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其實以前叫真書,什么時候改叫楷書呢我覺得應該是晚于顏真卿年代很多年。
我在一本古書上看到:孔子冢上生楷爆安,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為楷模仔引。
據(jù)說楷木挺適合雕刻佛像扔仓,在山東曲阜孔府旁邊有一片樹林就種的全是楷樹,于是就拿來雕刻孔子的塑像或者至圣先師牌位咖耘,這些塑像和牌位被迎到各個學宮中当辐,所以楷書成為尊師重教的象征,那么真書或者正書作為讀書人寫字的傳承和楷范鲤看,所以被稱為楷書缘揪。
書法史上號稱顏筋柳骨,顏真卿的楷書那是牛到家了义桂,多寶塔是很多人啟蒙的帖子找筝,有一次在一位老師處看到一幅明清時期的多寶塔原拓,頗為震撼慷吊,但是書法史顏體經(jīng)典卻是他晚期的麻姑仙壇帖這樣的大樸書法袖裕,與年輕時所書的多寶塔帖乍看起來變化極大,當然仔細琢磨這兩幅帖的細微之處就會理解原來是一脈相承溉瓶,也因此能夠讀懂顏真卿的行書經(jīng)典祭侄文稿急鳄,而這幅裴將軍詩據(jù)說是清末才被人從牛欄的地基里挖掘出來的,當年發(fā)現(xiàn)者靠這個賣拓片15兩銀子一幅還發(fā)了筆小財堰酿。
如果沒有前面所說的對顏真卿書法的知識疾宏,僅僅靠啟蒙帖的認知,這幅裴將軍詩乍一看很難相信是顏真卿所書触创,但是仔細揣摩字帖就會覺得跟祭侄文稿的寫法極其相似坎藐,融合篆、隸、草岩馍、行碉咆、真各種字體,突破約束蛀恩,然后以詩意萬全貼合疫铜,氣象萬千,我臨過多遍這個帖双谆,感覺每臨一次就對顏體的認識深一層块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