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著)在第一章就推出了這個看似簡單卻不好回答的命題央勒。在一個雨夜谎脯,主人公若菱與老公吵了一架葱跋,自殺式的開車上山,遇到一位老人源梭,老人問若菱:“你是誰娱俺?”從而揭開了若菱尋找生命真相的心靈之旅。
而我在前不久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我參加一個線上的課程培訓烛愧,要求大家發(fā)一段文字介紹一下自己油宜,我一時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項作業(yè)我竟然沒有交怜姿,當了一回不聽話的學生慎冤。
我是我的名字嗎?名字是我們的符號沧卢,是我們行走社會區(qū)別于他人的標記蚁堤,我小時候,大家喜歡給自己起筆名但狭,現(xiàn)在網(wǎng)絡時代披诗,連我媽都有微信昵稱。所以我的名字叫什么不重要立磁,不影響我呈队。
我是我的社會身份嗎?那這個“我”在這一生中會變來變去息罗。我記得掂咒,在剛工作的時候才沧,我會介紹自己是**單位的人員迈喉,當然這中間有好幾次的工作變動,“我”就跟著變了温圆。
當有了女兒以后挨摸,在她7歲之前,我介紹自己用的最多的是:我是點點的媽媽岁歉。孩子大了得运,這個自稱的使用頻率低了好多膝蜈。
更好玩的是,在我從事艾灸制品的銷售過程中熔掺,僅僅兩年的時間饱搏,我給自己的定位從剛開始的經(jīng)銷商,到后來是中醫(yī)養(yǎng)生達人置逻,再到后來是健康顧問推沸。
況且這一年半,我沒有出去工作券坞,連這個社會身份也丟了鬓催。自我介紹寫什么呢?寫經(jīng)歷恨锚?寫愛好宇驾?寫性格?總覺得不妥猴伶,最后厚著臉皮沒有交作業(yè)课舍。
我上百度查了一下,輸入“我是誰”有1億條相關結果他挎,輸入“我是誰哲學命題”有265萬的搜索結果布卡。看來不止我和若菱有這樣的困惑雇盖。
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忿等,若菱很幸運,在智慧老人的一步步引導下崔挖,她完成了一個個人生課題的思考和求證贸街,在文章的第一十八章,終于給了我們一個解釋狸相。
我有一副身體薛匪,但我并非自己的身體。我可以看見并感覺到我的身體脓鹃,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逸尖,并不是真正的觀者。
我有欲望瘸右,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娇跟。我能知曉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只曉得的太颤,并不是真正的知者苞俘。
我有情緒,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緒龄章。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吃谣,然而乞封,凡是可以被覺察的,并不是正真的覺者岗憋。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肃晚,是所有思想、情緒仔戈、感覺與知覺的見證陷揪。
這不是終極的解釋,就像書中的老人說的:月亮代表真正的自己杂穷,它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悍缠,而那月亮需要自己去看到。
如果你不太理解這段話耐量,建議你去讀臺灣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飞蚓。這是一本關于心靈成長的入門級讀物,跟著書中情節(jié)的逐步展開廊蜒,你會和主人公若菱一樣趴拧,重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山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