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8%的中學生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前不久北京市抽樣調(diào)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的數(shù)據(jù)挎塌。
其中“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一項中:
56.28%的中學生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徘六;
19.22%對父母態(tài)度冷淡;
13.13%選擇了反感父母榴都;
6.62%對父母感到懼怕待锈;
僅僅4.75%的中學生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
辛辛苦苦養(yǎng)育孩子十幾年缭贡,到頭來超半數(shù)父母竟然成了孩子極度反感和痛恨的父母炉擅。
成天粘著爸爸媽媽的小可愛,突然就開始變得疏遠阳惹、不理人。
當你詢問孩子為什么總是把自己關在屋子時眶俩,他說不要你管莹汤!
當你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時,他說跟你說有什么用颠印?你又不懂纲岭!
當你想和孩子好好交流時,他又說沒什么好說的线罕,我們有代溝止潮!
甚至發(fā)生爭吵時,他會沖動的和你動起手來钞楼!
心理學上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14歲現(xiàn)象”喇闸。
教育專家冉乃彥也曾提到:
當孩子達到14歲左右的年齡時,原本聽話懂事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询件,而且心思敏感燃乍、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長傾訴宛琅,甚至學習成績欠佳刻蟹、行為習慣不良……
2
為什么會出現(xiàn)“14歲”現(xiàn)象?
“14歲”是一個孩子的突變期嘿辟,也被稱作是整個初中階段“最危險”的階段舆瘪,許多家長會明顯感覺到和孩子關系的變化。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
其中:
(初一12.52%红伦,初二18.50%英古,初三17.36%)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疏遠”。
(初一5.32%色建,初二6.33%哺呜,初三6.19%)的家長感到親子關系“越來越緊張”。
數(shù)據(jù)表明,進入初中后某残,很多家長感覺到和孩子的關系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国撵。
美國斯坦福大學腦神經(jīng)教授大衛(wèi)·伊格曼在《大腦的故事》一書中展示了一張腦部發(fā)育圖(紅色/黃色代表尚未完全發(fā)育,藍色/紫色代表完全發(fā)育成熟)玻墅。
四張圖片分別代表了5歲介牙、青春期前期(9-12歲)、青春期(13-19歲)澳厢、20歲人腦的發(fā)育情況环础。
可以看,從5歲到20多歲剩拢,大腦是處于不斷發(fā)育的過程线得,而且每個部位發(fā)育的時間是有先后順序的。
其中負責管理情緒和感受獎勵的大腦邊緣系統(tǒng)徐伐,一般在15歲以前就發(fā)育成熟贯钩。而負責人的高級認知功能,包括做出決定办素、抑制沖動等的前額皮質(zhì)角雷,卻要到到25歲左右才會成熟。
也就是說性穿,14歲的孩子已經(jīng)能和成年人一樣感知豐富的情緒勺三,卻受限于前額皮質(zhì)的發(fā)育未成熟,無法擁有成年人控制行為的能力需曾。
這種生理發(fā)育上的不均衡吗坚,也就造成了“14歲”現(xiàn)象。
這個階段的孩子易沖動胯舷、自制力差刻蚯、學習成績下降,但他們真的是身不由己桑嘶,這是受他們大腦發(fā)育階段所限制的炊汹。
此時,家長若與孩子硬碰硬逃顶,就很可能釀成悲劇讨便。
去年,14歲少年被家長扇耳光后轉(zhuǎn)身跳樓的悲劇還記憶猶新以政。
2020年9月霸褒,武漢市江夏區(qū)14歲初三男孩,在學校打牌盈蛮,被母親知道废菱。
母親趕到學校后,在走廊對孩子進行了質(zhì)問。
畫面中殊轴,我們看到小男孩蜷縮在墻邊衰倦,周圍是來來往往的同學。
這位母親不顧孩子感受旁理,先是掐住男孩的脖子樊零,隨后又掌摑了男孩。
小男孩委屈不已孽文,母親離開后驻襟,他轉(zhuǎn)身從5樓跳下,最終釀成了悲劇芋哭。
作家柳青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沉衣,但關鍵的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楷掉。
14歲就是孩子人生特別關鍵的幾步厢蒜,雖然暗藏危機,實際也蘊含無限可能烹植。
3
面對“14歲“孩子,家長應該怎么做愕贡?
“14歲”的孩子敏感草雕、任性、脆弱固以、叛逆墩虹、自控力差……
那么,父母該如何跟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憨琳,引導他們正確發(fā)展诫钓,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以下4點:
(1)?多傾聽,看見孩子的世界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曾采訪一個小孩篙螟,問他:“你長大后想當什么熬取?”
孩子:“嗯……我要當飛行員遍略【逅”
主持人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滅了绪杏,你會怎么辦呢下愈?”
孩子想了想:“我會告訴飛機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帶,然后蕾久,然后我背上降落傘跳出去……”
沒等孩子說完势似,在場的觀眾就笑得東倒西歪,大家心想,關鍵時候還是想著自己呀履因,即使孩子也不例外障簿。
而林克萊特繼續(xù)注視著孩子,想看他還要說什么搓逾。
沒想到卷谈,孩子面對大人們的哄笑,眼淚頓時奪眶而出霞篡,一臉茫然和無辜世蔗。
主持人讓孩子繼續(xù)說下去,孩子堅定地說:“我要回去拿燃料朗兵,然后回來救他們污淋。”
接下來的是現(xiàn)場觀眾的茫然和愧疚余掖,只因為他們沒有聽孩子把話說完寸爆,便自以為是地誤會了一個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和孩子的矛盾盐欺,就是因為你在想赁豆、在說,卻忽視了聽冗美,在沒有聽到孩子的觀點前魔种,便輕易地去評判孩子,從而忽視了孩子的世界粉洼。
(2)?少批評节预,要給孩子留足“面子”
美國斯坦福大學腦神經(jīng)教授大衛(wèi)·伊格曼曾做過一個“櫥窗實驗”。
分別讓成年人和十四五歲的青少年志愿者坐在商店櫥窗里属韧,接受路人的目光審視安拟,從而來測量兩者的焦慮狀態(tài)。
研究發(fā)現(xiàn)宵喂,成年人和孩子有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糠赦。
成年人,可以一直保持微笑狀態(tài)樊破,并沒有引起太多的焦慮愉棱。
而孩子一直在緊張地抿嘴唇、眨眼睛或者往其他地方看哲戚,甚至會緊張到發(fā)抖奔滑。
結(jié)果表明:在被別人關注的時候,青少年的情緒反應非常強烈顺少,焦慮程度也上升很多朋其。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強烈萌發(fā)王浴,來自外界的評價,會輕易擾亂他們的世界梅猿。
所以做家長的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氓辣。
即使在家里批評孩子,最好也要點到為止袱蚓。
(3)?多鼓勵钞啸,讓孩子充滿自信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張喇潘;數(shù)過不改也徒傷情体斩,獎長易勸也且全思∮钡停”
意思是:對待教育孩子絮吵,批評十次不如去表揚一次。
對孩子批評多了忱屑,孩子不一定去改正蹬敲,而且會挫傷他的情感;還是夸獎的辦法最好莺戒,不但容易讓孩子接受還可以讓孩子進行思考伴嗡。
教育專家也曾在21所學校開展一項題為“你覺得自己是不是好孩子”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从铲,有90%以上的孩子認為自己不是好孩子闹究。
這說明孩子內(nèi)心被認同感嚴重缺失。
所以食店,當孩子表現(xiàn)不錯或者做了好事時,身為父母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夸獎赏寇。
你的每一次夸獎吉嫩,都使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勵,這樣不斷的正向激勵嗅定,就會使孩子不斷的朝正確的方向成長自娩。
(4) ???不止分數(shù),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
有些家長渠退,只關心孩子的分數(shù)忙迁,孩子一到家,首先就是問孩子:考了多少分碎乃?
其實孩子身上除了分數(shù)以外姊扔,還有很多閃光點。
前不久梅誓,14歲少年沖進火海勇救兩兒童的新聞令人振奮恰梢。
河南南陽一民宅失火佛南,14歲男孩郭傲路過,立馬撥打119電話嵌言。
隨后嗅回,他聽到屋里有孩子的哭喊聲,沖進屋內(nèi)將兩個四五歲的孩子救出摧茴。
消防車趕到后绵载,他便悄悄離開。
我們看到苛白,14歲的少年除了沖動娃豹、易怒、叛逆等丸氛,也有像郭傲同學這種勇敢培愁、責任、擔當缓窜。
孩子的優(yōu)秀從來就不止是分數(shù)定续,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
4
不管你接不接受禾锤,與孩子“14歲”現(xiàn)象的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zhàn)役私股,一定會來到你我身邊。
而當我們真正了解恩掷、認識了“14歲”現(xiàn)象的成因倡鲸,也就知道該如何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
教育專家冉乃彥曾強調(diào)說:
“14歲左右的孩子是‘半成熟’的黄娘,既有獨立成熟的一面峭状,又限于經(jīng)驗、年齡獨立不起來逼争∮糯玻”
面對即將進入14歲現(xiàn)象的孩子,做父母的需要保持學習心態(tài)誓焦,提前準備胆敞,做好應對措施。
當孩子真的有一天開始叛逆杂伟、頂嘴時移层,我們能真正地站在他們的角度理解孩子,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渴望成熟又難以獨立的關鍵時期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