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變遷與規(guī)則#第二章部落文明
? ? ? ? ? ? ? ?亞馬遜部落的佐伊人和烏惹人
相對于阿卡人的生活狀態(tài)早敬,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熱帶雨林里的原始部落人類則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佐伊人是一個很小的部落机打,位于巴西北部的亞馬遜熱帶雨林。1975 年一架探礦飛機在叢林中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住處,1982~1985 年一些基督教傳教士與他們進行了短暫接觸,到 1987 年教會組織在附近建立了基地和一個簡易機場熏版。在接受鐵鍋、刀捍掺、釣魚工具等現(xiàn)代用品的誘惑下撼短,平時較為分散的佐伊人聚集在一起與外界建立起了聯(lián)系。不過教會組織的這些措施很快釀成了一場悲劇挺勿,缺乏基礎設施保障的原始熱帶雨林狀態(tài)下曲横,密集的聚居顯然很不合適,流感和瘧疾突然蔓延開來不瓶。所幸政府組織 FUNAI 派遣了專門醫(yī)療隊救助禾嫉,但還是有四分之一的佐伊人在 1982~1988 年這場災難中死亡。1991 年政府組織 FUNAI 要求教會組織撤離該地區(qū)蚊丐,并勸說佐伊人回到他們原來分散的居住地熙参。2009 年,當?shù)卣€特別批準了他們對自己領地的專屬占有和使用權麦备。
佐伊人都住在簡易的草棚中尊惰,婚姻形式以一夫多妻制為主讲竿,但如果丈夫同意,妻子也可以同時再嫁給別的男人弄屡,有兩個或更多個丈夫题禀,他們并不在乎孩子的父親是誰“蚪荩可能是由于這種小型部落的男性死亡率比較高迈嘹,搭伙抱團更能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佐伊人從不與其他部落發(fā)生接觸全庸,截至目前部落中只存在一種 A 型血秀仲。
他們最明顯的標志性特征就是每個人都在下嘴唇插入一根園木棒,而這根木棒取自于當?shù)亟小捌請D盧”的樹壶笼,是作為體現(xiàn)佐伊部落的一種標志神僵。他們每天要更換一次木棒,一有空還清洗或者用河里的流沙打磨拋光覆劈,認為這樣的標志是一種魅力保礼。如果下唇?jīng)]有了這根木棒,佐伊人就似乎不認識自己了责语。因此通常在女孩 7 歲炮障、男孩 9 歲的時候用尖銳的猴骨刺穿,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更換大的坤候。在他們眼里胁赢,那些不帶“普圖盧”的外族人顯得非常的丑陋。佐伊人對這根木棒是愛護有加的白筹,完全作為是自己生命的一個身份標志物來認知智末,直到去世,親人也會讓這根木棒一同隨主人而去徒河,否則就不是佐伊人了系馆。
佐伊人已經(jīng)能夠制作不少工具,用來圍獵各種小動物虚青,用的就是箭它呀,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遠距離獵食工具螺男,射出去以后即使卡在 30 米高的樹上一般也都會辛苦的找回來棒厘,他們會用植物的莖編一個繩圈套在腳踝就能爬得很高。成年的男人們尋求食物是平常最重要的活動下隧,他們通常成群結(jié)隊的出去奢人,圍獵時都是分頭協(xié)作,有人負責驅(qū)趕淆院,有人負責射箭何乎,還有人負責追鋪,他們總是鍥而不舍,直到捕獲支救。如果不是生擒活物抢野,佐伊人會在野外就先把獵物的內(nèi)臟掏空,畢竟熱帶雨林的氣溫是非常容易腐壞的各墨。幸運的話只需要半天就能找到食物指孤,不然就可能得好幾天,偶爾能獵到鹿贬堵、犰狳這種大家伙恃轩。他們不會浪費任何東西,會將犰狳的皮做成盤子黎做。
佐伊人最喜歡吃猴子叉跛,這種叫蛛猴的靈長類動物,是這個部落的重要食物蒸殿。生擒的活獵物通常會被喂養(yǎng)起來筷厘,就像對待寵物那樣,作為家里的成員伟桅,由孩子們負責喂養(yǎng)敞掘。佐伊人知道自己和大自然物種的緊密關系,盡管他們以捕獵為生楣铁,卻仍然不隨意撲殺其他小生靈玖雁,特別在獵物的繁殖時節(jié),是他們神圣的禁獵期盖腕。根據(jù)打獵地點的變化也會經(jīng)常搬家赫冬,可以說他們還處在沒有完全定居的部落時期。對于生擒回來的動物更加愛護溃列,就像多了一個伙伴劲厌,當做寵物一樣喂養(yǎng),甚至可以說非常尊重愛護听隐,當然最終還是要作為食物吃了补鼻。除了捕獵,他們也會種植一些農(nóng)作物雅任,象胡椒一類的調(diào)味品风范,需要種植。他們還能用椰子樹來制造鹽分調(diào)味沪么,把燒完的灰燼在水中浸泡一夜水就是咸的了硼婿,真正的植物椰鹽。因為不是每次打獵都能獲得足夠的食物禽车,他們也經(jīng)常挖掘植物根莖寇漫、采集水果刊殉,此外還吃各種蛋類和昆蟲,還挖野木薯加工淀粉州胳。因此各種豐富的自然食物已經(jīng)足夠補充他們的營養(yǎng)记焊。
佐伊人保持了自己嚴格的就餐順序,他們會讓女人與小孩先吃飯栓撞。他們所使用的東西都來源于大自然亚亲,用樹葉和樹皮做成籃子、盤子腐缤,用巨大的植物果實的殼做成盆和水桶捌归,用棕櫚纖維或棉花編織繩索。常把胭脂樹的種子磨碎給繩索染色岭粤,編織成用來睡覺的吊床和背小孩的網(wǎng)兜惜索,涂抹在臉上和身上用來裝飾、防曬和蚊蟲叮咬剃浇。佐伊人都不穿衣服巾兆,但女人會用植物汁液粘起來的羽毛做頭飾,而男人則用棕櫚葉子編個圈把下面的東西套上來裝飾虎囚。包括女人在內(nèi)角塑,他們通常都是直接坐在泥土地上面,有時坐在烏龜殼淘讥、樹干或編織的席子上面圃伶。佐伊人總是非常盡情享受生活,到了晚上蒲列,女人們會圍坐著聽男人們唱歌窒朋,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他們簡樸的原始信仰中蝗岖,認為那是過往者的靈魂侥猩,夜里來陪伴自己了。
政府組織 FUNAI 已經(jīng)建成了一個擁有小型醫(yī)院的基地抵赢,并篩選控制外部進入的人員欺劳,佐伊部落的人口規(guī)模逐漸有所增加,現(xiàn)在已經(jīng)達到了約 250 人铅鲤。但外界采摘堅果的人划提、獵人、礦工也經(jīng)常闖入他們的領地彩匕,還有傳教士和一些公益人士的加入腔剂,大規(guī)模牧場的邊界也離他們越來越近媒区,生存環(huán)境面臨較大的威脅驼仪。佐伊人也開始表達了對外部世界進行更多了解的愿望掸犬,2011 年 2 月首次前往巴西首都并向政府提出了一些要求,包括渴望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绪爸、培訓衛(wèi)生人員以及參與到土地和森林的保護計劃當中湾碎。應該說FUNAI 組織在支持關心佐伊人部落工作中是非常人性的,做到了既尊重他們也實實在在的給予幫助奠货。
同樣是生活在亞馬遜雨林里的烏惹部落規(guī)模就要比較大些了介褥,在 2010 年已經(jīng)達到了 487 人,這里巨大的房屋組成的村莊圍繞著中央廣場建成递惋,這個部落于 1884 年是被德國民俗學家發(fā)現(xiàn)柔滔。雖然與外界聯(lián)系較多,但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萍虽。
在亞馬遜河中部區(qū)域的烏惹人有了幾個明顯的變化睛廊,首先他們已經(jīng)不直接席地而坐了,屋里都有了板凳杉编、房屋外面也會有樹干做成的長條凳超全,供人們在室外休憩。雖然也仍然沿承著一夫多妻的傳統(tǒng)邓馒,但更多的家庭已經(jīng)選擇一夫一妻嘶朱,在交談家庭恩愛和性話題、調(diào)侃男女之間關系的一些事情時沒有那么忌諱光酣。他們的部落集體娛樂活動和各種節(jié)日會比較豐富疏遏,小家庭的生活也更緊密而多彩。男女孩都需要經(jīng)過成人儀式的洗禮救军,女孩還需要隔離一年完成凈化改览,就是在家里學習相應的生活技能以及掌握一些出嫁女人必學常識之后才能嫁人。他們種植木薯面積已經(jīng)很大缤言,這是他們的主食宝当,食物加工與搭配方式也更加豐富,還能夠用粘土制作各種樣式的陶器胆萧。
烏惹人的婚戀過程不再那么直接簡單庆揩,與現(xiàn)代人的進展過程差不太多了,已有自由戀愛的過程跌穗,但小伙必須征得女孩家長的同意;如果女孩懷孕了或與男孩一起發(fā)生過四次性關系订晌,那么這樁婚姻就是強制性的;相貌、生存技能蚌吸、個性锈拨、追求的誠心、溝通能力等也都在雙方綜合考慮之列羹唠。并且烏惹人仍然不希望他們的女兒嫁到部落以外的世界奕枢,也不想變成一個混血部落娄昆。
隨著與外界聯(lián)系的增多,烏惹人逐漸使用上了不銹鋼鍋缝彬、衣服萌焰、自行車,通過發(fā)電機和衛(wèi)星天線來看電視谷浅,也有年輕人希望到城市中去賺錢扒俯,他們對于外部這個光陸流離的世界充滿了無盡的好奇。
我們可以看出一疯,所謂的“原始人”與文明世界的“現(xiàn)代人”并沒有什么生理本質(zhì)上的不同撼玄,只是生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歷程造就了他們的這種生活方式,于是就產(chǎn)生了這樣一個嚴肅的問題:究竟應當如何面對和善待不同群體的人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