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被說爛的話:我聽過無數(shù)道理,可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滞伟。
這是為什么揭鳞?
脫不花在《好好學習》一說的序里說:知道這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動梆奈。
是的野崇,比如我們很多人學時間管理,買了很多的書回來看了亩钟,看的時候乓梨,深刻的感受到書中言之有物,然而合上書之后清酥,就把知識拋之腦后了扶镀。如水過鴨子背,杳然無痕焰轻。
又比如我們有的人學習習慣管理臭觉,看到富蘭克林為了培養(yǎng)自己好的習慣而每日自省,心想這人真是牛逼辱志,但卻僅此而已蝠筑,自己并不去踐行。
成甲舉了一個例子揩懒,形象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看到一段文字什乙,如果不去閱讀,那就只是一些數(shù)據(jù)已球;如果去進行了閱讀臣镣,那就成為了信息;但只有你運用這個信息去改變自己的行動和悦,這才成為了知識——好比你參加了某個企業(yè)管理的培訓退疫,回來后依舊用老一套管理下屬,這能叫學到知識了么鸽素?
很多人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褒繁,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對這個知識或老師,并不信任馍忽。
《超級記憶》一書中棒坏,認為人接受新的知識會經(jīng)歷四座山:排斥山、懷疑山遭笋、嘗試山坝冕、本能山。
比如我們有的人讀了《晨間日記的奇跡》一書瓦呼,他真的相信每天寫晨間日記喂窟,能那么大程度的改變一個人一生的軌跡嗎?
不,其實他不信的磨澡。
這就是排斥山碗啄,他不相信,也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稳摄、驗證這些道理是否可行稚字。
而有些人的境界是在懷疑山上。比如他有些認識的朋友厦酬,通過踐行這些方法達到很高的成就胆描,那么他會半信半疑地覺得這些道理是真的有用的——但只是對別人有用,但自己累死累活也達不到這個境界仗阅。
很多人看書昌讲,學習,其實就停留在這兩個境界上霹菊,做得都是無用功剧蚣,多努力支竹,也只是陷入了老鼠賽道的怪圈旋廷。
2
想要讓知識內(nèi)化成能力礼搁,進而改變我們的一生饶碘,至少要進入第三個境界,也就是嘗試山——你試都不試馒吴,怎么知道行不行呢扎运?
但是,不能機械的照搬饮戳。
成甲老師最初接觸到《顧準日記》豪治,覺得書中方法很不錯,于是也開始每天寫日記——都是流水賬扯罐,沒什么用负拟,于是,他產(chǎn)生了動搖歹河。
注意掩浙,關鍵點來了,平常人動搖后秸歧,都是直接放棄——寫什么日記啊厨姚,浪費老子時間——而成甲不是,他假設:反思日記是一定有用的键菱,是自己的方法不對谬墙。
通過這個假設,他改變了自己記日記的方式,開始在事件中加入當時的情緒拭抬,思考為什么這件事险耀,我會做出這樣的反應,下次如果遇到相似的事玖喘,我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甩牺?
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累奈,有時不是來自年齡贬派、經(jīng)驗。年齡大澎媒,未必見識多(鄉(xiāng)下務農(nóng)的老人)搞乏;經(jīng)驗足,卻未必正確(人看事情戒努,往往只看到自己了解的領域请敦,所謂拿錘子的人,看所有問題都是釘子)储玫。
真正的差距侍筛,來自于對生活和經(jīng)驗的反思。東方有句古老的話充分說明了這個觀點:吾日三省吾身撒穷。
總結一下匣椰,想要活出高度,我們要“知行合一”端礼,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是:完成比完美重要禽笑。先去做,去踐行蛤奥,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佳镜,反思得失,這樣凡桥,必能收獲一個越來越優(yōu)秀的自己蟀伸。
點贊是最好的喜歡,關注是最大的支持唬血。親愛的朋友望蜡,我需要你,我也等你拷恨。
如無特殊情況脖律,每日更新,歡迎討論交流腕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