問題站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遭铺,這是另一座巴別塔:技術(shù)的進步使得人類有了隨時掌握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最新、最全信息的欲望恢准,然而人類心智的信息處理能力是一個天生的限制魂挂,于是這個愿望也是夢幻泡影。
人類永遠都是不安分的馁筐。作為技術(shù)層面的應(yīng)對措施涂召,搜索引擎、數(shù)據(jù)挖掘乃至人工智能敏沉,都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力量果正。但是,我們似乎永遠活在悖論之中——這些技術(shù)進步又會造成知識量和信息量的激增赦抖,究竟福兮禍兮舱卡?關(guān)于這方面,尤瓦爾的《未來簡史》里面有很多發(fā)人深省的觀點队萤。
尾聲(意義的回歸)
尾聲部分轮锥,格雷克嘗試著為走出上述困境指明一個方向,那就是回歸意義要尔。如果說信息是客觀的編碼舍杜,那么意義就是人類心智對客觀編碼的反映或者說是主動的建構(gòu)。
格雷克在尾聲這一部分赵辕,其實是暗中回顧了全書的主要脈絡(luò)既绩,之所以說”暗中“,是因為他沒有遵循全書的明線——”編碼“而是采用了一條暗線——”意義“还惠。
在信息技術(shù)發(fā)展史上饲握,特別是在格雷克的筆下,”編碼“與”意義“始終是糾纏不休的,像一對苦戀的情侶救欧,在尾聲里衰粹,格雷克想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歸宿。
從非洲的鼓聲開始笆怠,為了讓信息(其實是信息包含的意義)得以超越人的感官局限進行傳輸铝耻,必須借助于編碼,當(dāng)?shù)竭_了信息的接收者那里蹬刷,編碼最終必須要轉(zhuǎn)換回意義瓢捉,這樣才能達到信息傳輸?shù)淖罱K目的——意義的傳輸。
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办成,編碼的手段變得越來越精致與復(fù)雜泡态,這就使得人類可以更加不受感官的局限進行信息的傳輸,進而進行信息的加工诈火、處理兽赁、存儲和分享。
技術(shù)的進步甚至使人類忘記了”初心“——編碼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意義冷守,于是編碼與意義日漸疏離刀崖,甚至形同陌路。
信息論的誕生拍摇,同時伴隨著意義被無情地犧牲掉亮钦,盡管正是意義賦予了信息以價值和目的。(P412)
然而充活,
認識論研究者關(guān)心的是知識蜂莉,而非嗶嗶聲或信號。(P412)
于是混卵,人們自然會想映穗,能否撮合編碼與意義這對兒眼看要分手的小情侶呢?完美的愛情與婚姻是兩人彼此成全幕随、水乳交融蚁滋,而非讓一方為另一方而改變。在這里赘淮,人們努力的方向是有問題的辕录,編碼的規(guī)范性與邏輯性被人們欣賞,試圖以此來要求意義梢卸,實現(xiàn)長久以來人們對意義確定性的終極追求走诞,結(jié)果,一位叫哥德爾的人泄露天機蛤高,證明了這種企圖也是一座巴別塔蚣旱。
如今碑幅,人們依然在朝著編碼與意義的完美結(jié)合的方向努力著,現(xiàn)在地平線上的曙光是人工智能姻锁,或許枕赵,這又是一座新的巴別塔。但是位隶,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有著勝似西西弗斯的頑強意志力,人類不可能不受某些方面的局限开皿,很多局限甚至是不可能突破的涧黄,但這并不妨礙人類不斷探索前行,只要探索沒有止境赋荆,人類的文明史也就沒有止境笋妥。
最后,讓我們借用極具電影大片即視感的一段話窄潭,也就是本書的最后一段話春宣,來結(jié)束導(dǎo)讀吧:
這座圖書館將繼續(xù)存在,它就是宇宙嫉你。但對于我們來說月帝,一切都還沒有被寫完,我們也還沒有變成虛無的存在幽污。我們在過道中穿行嚷辅,在書架上搜尋和整理,試圖從一片嘈雜和混亂中找出幾行意義距误,嘗試閱讀過去和未來的歷史簸搞,并努力收集自己的和他人的思想。偶爾我們會瞥一眼鏡子准潭,認出鏡子里一個信息的造物趁俊。(P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