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幾個方面:
- 專業(yè)技術與生活漠另,
- 思考,
- 自我局限跃赚,
- 目的與過程笆搓。
這里從最后開始寫起,看能寫多少吧来累。
關于目的與過程也是從自我局限想到的砚作。因為想到,我們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嘹锁,自己不知道葫录,這樣也就沒辦法去知道。因為這個原因领猾,在我們小孩紙的時候米同,總會以為我們自己知道的很多骇扇,以為再了解些,就無所不知了面粮。那個時候爸媽在我們眼里就是全知的少孝。隨著年齡,我們發(fā)現(xiàn)熬苍,有些爸媽也不知道稍走。再后來,隨著自己了解的增多柴底,發(fā)現(xiàn)婿脸,自己越來越無知。而自己能想到的也就是柄驻,自己現(xiàn)在知道的范圍內的東西狐树。而自己不知道的呢?自己也不知道鸿脓,知道不知道抑钟。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野哭。
由于如此在塔,我們思考問題更多的在一定的范圍內。
很多時候虐拓,我們在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心俗。所以,很多時候蓉驹,我們都希望從一點到另一點,走直線揪利√耍可為什么,我們要走直線呢疟位?有時候瞻润,可能有的時候,我們需要直線甜刻,這樣我們才能滿足當時自己內心的要求绍撞;可能有的時候,我們也想繞下得院,畫個彎傻铣,再過去。
在這個時候祥绞,我自己把這里的點點非洲,線線鸭限,比作我們的起點與終點。線就是我們在這之間的收獲两踏,終點就是我們所達到的败京。
我們走過兩點,希望是直線梦染,還是曲線呢赡麦?
可以說,學到的都需要付出帕识,這樣才守恒泛粹。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有一點得到能量渡冻,肯定要有地方失去能量(現(xiàn)在的認知范圍內戚扳,這個條件是成立的。超出認知的就不知道了)族吻。我們的大腦得到了一些帽借,就需要其他地方失去一些。
如果說曲線讓我們付出很多超歌,才走到了終點砍艾,那是否可以說,它也讓我們大腦得到更多的呢巍举?如果脆荷,曲線太長,是不是我們就收獲無限多呢懊悯?這不可能蜓谋,理想脈沖信號不可能存在。曲線太長炭分,可能就到不了終點了桃焕。那這線,終結在哪里呢捧毛?既然是線观堂,就有終點(當然,這是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呀忧,超過的师痕,想像不到,或許存在無限的線而账∫确兀可是既然自己想到了這個,那就證明這個自己想到了福扬,可是什么是自己沒有想到的呢腕铸?)惜犀。既然是線的終點,那我們也就走到了這個終點狠裹,是不是我們要的呢虽界?如果不是想要的,但是已經(jīng)走到了這里涛菠,這是我們走到的終點莉御。雖然,不是我們想要的終點俗冻,但是這是我們的終點礁叔。想要的,與得到的迄薄,有時候琅关,是一個點,有時候是兩個點讥蔽。一個點的時候涣易,我們是什么感覺?兩個點的時候呢冶伞?
想到這里新症,又想,如果這兩點一線响禽,拉長成我們的從始到終呢徒爹?這個終點,不是我們想要的芋类,但是我們不得不要隆嗅,也是我們應該走到的。如果從這一生中侯繁,來看榛瓮,這線不論怎么彎曲,都不會兩點重合(但是又為什么不會重合呢巫击?)。既如此精续,又何必在此專注于最后的點在哪里呢坝锰?如此而言,與其都走不到最終的終點重付。那直線顷级,是不是讓我們更少了去體會這個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呢?這兩個點确垫,我們很多不希望走直線弓颈。走這個我們可能希望曲線多一點吧帽芽。不過,如果曲線太長翔冀,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承受呢导街?(呵呵,既然走了纤子,有怎么會不能承受呢搬瑰?)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這個曲線的長度控硼,又是多少呢泽论?這個不知道】ㄇ或許也像前邊說的翼悴,“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應該說幔妨,自己也在自己的圈子中去看鹦赎,可能看不到,其他人的曲線陶冷。我們每一個人钙姊,也只能在自己的那個認知的小圈子里看,很多時候也是看到自己的多埂伦,發(fā)現(xiàn)別人的少煞额。別人的曲線,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沾谜。
在這里膊毁,不知道怎么又想起,以前自己老想起來的一個假設基跑。
我們一直生活在婚温,一個走不出的圈中。從生活中媳否,有了科學的進步栅螟。但是神學、宗教篱竭,卻似乎總是在邊緣力图。我們經(jīng)常看到說科學掺逼,有多大的進步吃媒,科學能解釋多少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多少∽改牵可是刑桑,無論如何,還是有很多募舟,科學解釋不了的祠斧。應該說科學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自己解釋不了胃珍×褐祝可是解釋不了的那些,難道不存在嗎觅彰?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科學吩蔑,在沒有發(fā)現(xiàn)那些,難道他們不存在嗎填抬?對于幾百年前的人來說烛芬,現(xiàn)在的東西在將來存在嗎?他們知道嗎飒责?我們只能理解自己認知范圍內的東西赘娄,如果超過了我們的認知怎么辦呢?根據(jù)認知一致理論宏蛉,當認知不一致時遣臼,我們會感到不適,我們會努力讓它們變得一致拾并。要么就是否認揍堰,要么就是視而不見。有些人嗅义,會去改變認知屏歹,但是目的也是一樣,做到認知一致之碗。所以蝙眶,有時候很佩服那些真正懂神學和宗教的,他們看到了我們看不到的褪那,想到了我們想不到的幽纷。
天地之間的一切都自有其運行軌跡,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運行博敬,并遵守這些軌跡呢霹崎?我們的思考是為什么,什么開始了思維冶忱?我們思維的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所有的東西囚枪,都是以一種概率事件發(fā)生派诬。除非我們看到了,否則都是一種可能事件(我們看電子是链沼,電子云默赂;那如果從更遠的地方看我們呢?我們會不會也是什么云呢括勺?)缆八。但我們看到的就是真的嗎?眼見一定為實嗎疾捍?
這些科學都在近可能地去解釋奈辰,但是它只能趨近,卻無法真正解釋乱豆。這些只有那些神學奖恰,宗教可以解釋了。但是就像之前所說宛裕,如果它們超過了我們的認知瑟啃,我們會怎么樣呢?
現(xiàn)在揩尸,宇宙的起源無法合理解釋了蛹屿,也都是假設。腦科學也是假設岩榆,有待去驗證错负。這些是有可能可驗證的,那些很難驗證的呢朗恳?
那神學湿颅,與宗教,又有何不可呢粥诫?(這里不包括非真正的油航。但是問題就是,我們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的神學與宗教)它們本就是怀浆,我們很難去驗證的谊囚。
所以有一句話,自己還是很認同的执赡,物理的盡頭是數(shù)學镰踏,數(shù)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沙合。
對于那些超過認知范圍的事情奠伪,為了保持認知一致,要么就不去管,保持現(xiàn)有的認知绊率。要么嘗試去改變谨敛。不論如何,對于自己都是好的滤否。這沒有什么好與壞脸狸。對于自己,只要自己感覺舒適就可以藐俺。想太多了炊甲,反而無益。
這些欲芹,可能游戲里中的升級卿啡,挺好說明白的。只有到了一定的級數(shù)耀石,才會得到相應的理解與技能牵囤。如果我們沒有那么高的認知(級數(shù)),就開開心心地做現(xiàn)在的自己滞伟。又有何不可揭鳞?
記于:
201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