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傳統(tǒng)文化中過年是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直到正月三十結(jié)束列赎,也就是說過了正月才叫過完年宏悦。但是在我們的習慣認識中一般過了元宵,基本這個春節(jié)就算結(jié)束了包吝。那些我們在春節(jié)里面偷下的懶也是時候該還了饼煞!
撇開一些特殊職業(yè)不談,想必很多朋友跟我一樣诗越,已經(jīng)上了一個星期的班了砖瞧。不過在這一周里沒有什么實質(zhì)的性工作,所以我們的整體狀態(tài)還是放松的嚷狞,加上元宵節(jié)也沒有過块促,在春節(jié)期間滋養(yǎng)的很豐饒的拖延癥還是占據(jù)著我身體的控制權(quán)荣堰。
這一句“年還沒過完呢,起碼過了正月半還來得及竭翠!”也成了我的口頭禪振坚。
2.
那些2016年年底許下的改變也如往年一般“一直在進行,從未堅持久”斋扰,就連去年培養(yǎng)好的每晚睡前看書的習慣渡八,也毀于旦夕。本計劃在過年期間看的一本書传货,結(jié)果到現(xiàn)在才看了一半而已屎鳍。
猶記年前那篇《是的,我是被2017的问裕,我還沒準備好逮壁!》里寫給自己那句:物來順應,未來不迎僻澎,當下不雜貌踏,既過不戀。與近日看書里梁漱溟老爺子提到儒學就是“廓然大公窟勃,物來順應”的思想不謀而合祖乳。
但是這和佛學又不同了,譬如之前看完蔣勛老師的《舍得秉氧,舍不得》這本書是主要是講《金剛經(jīng)》的眷昆,也可算為佛學思想吧。佛家主張的就是放下汁咏,一切皆空亚斋,放下一切,連放下也放下攘滩。這樣思想的書也可以讓你看的很暢快帅刊!
所以正如梁漱溟老先生所說的佛家與儒家的不同,解釋的還算精妙漂问,我在這里摘抄一段:
儒家離不開人生赖瞒,它不像佛家小乘佛法要涅槃寂靜,要出世蚤假,儒家并不要那個樣子栏饮,儒家就是要在人世間活動。儒家就是要像我們這樣做一個完全真的人磷仰,它不要做神袍嬉,它就是跟我們一樣,穿衣吃飯灶平,飲食男女伺通,它就是這樣箍土。
3.
但是這里說的并不是儒家就是無條件的放任自己了,不是的泵殴,它是建立在對自我的認同上涮帘,“完善自己,升華內(nèi)心”是大前提笑诅。它說教你的只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调缨,并不是生活方式,正如就是說要去理解你懶惰的這個毛病吆你,才能更好的去改正它弦叶!
“心靈理解到萬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圍有多大妇多,它就在多大的范圍內(nèi)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伤哺,而不為它們受苦≌咦妫” ——斯賓諾莎《中國哲學簡史》中引用
只是在這新年將過之際立莉,諫勉自己,連元宵都要過了七问,就不要再拿大過年的做借口啦蜓耻!
最后,不好意思械巡,又寫成雜文了刹淌,新年第一篇,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