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自己不愛這個世界
你能否能跟一件事做連接诺擅,很大一部分原因跟你的父母是否教會你有關市袖。如果你的父母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他們就會帶著你一起去體驗這個世界的美好掀虎。如果父母喜歡這個世界凌盯,他們就會挖掘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喜歡付枫。
并不是說孩子不應該有規(guī)則烹玉。健康的規(guī)則是父母陪著孩子去探索這個社會的邊界,看看怎樣會享受阐滩、怎樣會被懲罰二打。這時候,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的規(guī)則掂榔。而如果父母提前給予了過多規(guī)則继效,孩子就再也沒有機會去感受這個世界真正的規(guī)則是什么了。
2.父母不懂得享受生活装获,孩子便不懂
對于不懂得享受生活的父母來說瑞信,他們不僅自己不享受,還會阻止孩子去享受生活穴豫,讓孩子覺得享受是可恥的凡简,只有忙著去生存才是安全的,只有壓抑自己才是安全的精肃,只有攻擊自己才是安全的秤涩。
于是,為了活下去司抱,孩子不得不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筐眷,忙著證明自己很好,從而忘記如何享受生活习柠。
這樣的父母也不是故意的匀谣,更不是罪惡的。這樣的父母是可悲的资溃,他們一直都是按照這種方式生活的武翎,從來沒留意過享受為何物,也從未為享受生活而活過肉拓,單單是活著就消耗掉了他們畢生的精力后频。
3.親密是理想化,是你比我強大
當另外一個人的強大程度可以承載你的需求的時候,他便可以做出一些親密的動作卑惜,滿足你的親密需求膏执。但是如果他感受到了你的需求超出了他的承受力,他就會感受到被吞噬的壓力露久,想逃跑更米、反抗。因為他想發(fā)出吶喊提醒你: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強大的有力量的人毫痕。
健康的愛自己的方式是在自己為自己做和依賴別人滿足自己之間找到一個靈活的平衡征峦,兩者都要會。
在對方滿足你需要的時候需要他消请,在對方能滿足你的地方需要他栏笆,在能滿足你的人里有他。在不能被滿足的時候臊泰,自己滿足自己蛉加。自己愛自己和別人愛自己兩者相組合的方式才是健康的關系模式。
這兩者之間也有先后:先盡可能地從他人那里尋找滿足缸逃,在求而不得的時候再轉(zhuǎn)向自身针饥。
一個人之所以特別需要親密感,是因為他完全不跟自己親密需频。
一個人需要被別人接納的時候丁眼,他并不接納自己。他覺得:“只有別人接納我昭殉,我才能做自己苞七;只有別人允許我,我才能不去改變饲化∶а迹”
跟自己親密,就是去問自己:當你需要別人的某種愛時吃靠,你自己嘗試了嗎硫眨?
一個人需要被別人接納的時候,他并不接納自己巢块。他覺得:“只有別人接納我礁阁,我才能做自己;只有別人允許我族奢,我才能不去改變姥闭。”
感情的本質(zhì)就是兩個字——依賴越走。感情中的痛苦就是求而不得棚品。求而不得的意思就是依賴失敗靠欢。因此,解決感情痛苦的方法就是解決依賴铜跑。
更好的方式則是獨立门怪。當你每次求愛不得時,你的內(nèi)心都會說:“此刻锅纺,你需要獨立一點兒了掷空。”你渴望依賴囤锉,但是此刻沒有依賴坦弟。你渴望有人能安撫你的匱乏感,可是此刻沒有人為你這么做官地。那么此刻正是一個機會酿傍,你可以回歸內(nèi)心重新看一看自己缺了什么,然后思考怎樣為自己解決問題区丑。
比如說認可拧粪。你需要認可修陡,說明你缺價值感沧侥。他一說你不好,你覺得你的本質(zhì)馬上就改變了魄鸦。你把判斷你是否好的權(quán)利交給了對方宴杀,那么此時你就并沒有認可自己。
一個人之所以對否定不耐受拾因,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好的旺罢。他的內(nèi)心有所懷疑,有裂縫存在绢记,別人的否定就會順著這條裂縫闖入扁达,擊中他的內(nèi)心。其次蠢熄,他對自己別的地方也有很多否定跪解,懷疑自己整個人都是不好的。這時候签孔,他的價值感就很脆弱叉讥,隨便一個地方的否定都可以擊穿他的價值感。
即使如此饥追,你也不必自怨自艾图仓。你依然有機會重新得到成長,你可以自己養(yǎng)育自己但绕,做自己的父母救崔,陪伴自己重新長大。畢竟,寄托希望給別人六孵,終究是不確定的碳竟,養(yǎng)育自己卻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養(yǎng)育自己的過程就是愛自己的過程狸臣。
我們經(jīng)常勸自己要堅強莹桅,要振作,要理性烛亦,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诈泼,不能逃避,不能任性煤禽,然而又經(jīng)常做不到铐达。實際上,挫折過大的話檬果,就已經(jīng)超出我們自身的承受能力瓮孙,超出我們能找到的資源和幫助的限度了。
所以选脊,當你陷入情緒的時候杭抠,被情緒所操控的時候,感覺沒有出路的時候恳啥,你就需要意識到一個問題:
此刻偏灿,有情緒不是你的錯。你所遭遇的現(xiàn)實刺激超出了你的承受能力钝的,而你卻沒有得到來自他人的一些幫助翁垂,于是你只能依靠本能反應來情緒化應對。這是你最后的自我保護防線硝桩。
當你感覺到不想面對沿猜、無法面對時,你的第四道防線被突破了碗脊。此刻啼肩,你之所以無法承受,是因為你的內(nèi)在有一些無力感望薄。你的內(nèi)在空了疟游,沒有能量支撐你面對挫折了。
這時候痕支,你特別需要自我關愛颁虐。
無法控制的情緒和逃避的行為看起來是對現(xiàn)實有破壞性的,可那恰好是你最后的自救機會卧须。就像你的身體一樣另绩。
有困難就必須面對的這種心理通常有兩種形成原因:沒有人主動幫助儒陨,所以只能自己面對;追求優(yōu)秀笋籽,自我要求高蹦漠。
如果有人主動幫助,你就有逃避的空間了车海,能讓別人做的也就不需要自己做了笛园。即使沒人幫助,你降低自己的追求甚至放棄侍芝,你也不會體驗到必須面對研铆。
那這兩點又是怎么來的呢?
這和一個人的成長經(jīng)驗有關州叠。對這個同學來說棵红,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實際的幫助,因為父母本身的生活已經(jīng)不堪重負了咧栗。父母雖然會給予這個同學基礎的支持逆甜,在關心上卻非常匱乏,幾乎不會問她有什么痛苦的地方致板、煩惱的地方交煞、實際的困難。
而且可岂,父母還會傳遞出焦慮和挫敗的情緒错敢,會指出她不好的地方,會經(jīng)常進行批評缕粹。這讓這個同學覺得,自己不得不做到很好纸淮,才能被愛平斩。
不是所有困難都必須面對的。對這個同學來說咽块,她需要的是列舉自己生活中遇到過的感覺到壓力大的困難绘面,使用排除法,放棄一半的困難侈沪,這樣她才會過得輕松一些揭璃。并且,她需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到比事情更重要的位置亭罪,從而保證自己的感受是被照顧的瘦馍。
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照顧自己情緒的過程。當她有了安撫自己情緒的能力应役,對一個可以安撫自己的伴侶的需求度就會降低情组。
很多人都會在伴侶關系中追求三觀符合燥筷。實際上,在關系中院崇,我們對于不同的三觀有三種處理方式:學習對方的不同肆氓,向他靠攏,體驗不同的人生底瓣;改變對方的三觀谢揪,讓他跟自己一致;允許彼此不同捐凭,在不同的時候和方面各過各的键耕。
在關系中不必非要三觀相同,相同有相同的好,不同有不同的好崔步,一定要相同且沒有能力堅持自己就會出現(xiàn)問題粪滤。
那么,三觀相符帶來的是什么呢酒奶?為什么要有一個生活方式和三觀都一樣的伴侶呢?這樣的伴侶會帶來什么好處呢奶赔?三觀不相符又會怎樣呢惋嚎?
這位同學說:“三觀相符,生活就比較輕松站刑。因為你不用遷就對方另伍,你們就可以一起生活〗事茫”
所以摆尝,在這位同學的世界里,三觀不符就必須遷就對方因悲。這是一個“如果A堕汞,我就必須做B”的邏輯,是自由匱乏的體現(xiàn)晃琳。這說明這位同學在關系中是沒有堅持自己的能力的讯检,總是會習慣性地遷就對方,內(nèi)心里又不愿意遷就卫旱。
那么她可以做的改變就是人灼,不管對方的三觀是什么,如果你不想遷就顾翼,你就按自己的方式做好了投放。這時候,對方也許會遷就你暴构,遷就是他的選擇跪呈,是不需要你承擔責任的段磨。如果他不愿意遷就,那你們的關系自然會斷裂耗绿,或者進入時而親密苹支、時而獨立的狀態(tài)。
有的人會覺得這樣太自私误阻。實際上债蜜,這就是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讓關系自然流動究反,走向它該有的一種關系模式寻定,也就這就是我們第一章所講的“自然經(jīng)營”。
在關系里精耐,委屈自己狼速,遷就對方才是真正的自私、不負責任卦停,因為你遷就得了一時向胡,卻無法遷就一世。你用一時的遷就給對方帶來一些錯覺惊完,讓他認為真實的你就是喜歡遷就的僵芹。
所以,其實選哪個都是一樣的小槐。重要的是拇派,借助外在沖突,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內(nèi)心有哪些訴求發(fā)生了沖突凿跳。
每當你的內(nèi)心體驗到痛苦的時候件豌,你都可以把刺激你內(nèi)心的事寫下來,并反復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那又能怎樣呢拄显?
那又能怎樣呢苟径?
那又能怎樣呢?
深度躬审、反復思考這個問題后,你就可以找到內(nèi)心深處的很多秘密蟆盐。不要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啊”“所有人都這樣啊”承边,你要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這樣才能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人生石挂。
這種精神也就是所謂的“格物致知”博助。不斷推敲一件事情代表了什么、能帶來什么痹愚、有什么影響富岳,以及你對此有什么想法蛔糯,你會慢慢弄清楚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了解真實的自己窖式。
雨果曾說:“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蚁飒,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靈萝喘』绰撸”這個世界上你最不了解的其實是你自己的心。一個人的內(nèi)心比宇宙都要豐富多彩阁簸,去探索它爬早,你會找到更多樂趣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