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才飛揚/文秀
人的一生要經(jīng)過四次教育哑子,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肌割,社會教育卧蜓,自我教育。然而把敞,人們最注重的是學校教育弥奸,而缺失的是家庭教育。有人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完成了對孩子的教育奋早,其實是錯誤的盛霎,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教育赠橙,家庭教育是基礎的教育,是根的教育愤炸。好的父母勝過好的老師期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好習慣的養(yǎng)成靠的是父母的培養(yǎng)规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凤薛,父母是孩子的復印機,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許多做家長的面臨的困惑诞仓。
如今的社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缤苫,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樣的,如何培養(yǎng)好孩子的良好習慣是每一個家長面臨的問題墅拭。有些家長認為活玲,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除了在學校的教育以外帜矾,還給孩子報許多的補習班翼虫,心里就平衡了屑柔,我的孩子一刻也沒耽誤學習屡萤。其實,孩子在學校接受的是知識的學習掸宛,報的課外班也是學習知識的延續(xù)死陆,把知識的學習搬到課外學習。孩子學習的知識再多唧瘾,沒有培養(yǎng)好良好的習慣措译,沒有做到做人尋根的教育培養(yǎng),一切都是徒勞的饰序,利益之事只是眼前的领虹。要想讓孩子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要培養(yǎng)孩子向上向善的心性求豫,培養(yǎng)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塌衰,對父母對社會有一顆恭敬之心。那么孩子從小就應該多讀經(jīng)典蝠嘉,古圣先賢的教誨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最疆,《弟子規(guī)》中入則孝篇都是教育孩子的良言,我們作為父母又做到了哪些呢蚤告,如果作為父母都做不到努酸,怎能要求孩子去做到呢,孩子是父母的代言人杜恰。
曾國潘清末湘軍首領获诈,他權管四省仍源,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舔涎,他的兒子可謂是高干子弟镜会,他對兒女同樣要求嚴格,是天下父母教育子女的榜樣终抽,他的家教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戳表。曾國潘身立為范,做人有德昼伴,以身作則匾旭,不帶官宦習氣,愿子孫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圃郊,與人為善价涝,休戚一體,盡愛敬之心持舆,舉止須重色瘩,行文須圓。他還要求:“吾家男子于看逸寓、讀居兆、寫、作四字缺一不可竹伸。女子于衣泥栖、食、粗勋篓、細四字缺一不可吧享。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譬嚣,能勤能儉钢颂,永不貧賤”。他的子孫都能成才拜银,與他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盐股,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家長的素質(zhì)钱豁,作為家長同樣需要與孩子一同學習,一起成長疯汁。做好孩子起航路上的導航人牲尺,做好孩子行為典范的引路人。
教育孩子是慢的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谤碳,需要長期的耐心的呵護溃卡。我們家長還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何況是孩子呢蜒简,沒有孩子不犯錯誤的瘸羡,孩子犯了錯誤,要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搓茬,打消棍棒出孝子的理念犹赖。孔子告訴我們:不要當面教育孩子卷仑,要背后教子峻村。孩子是人同樣有自尊心,當面教育孩子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锡凝。做錯了一件事就是一件事粘昨,孩子還是好孩子,不要過分指責孩子窜锯,而是教孩子如何去做這件事张肾,教的多了孩子自然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的孩子三歲的時候锚扎,每次吃飯的時候吞瞪,告訴他先讓爺爺奶奶吃,然后小孩在吃工秩,有好吃的先讓長輩吃尸饺。長大了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每次上學回來助币,總是先給爺爺捶捶背,揉揉肩螟碎。端上熱騰騰的飯菜眉菱,有好吃的讓給爺爺吃。孩子三歲的時候掉分,幫他脫衣服睡覺俭缓,我把他的衣服疊好放在床上,做了一段時間以后酥郭,他也學會了自己脫衣服時华坦,也把衣服疊好放在床上,一直到現(xiàn)在都保持良好的習慣不从。我要求孩子惜姐,自己的衣服自已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要越俎代庖歹袁,什么都不讓孩子干坷衍,孩子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忽妒,是培養(yǎng)起來的酒甸。
作為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時刻鼓勵孩子而不是極端的指責屋剑。發(fā)明家愛迪生孟抗,幼年求知欲很強迁杨,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么等于4”的問題凄硼,因此闖下大禍仑最。剛進校園三個月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下決心自己教育兒子成長帆喇,為兒子建立自信心警医,給他講文學,講物理和化學坯钦,培養(yǎng)他愛學習预皇,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欲不斷被激發(fā)婉刀,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吟温,最終成為偉大的發(fā)明家。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家長的責任突颊,自信心的建立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鲁豪。孩子一次考試不好,要鼓勵孩子一起找原因律秃,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爬橡,孩子犯了一點錯誤,多給孩子成長的機會棒动。
總之糙申,孩子的良好習慣是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船惨,孩子的善良天性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柜裸,孩子的愛心、孝心粱锐、恭敬心是讀經(jīng)典養(yǎng)成的疙挺。家長好好學習,多讀經(jīng)典怜浅,做有根的人铐然,孩子在家長的耳濡目染下也會幸福成長。
作者/河南柘城教師潛心修學,在教育教學教研的路上砥礪前行锦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