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傳記類電影很有興趣,從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睹利愋撵`》《模仿游戲》,到近年來頒獎季大熱的《至暗時刻》《萬物理論》,這類電影都可以作為一紙人物小傳供我們參閱派歌,有些優(yōu)秀作品還能還原人物不為人知的一面,著實有趣痰哨。
今天要談到的傳記片是以科學家為主角的胶果。在我們看來,科學家們伏案一生的研究或許離普通人的生活就如冥王星一般遙不可及斤斧,簡單的生活習慣和固定的人際關系似乎也乏善可陳早抠,沒有充滿懸念的反轉(zhuǎn)和波瀾壯闊的起落,只有日復一日撬讽、終其一生的重復蕊连,但事實上,他們在科學的圣殿中游昼,上下而求索甘苍,直至封神,亦是不平凡的傳說烘豌。
說起來羊赵,也許很多人小時候的噩夢學科都是數(shù)學吧。那些繁瑣的公式、反人類的推理和證明昧捷、只有嚴謹毫無浪漫的數(shù)字游戲,都曾把我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很多年罐寨。我們對班上的數(shù)學天才們懷有一種既嫉妒又蔑視的矛盾心態(tài)——會解題又怎么樣靡挥,還不是連朋友都沒有。
我是通過《知無涯者》這個傳記電影才認識了拉馬努金鸯绿,這位印度的天才數(shù)學家跋破。電影改編自拉馬努金的同名傳記,講述了他和英國數(shù)學家哈代之間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瓶蝴。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毒返,對拉馬努金不是那么熟悉,但如果錯過這位數(shù)學之神舷手,就太遺憾了拧簸。拉馬努金出生于1887年戰(zhàn)亂時期的印度,在一貧如洗的成長環(huán)境中男窟,他對數(shù)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也幾乎一無所知盆赤,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以一己之力推演出了整個數(shù)學歷史歉眷,對數(shù)學的敏銳度有如神啟牺六。又最終因肺病在年僅32歲的時候就溘然長逝,將傳奇永遠留給了后人汗捡。
為什么拉馬努金的成就如此引人矚目淑际?據(jù)說在弦論這個難度和話題度首屈一指的領域,也就是《生活大爆炸》里謝爾頓研究的這個領域扇住,很多的研究死角和重要答案竟然都是在拉馬努金留下來的筆記里找到的春缕,他不喜論證不做推導,寫下的公式卻可以直接命中答案台囱,令人費解更令人驚嘆淡溯。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簿训。聲譽卓著的前輩數(shù)學家哈代咱娶,其實也是標準的學者人格,不善言辭强品、疏于世故膘侮,對拉馬努金的關注和照顧一開始僅限于學業(yè),對其生活的榛、困難和處境一無所覺琼了。不但如此,哈代一切基于理性分析的習慣也與拉馬努金的“直覺至上”相去甚遠。就這樣雕薪,截然相反的兩人在沖突昧诱、矛盾中一路走向協(xié)作、理解和認同所袁,成為雙方一生最重要的摯友盏档。而哈代,這位了不起的朋友和伯樂燥爷,非常喜歡對外聲稱自己在數(shù)學上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發(fā)現(xiàn)了拉馬努金”蜈亩。
片中不乏拉馬努金的軼事,比如哈代去探望臥病在床的拉馬努金前翎,告訴他自己坐的計程車牌號是1729稚配,表示這是一個無趣的數(shù)字。拉馬努金卻脫口而出港华,1729是用兩個立方之和來表達且有兩種表達方式的數(shù)中道川,最小的一個。這種只有數(shù)學家才能懂得的樂趣和幽默苹丸,卻也能讓我們普通人在似懂非懂間愤惰,短暫一窺這抽象的數(shù)學之美。也許就像他的好友李特爾伍德說的:每個整數(shù)都是拉馬努金的朋友赘理。
其實宦言,再原汁原味的傳記片,或多或少都離真實的主人公有一些距離商模〉焱看完這個片子,我們也許并不會愛上數(shù)學施流,也不會對這些輝煌的學界成就了解更多响疚,但是不可否認,我們都無法停止仰望他瞪醋,仰望這片繁星忿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