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用全身心傾聽》這個章節(jié)里“為了傾聽他人髓棋,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实檀,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以色列哲學(xué)家馬丁·布伯(Martin Buber)對此作出了描述:“盡管有種種相似之處按声,生活的每時每刻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膳犹,一張新的面孔,我們從未見過签则,也不可能再次見到须床。我們無法停留在過去,也無法預(yù)見我們的反應(yīng)渐裂。我們需要不帶成見地感受變化豺旬。我們需要用全身心去傾聽∑饬梗”
然而族阅,用全身心傾聽他人并不容易。法國作家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寫道:“傾聽一個處于痛苦中的人膝捞,不僅十分罕見耘分,而且非常困難。那簡直是奇跡;那就是奇跡求泰。有些人認(rèn)為他們可以做到央渣,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人還不具備這種能力渴频⊙康ぃ”遭遇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常常急于提建議卜朗,安慰或表達(dá)我們的態(tài)度和感受拔第。可是场钉,傾聽意味著全心全意地體會他人的信息——這為他人充分表達(dá)痛苦創(chuàng)造了條件蚊俺。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能力:“不要急著做什么,站在那里逛万∮锯”
如果一個人想要別人了解他的處境,聽到的卻是安慰和建議宇植,那么得封,他就有可能覺得不太舒服≈赣簦”
頗有感悟忙上,在朋友感到痛苦時,需要的不是你的馬上行動闲坎,或安慰疫粥、或建議、或詢問腰懂,需要的只是你的傾聽和陪伴手形,有時默默的陪在身邊勝過千言萬語,有時無聲更勝有聲悯恍。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要表達(dá)即刻的感受库糠,傾訴所遇到的不開心的事。所以涮毫,總是提建議但忽略你感受的瞬欧,仍然不能讓你開心。
這也說明罢防,情緒的根源和化解情緒的問題艘虎,不僅僅是解決根源問題這么簡單,更何況一些問題我們早已知道要去解決咒吐,但是路途之艱無人知曉野建,當(dāng)別人嘴上輕飄飄告訴你要解決這解決那的時候属划,就會有一種齒輪不完美咬合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