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真的骑晶,兒童是天生的哲學(xué)家草慧,自然也可以是道德哲學(xué)家。
舉個我已經(jīng)舉了很多次的例子漫谷。這段時間,由于工作太緊朽寞,緊得都差點沒空讀書了斩郎,但習(xí)慣以及一些自我生發(fā)的力量喻频,讓我一天不讀書,就感到像是犯了罪似的甥温。怎么辦?于是姻蚓,我便利用迎接孩子進校園的那段時間,手里同時捧著一本書捂龄。感覺上是有些怪,但只要做的是正義之事倦沧,也就無所謂了。
但依然帶來了一些尷尬:以前總會有一些孩子見到我的時候窖认,向我鞠躬問“校長好”告希,我也會同樣鞠躬還禮,自從捧上了書本之后燕偶,這方面就有些疏忽了。那天仙逻,一個孩子向我鞠躬問好,我居然只回了一聲系奉,并沒有鞠躬姑廉,于是這個孩子又向我鞠了一躬,又問了一聲“好”桥言。好吧,我趕緊鞠躬還禮并鸵。
對扔涧,這就是“道德”的公正性原則。孩子已經(jīng)超越了遵守道德獲得獎勵枯夜,遵守道德是為了利益交換,遵守道德是因為法律秩序咏闪,遵守道德是某種社會契約摔吏,而直接到達了遵守道德是為了“良心”和“原則”的層面纵装。
就在剛才溪胶,我問一個孩子:老虎、老狼是不是很不道德哗脖,它們十分兇殘,甚至吃小羊時的吃相都很難看橱夭。
那個才上一年級的孩子說:它們不是不道德啊桑逝,難道你希望它們餓死嗎?我們?nèi)祟愐渤院芏鄸|西呢楞遏,是不是也不道德呢?
這個孩子的回答寡喝,是不是已經(jīng)直接到達了生存原則的層面了呢?合乎天性的生存是自由的生存巧骚,孩子沒有說出這樣的道理格二,但我們難道不能體會到嗎?
我們學(xué)校放學(xué)時顶猜,要求每個班都整隊,這樣護校人員就可以把已經(jīng)離開校園的班級記下來扼仲,以便于強化孩子們的秩序感抄淑。這幾天驰后,總有一個附近的孩子甘當(dāng)志愿者“幫忙”在北門記錄肆资,昨天他告訴我:他發(fā)現(xiàn)中年級某個班總是出來太遲灶芝。我當(dāng)時也有了一些怨言唉韭。但這個孩子說:“他們肯定有某些原因犯犁,校長沒搞清楚真相前就埋怨,對他們可能不公平住诸』猎瑁”好吧,不管怎么說入桂,他已經(jīng)觸及到了公平性原則。
雖然皮亞杰說兒童的道德是有一些階段性的馁蒂,比如“自我中心”“他律”“自律”“公正”蜘腌,但是兒童對公正一直就有認識,這倒是肯定的逢捺。
無獨有偶,科爾伯格也提出了道德的發(fā)展階段倘潜,他把孩子的道德發(fā)展第一階段定為:懲罰與服從階段志于;第二階段定義為“利益交換”階段……無論如何,我總感到這是有些問題的伺绽,我覺得這樣的定義有些功利。
從我目前的教育實踐看來澜掩,兒童是天生的道德哲學(xué)家杖挣,我還是很認可的。當(dāng)孩子沒有接觸社會惩妇,沒有陷入社會“閑言”之前筐乳,他們可能有一種對公平乔妈、公正、惻隱之心的天然認識勃刨。而作為教育者优训,需要的則是對這種“天然認識”的保護。
這倒不是說人性本善揣非,而是說,真正具有普遍價值的道德可能無善無不善忌傻,它是一種天然的法則搞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