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傅雷和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妈经,都受到德國音樂巨人貝多芬的影響谴麦,他們也因此走上了各自的路。
羅曼·羅蘭為貝多芬撰寫傳記肩榕,將其一生概括為「用痛苦換來歡樂」,他向世人揭示貝多芬才華背后所承受的苦難惩妇,分析貝多芬作品與人生的密切聯(lián)系株汉。羅曼·羅蘭告訴我們,貝多芬何其偉大:「一個不幸的人歌殃,貧窮乔妈,殘廢,孤獨氓皱,由痛苦造成的人路召,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波材!」
01.
最「男性」的音樂家
傅雷說:「貝多芬是音樂家中最男性的」股淡,這話大體上不錯。在貝多芬的音樂中廷区,「男性」無處不在唯灵。
《命運交響樂》中的不屈、《英雄交響樂》中的革命都是他「男性」的標(biāo)志隙轻,就算在他最溫柔的各慢板樂章中埠帕,你也能輕易感受到這是一種有別于兒女情長的愛,是「男性」的愛玖绿,是痛苦敛瓷、憤怒過后短暫的平靜。
然而斑匪,貝多芬不是一出生就如此不屈呐籽,如此革命的。他也曾是膽小如鼠秤标、被父親淫威所壓制的小男孩绝淡,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莫扎特,一度讓他痛恨音樂苍姜。
他也曾是唯唯諾諾牢酵、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在他還是「交響樂之父」海頓( Haydn )的學(xué)生的時候衙猪,他也曾欺騙老師馍乙,應(yīng)付作業(yè)布近。可到底是什么讓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青年成為偉大音樂家丝格、「樂圣」撑瞧、「上帝之子」(維特根斯坦對貝多芬的評價)的呢?
在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寫作显蝌、傅雷譯注的《貝多芬傳》中预伺,羅曼·羅蘭將貝多芬的人生與作品合二為一,他提煉出貝多芬一生的主題曼尊,那就是「用痛苦換來歡樂」的一生酬诀。
02.
痛苦的「樂圣」
路德維希·馮·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被稱為「樂圣」骆撇,他不僅是德國最著名瞒御、最偉大的音樂家,很可能也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神郊、最偉大的音樂家肴裙。
在音樂上,他的作品數(shù)量龐大涌乳,涉獵廣泛蜻懦。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被稱為是和巴赫《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相齊名的「鋼琴圣經(jīng)」;他的《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四大小提琴協(xié)奏曲」之一爷怀;他的《莊嚴(yán)彌撒》是「三大彌撒」之一阻肩;他晚期的四重奏被稱為最難演奏的、最深刻的四重奏作品运授。
除此之外,貝多芬還有小提琴奏鳴曲乔煞、浪漫曲吁朦、序曲、歌劇渡贾、鋼琴協(xié)奏曲等等數(shù)百部經(jīng)典音樂作品逗宜。然而他最重要的成就,還在于交響樂空骚。在他開始寫作交響樂的時候纺讲,交響樂這一音樂體裁只是一種和聲與對位的練習(xí),個人的情感囤屹、意志的表達幾乎未在交響樂中出現(xiàn)熬甚。
如果說有一些個人的表達,那也是在海頓肋坚、莫扎特的晚期交響樂中才能零星看到乡括。
而在貝多芬寫出九首偉大的交響樂之后肃廓,歐洲音樂家們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再去直面交響樂,因為似乎貝多芬不僅發(fā)展了交響樂诲泌,還在自己那里完成了交響樂盲赊。
這樣說是不過分的,就是貝多芬為整個后來的浪漫主義潮流提供了動力敷扫,那就是鮮明地表達自我哀蘑,也即是走入到真正純粹的音樂當(dāng)中,音樂家成了自己的皇帝葵第。
在音樂史上绘迁,貝多芬甚至無法被歸入到某種主義中去,與古典主義的嚴(yán)謹(jǐn)羹幸、富麗堂皇相比脊髓,他是自我的、內(nèi)向性的栅受;而與浪漫主義諸家的自我沉溺将硝、感情豐富相比,他又是莊嚴(yán)的屏镊、神性的依疼、審慎的。
他的如此偉大而芥,與作曲的這種高產(chǎn)和高質(zhì)量律罢,使得人們很難想象這些成就是在極其痛苦的情況下完成的。他的人生籠罩著悲慘:早年父母雙亡棍丐,背負著家庭重擔(dān)误辑,中年耳疾纏身,愛情失敗歌逢,音樂作品直到去世前的幾年才得到真正的認可巾钉。
這些幾乎是盡人皆知的,至于它們與貝多芬創(chuàng)作之間的對位關(guān)系秘案,卻是通常被忽略的砰苍。
在羅曼·羅蘭的描繪中,貝多芬始終在與命運的斗爭的中心阱高。他不僅生就一幅「戰(zhàn)神」的模樣赚导,「眼中燃燒著一股奇異的威力」,而且終生以苦難為不竭的創(chuàng)作動力赤惊。
整個《貝多芬傳》并不是一部事無巨細的名人傳記吼旧,而是夾敘夾議,通過貝多芬人生中的幾個閃光點荐捻,配合對他音樂黍少、人生的描述寡夹、評價寫就的。他童年的艱苦厂置、愛情的炙熱菩掏、與侄子近乎父子的感情和他對耳聾的困擾,都被羅曼·羅蘭精心刻畫了出來昵济。
對于貝多芬愛情的苦難智绸,羅曼·羅蘭說他是「生來受愛情的欺騙,做愛情的犧牲品的」访忿。他所喜歡的女人瞧栗,有天性放蕩者,也有溫柔賢淑者海铆,但她們都不能無視貝多芬的地位卑賤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貧窮迹恐,最終都選擇了更加「門當(dāng)戶對」的伯爵。
對于貝多芬而言卧斟,這種激情的幻滅沒有打倒他殴边,反而讓他得到了「驕傲的轉(zhuǎn)換」,形成了以《「月光」奏鳴曲》為首的一批偉大作品珍语。
對于《「月光」奏鳴曲》所表現(xiàn)的情感锤岸,可謂眾說紛紜,認為它是「葬禮般」的悲愴者有之板乙,認為其浪漫憂郁者亦有之是偷。但無論如何,它都使得聽者窺見了貝多芬這一時期募逞,由愛情失敗所形成的堅強和審慎蛋铆。
關(guān)于眾所周知的耳聾,羅曼·羅蘭用貝多芬指揮《菲岱里奧》失敗的事例挖掘了他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奈放接,說他「心坎里受了傷戒职,至死不曾忘記這可怕的一幕印象」。
耳聾是貝多芬的頭號苦難透乾,這是對音樂家的詛咒。音樂家維瓦爾第(Vivaldi)磕秤、斯美塔納( Smetana )也曾遭遇耳聾乳乌,但他們的耳聾更像是衰老造成的,貝多芬的耳聾從他壯年直至老年市咆,始終折磨著他汉操,讓他感受到命運深深的不公。
他因此離群索居蒙兰,減少與人接觸磷瘤。彈鋼琴時要把整個身體都靠在琴上才能聽得到芒篷。他像其他聽力障礙的人一樣,總用夸張的巨大音量對別人說「我聽不到采缚,請寫下來」针炉,然后掏出自己隨身攜帶的本子。這些障礙都體現(xiàn)在他眾多作品中扳抽,不論是與命運作斗爭的《第五交響樂》篡帕,還是用力量來「妥協(xié)」的《第七交響樂》。
在他的作品中贸呢,木管樂器的長音都像是耳鳴的一種寫照镰烧,成了貝多芬音樂的一種底色。
可越是苦難怔鳖,他反而越具有創(chuàng)造力,他的音樂以最簡單不過的和聲固蛾、節(jié)奏型為始基结执,發(fā)展成令人駭然的龐大音樂世界,充斥著無窮力量魏铅。
03.
「什么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昌犹?」
對苦難的描繪終究只是為了襯托貝多芬所追求的歡樂。在苦難和歡樂兩級之間览芳,是貝多芬頑強的斗爭斜姥,是他「坦白的」、「自由的」力沧竟,他的《第七交響樂》好像是「無目的的铸敏,單為了娛樂而浪費著超人的精力,宛如一條洋溢泛濫的河的歡樂」悟泵。
交響樂似乎成了貝多芬尋求力量的宣泄杈笔,探索思維之深的載體。在交響樂中糕非,他找到了自己的空間蒙具,他像一位上帝,用精致的樂思構(gòu)筑起不同的世界朽肥。
他一生只作有九首交響樂禁筏,但其中的每一首,不論編制的龐大還是內(nèi)容的深刻衡招,都是海頓篱昔、莫扎特不可想象的。而羅曼·羅蘭所說的「力」,也毫不吝惜地被貝多芬揮灑在這些交響樂中州刽。
貝多芬追求力量空执,過去音樂中的那種和諧、平整穗椅、詼諧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他的哲思辨绊,而同時期音樂的浮夸、輕薄房待、憂郁也被他所拋棄邢羔。至于他最厭惡的,不是沒有力量桑孩,而是不真誠拜鹤。
那些宮廷音樂、貴族聊以消遣的音樂流椒,只有音符的軀殼敏簿,卻不顯露活生生的人,這是他所深惡痛絕的宣虾。因此惯裕,貝多芬在自己的音樂中,一開始所追求的便是斗爭的绣硝、革命的「力」蜻势。
他早期的代表作《「英雄」交響樂》即是這樣,它始于一個充滿「動機」的樂段鹉胖,不斷發(fā)展握玛,最終趨于完滿。這樣的手法存在于貝多芬后來的全部交響樂里甫菠。他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作曲方式挠铲,把音樂納入自我的探索與表達中。
一開始寂诱,《「英雄」交響樂》是貝多芬準(zhǔn)備題獻給拿破侖的拂苹,那是他所崇拜的力量和權(quán)力。但當(dāng)拿破侖宣布稱帝時痰洒,他憤怒地將剛剛寫就的作品改成了「英雄」瓢棒,這也成了他唯一自己命名的交響樂。
這個「英雄」是貝多芬心中的理想主義的英雄丘喻,是不僅有力量音羞,有權(quán)力,更是仁慈仓犬、博愛、有理想的英雄舍肠,他的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成為這樣的「英雄」搀继。在后來的日記中窘面,他終于驕傲地說:「如果我打仗也像作曲這樣在行,我會打敗拿破侖」叽躯。
在羅曼·羅蘭看來财边,貝多芬在用一生完成了一次歡樂,給自己加冕点骑。這一次歡樂是在他的《第九交響樂》寫成首演之時酣难,這部交響樂即是為人所熟知的「歡樂頌」。它的前三個樂章在一種不斷地前進黑滴、拼搏之中進行憨募,器樂提出的主題從晦暗、深沉的樂思開始袁辈,一直走向明亮菜谣、燦爛的終曲。
男高音與女高音的交替輪唱使得歡樂達到了極致晚缩,那是無數(shù)個痛苦的日夜尾膊、無數(shù)次被命運擊垮所換來的大徹大悟,那是以勇氣和愛譜寫的樂句荞彼,是傷痕累累的英雄獻給世界的博愛冈敛。
羅曼·羅蘭用了很大篇幅描繪《第九交響樂》的首演盛況,寫貝多芬在全聾的情況下指揮樂隊鸣皂,演出結(jié)束后「全沒聽見全場一致的喝彩聲」抓谴,是女歌手?jǐn)v扶他轉(zhuǎn)過身,他才看到觀眾的喝彩签夭,這「唯一的一次歡樂」被這樣描述道:
「當(dāng)貝多芬(再次)出場時齐邦,受到群眾五次鼓掌的歡迎;在此講究禮節(jié)的國家第租,對皇族的出場措拇,習(xí)慣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禮。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慎宾。交響曲引起狂熱的騷動丐吓。許多人哭起來,貝多芬在終場以后感動得暈去趟据∪纾」
這一刻,「巨人的巨著終于戰(zhàn)勝了群眾的庸俗」汹碱。
羅曼·羅蘭在全書的結(jié)尾評價到:
「什么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粘衬?波拿巴的哪一場戰(zhàn)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jīng)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稚新?曾經(jīng)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勘伺?一個不幸的人,貧窮褂删,殘廢飞醉,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屯阀,世界不給他歡樂缅帘,他卻創(chuàng)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04.
頹廢青年的導(dǎo)師
《貝多芬傳》出版于1903年难衰,中年的羅曼·羅蘭感受到了另一種頹廢钦无。法國在一系列的「改朝換代」中日趨衰落,以往龐大的君主國以及拿破侖時代的蓬勃之氣已損耗殆盡召衔,巴黎的文化中心地位正在被紐約所取代铃诬。而在法國的周圍卻是敵人環(huán)伺,奧匈帝國與德意志正摩拳擦掌苍凛、躍躍欲試趣席。
巴黎的青年們,包括羅曼·羅蘭這樣的中年人醇蝴,在世紀(jì)相交之時逐漸喪失掉了斗志宣肚,浸淫于糜爛的生活中,滿足于酒悠栓、詩歌霉涨、大麻所帶來的幻想世界。
在這種情況下惭适,羅曼·羅蘭來到了貝多芬的故鄉(xiāng)波恩笙瑟。在這里,貝多芬再一次使羅曼·羅蘭提起了斗志癞志,「他的苦難往枷、他的勇氣、他的歡樂凄杯、他的悲哀」都令羅曼·羅蘭重新振作起來错洁。
這是羅曼·羅蘭萌生出寫《貝多芬傳》的念頭,他在《序言》中說貝多芬「給我的新生兒約翰·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禮」更描述了后來他寫作《約翰·克利斯朵夫》的起因戒突⊥筒辏可以說,貝多芬是羅曼·羅蘭一生的榜樣和導(dǎo)師膊存,是教他「如何生死」的指南者导而。
同樣的情況又發(fā)生在了1932年忱叭,年輕的傅雷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陷入了迷茫。他常常接觸的浪漫主義文學(xué)嗡载、音樂使得他在那個混亂的年代中尋到了一絲寧靜窑多,同時卻讓他陷入到一種憂郁、頹廢的情緒中洼滚。他評價自己這時期的狀態(tài)是:「神經(jīng)亦復(fù)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技潘。
這時遥巴,一本書闖入了他的世界,它就是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享幽。很多年后铲掐,傅雷還想起當(dāng)時這本書給他帶來的巨大影響:
「讀罷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燭照值桩,頓獲新生之力摆霉,自此奇跡般突然振作。此實余性靈生活中之大事奔坟⌒埃」
于是,傅雷一讀完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本書譯成中文咳秉,推薦給更多迷惘婉支、消沉煎楣,不知人生何去何從的青年們瘪校。
傅雷和羅曼·羅蘭,一位是偉大的翻譯家哪替,一位是偉大的小說家炕舵,他們都受到那位德國的音樂巨人貝多芬的影響何之,走上了各自的路。在譯完《貝多芬傳》后咽筋,傅雷又陸續(xù)翻譯了羅曼·羅蘭的許多著作溶推,終成翻譯大師。
而羅曼·羅蘭在寫完《貝多芬傳》后晤硕,一面繼續(xù)寫作悼潭,成為「用音樂寫作」的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舞箍,另一面又積極參加反法西斯斗爭舰褪,成為和平主義的斗士。
在他們背后疏橄,是一位支持著他們的貝多芬占拍。那是力量的不竭源泉略就,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時常孕育著英雄主義的萌芽晃酒。
05.
「用痛苦換來歡樂」
苦難是藝術(shù)的永恒主題表牢。羅曼·羅蘭寫作《名人傳》,舉貝多芬贝次、米開朗琪羅崔兴、托爾斯泰三人,是為了提醒自己應(yīng)以何種方式對抗苦難蛔翅,超越苦難敲茄。
一戰(zhàn)與二戰(zhàn)時期,羅曼·羅蘭都是和平主義的大使山析,他厭惡平庸堰燎,更厭惡用極端方式杜絕平庸。二十世紀(jì)的和平并不是和平笋轨,相反秆剪,只不過是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之間的中場休息罷了。
蔓延在歐洲的情緒爵政,要么是達達主義的玩世不恭仅讽,要么是虛無主義的徹底絕望,還有就是《魔山》中的頹廢主義茂卦。這些在羅曼·羅蘭眼中都是亟需改變的何什。
他去貝多芬那里取經(jīng),希望用生機勃勃取代死氣沉沉等龙,希望用青年般的力去創(chuàng)造美处渣,希望回到「田園」中去,這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蛛砰,近乎于癡心妄想罐栈。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想法卻是最美好的泥畅。
也許荠诬,羅曼·羅蘭是對的,只有貝多芬有能力拯救20世紀(jì)的厭世與恐慌位仁。他對苦難的感受之深柑贞,對自我、自由所體現(xiàn)的充盈的力聂抢,他歡樂的純粹與高尚钧嘶,這些也許才是青年人最好的榜樣。
在殺戮混淆了斗爭的苦難年代琳疏,羅曼·羅蘭將希望寄托于一種真正的自我的斗爭和升華有决,一種具有德性闸拿、智性的博愛。
他在《貝多芬傳》結(jié)尾重申了「用痛苦換來歡樂」的態(tài)度书幕,并在后來以貝多芬為原型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結(jié)尾表達了更深刻的思想新荤,它像是貝多芬一生的寓言,在不滿足于平凡台汇、不頹廢于逆境中負重前行苛骨,將最終提煉出的愛的種子播撒于未來:
「……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的一夜。現(xiàn)在他結(jié)實的身體象一塊巖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苟呐,左肩上扛著一個嬌弱而沉重的孩子智袭。……那些看著他出發(fā)的人都說他渡不過的掠抬。他們長時間的嘲弄他,笑他校哎。隨后两波,黑夜來了。他們厭倦了闷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經(jīng)走得那么遠腰奋,再也聽不見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
早禱的鐘聲突然響了……快要倒下來的克利斯朵夫終于到了彼岸。
于是他對孩子說:『咱們到了抱怔!唉劣坊,你多重啊屈留!孩子局冰,你究竟是誰呢」辔#』
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康二。』」■
▼一張圖讀明白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