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看了一本英文小說——The Giver,講的是一個“烏托邦”世界的故事坞古。在那個人類用制度設計妈倔、維持的“烏托邦”世界中,人類沒有真實绸贡、深刻的情感盯蝴,有的只是表層的情感。比如听怕,在那個世界中捧挺,有制度規(guī)定人們使用的語言,如果想要表達悲傷的情感尿瞭,只能用sad闽烙,但決不能用grief;如果要表達饑餓的感受声搁,只能用hunger黑竞,但不能用starvation。學校的教材上不會出現(xiàn)表達深刻情感的詞語疏旨,如果小孩子通過其他途徑學會并使用了那些“高級”詞語很魂,那么家長會通過口頭教育、“打手心”等方式限制孩子使用這些詞語檐涝。
除了通過教育的方式控制語言之外遏匆,他們還設計了制度“鼓勵”孩子們跟家長交流法挨,這樣家長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問題”,然后幫助他們“解決”幅聘。書中的男主角Jonas到了青春期凡纳,有了性沖動,產(chǎn)生了對自己喜歡的女生的占有欲帝蒿,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情感荐糜,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安慰他這是正掣鸪現(xiàn)象狞尔,不用擔心,可以通過吃藥治療巩掺。接著就給Jonas藥丸偏序,讓他每天吃。Jonas吃了一段時間胖替,發(fā)現(xiàn)果然不會再有那種感覺研儒。后來他意識到這個藥丸就是用來抹消情感的,于是偷偷的將他母親給他的藥丸扔掉了独令。
做這些事的目的都是為了要控制人的情感和思想端朵,一旦人沒有真實、深刻的情感燃箭,那么他就不會有深刻的思想冲呢。除了控制思想,他們還控制人的工作招狸、婚戀敬拓、生育、養(yǎng)老等各個方面裙戏。在那個虛構世界中乘凸,一個人典型的一生是這樣的:一個小孩由專門負責生小孩的母親生下后由專門的機構撫養(yǎng)至1周歲,然后那個小孩會被分配到某個家庭累榜。小孩在那個家庭中長到12歲左右营勤,就會有一種分配制度決定他人生的方向——即工作崗位。選好工作崗位后就開始去實習壹罚,幾年后葛作,他就可以獨立的走上工作崗位了。同時猖凛,當他走向工作崗位后赂蠢,必須離開原來的家庭獨自生活。再過幾年形病,他會擁有一個分配的對象客年,然后他們開始一起生活,排隊領養(yǎng)孩子(規(guī)定每個家庭最多領養(yǎng)兩個孩子漠吻,而且領養(yǎng)孩子的年份距離必須是4年以上)量瓜。把兩個孩子都養(yǎng)大后,夫妻兩人就又開始兩人生活途乃。等到規(guī)定的年齡后绍傲,兩個人就要退休,開始去養(yǎng)老院過日子耍共。等老到一定的程度后烫饼,他們就會被“釋放”掉——即注射藥劑讓他們安樂死。
在這樣一個一切都被設計好的世界中试读,男主角Jonas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杠纵。但在12歲分配工作時,他分配到的工作是“The Receiver”钩骇。這是一個特殊且神圣的職位比藻,很久才會產(chǎn)生一次,上一次出現(xiàn)這個職位分配還是10年前倘屹。這個職位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每天去見一個老人银亲,然后從他那里接受各種記憶——真實、深刻的記憶纽匙。老人是之前的“The Receiver”务蝠,但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接任者,他就變成了“The Giver”烛缔。
Jonas每天去The Giver的住處接受記憶馏段,一開始接受的都是快樂的記憶。比如践瓷,在雪坡上滑雪毅弧,在海上沖浪,在湖中泛舟等当窗。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知道什么是真實的情感够坐,第一次知道什么是family、love崖面。他以前的經(jīng)歷那些都只是表層的情感元咙,他甚至連顏色都不知道,因為顏色通常跟情感緊密聯(lián)系巫员。后來等Jonas已經(jīng)習慣了記憶接收后庶香,The Giver開始給Jonas傳遞痛苦的情感。一開始只是簡單的肉體上的痛苦記憶简识,然后是心理上痛苦的記憶赶掖,繼續(xù)下去是肉體感猛、心理的雙重苦難——戰(zhàn)爭、饑荒的記憶奢赂。Jonas經(jīng)歷了真實陪白、深刻的記憶后,開始學會了思考膳灶。有一天他接受了極度饑餓的痛苦記憶后咱士,向The Giver發(fā)問,“Why do you and I have to hold these memories?"
"It gives us wisdom."The Giver回答到轧钓。Jonas仍然不明白序厉,繼續(xù)追問,”But what wisdom do you get from hunger?"然后The Giver給他講了個故事:幾年前毕箍,許多公民請求提高出生率弛房,增加每個家庭允許撫養(yǎng)的小孩的數(shù)量,這樣能增加勞動力而柑。決策層對此拿不定主意庭再,就去向The Giver請教。The Giver建議他們反對增加人口牺堰。因為當他聽到這個想法時拄轻,他想到的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饑餓。很久之前伟葫,曾經(jīng)人口非常巨大恨搓,但是同時饑餓也無處不在,最終饑餓導致戰(zhàn)爭筏养,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斧抱,留下來許多關于饑餓、戰(zhàn)爭的極其痛苦的記憶渐溶。這些記憶就是智慧的來源辉浦,因為它們讓The Giver明白做事不能只關注一級效應,應該要同時設想可能產(chǎn)生的二級甚至三級效應茎辐,然后再做出選擇宪郊。
這就是為什么要保留這些痛苦記憶的原因。The Giver一個人承受了人類所有真實的記憶拖陆,因為其他人都不愿意承受痛苦弛槐,所以這些記憶都由他一個人承受。也正因為他擁有全人類的記憶依啰,因此他具備他人不具備的智慧乎串。這也是為什么The Receiver這份工作重要且神圣的原因,因為Jonas要接替The Giver的工作速警。
在Ray Dalio的Principles一書中叹誉,他提出一個公式 Pain + Reflection = Progress. 他認為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痛苦鸯两,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就此厭惡长豁、逃避痛苦钧唐,這是不實際、不理性的蕉斜。就好像是健身一樣逾柿,肌肉酸痛是不可避免的缀棍。我們應該把自己經(jīng)歷的痛苦當成是“成長性痛苦”宅此,然后不斷地反思自己經(jīng)歷的痛苦,從中獲得進步爬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