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金店的雪鏟現(xiàn)在賣15美元柳骄,一場暴風雪之后的早晨是掰,店家把價格提高了20美元复凳,82%的消費者認為不公平丽啡,供需原則不是漲價的借口谋右。
- 按照傳統(tǒng)的經濟分析,商品的額外需求理所當然地是供貨商漲價的機會补箍,市場上也確實存在這樣的漲價改执。在這種觀點看來,市場上充斥著以逐利為目的進行的調整坑雅。
- Tom手中有戰(zhàn)利品辈挂,Jack威脅到,除非把戰(zhàn)利品分他一半裹粤,否則终蒂,就去告訴合法所有者,這樣的話,兩者什么也得不到后豫,這就是所謂的:最后通牒博弈悉尾。
- 討價還價不過是文雅一點兒的勒索,邏輯和最終結果沒什么關系挫酿。
- 價格分配游戲:
首先构眯,假設你負責分錢的人(以下稱提議者)。你會把10元獎金里的多少分給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呢早龟?(你將永遠不會知道這個人的身份惫霸,他也不知道你的),把這個數(shù)字寫下來:
我把10元分出去 元葱弟。
接下來壹店,你是對方的那個人(稱為響應者)。既然你是一個人在玩芝加,有必要確定一下你將如何響應可能碰到每一個提議硅卢。這些提議說不定跨度頗大,0-10美元都有可能藏杖,為簡單起見将塑,提議者大多提的是整數(shù),圈出你愿意接受的最低數(shù)額(凡等于或大于該數(shù)的提議你都愿意接受蝌麸,低于此數(shù)則拒絕)点寥。
我愿接受
1
3
5
7
9 $10
- 對一個追求最大化的理性人,最后通牒博弈簡直不費腦子来吩。響應者絕不應該拒絕白來的錢敢辩,再少他都應該接受,而不是行駛否決權弟疆。反過來戚长,理性的提議者應該料到這一點,并提出一個象征性的微小數(shù)額怠苔,信心滿滿地等著對方接受同廉。
-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實驗表現(xiàn)嘀略,提議者最常見的分配方式是五五平分恤溶;分的太吝嗇乓诽,響應者寧肯拒絕帜羊,平均來說,響應者愿意接受3美元鸠天,而拒絕2美元讼育。
- 金錢的價值取決于背景和對比。什么也沒做就得到100美元,你感覺如何奶段?大概感覺不錯饥瓷。但在一筆意外之擦1000美元中,你只分到100美元痹籍,你的“伙伴”單方面決定自己留下900美元呢铆,你又感覺如何?肯定不好蹲缠。這就可看出棺克,對比引發(fā)了情緒,情緒影響了行動线定。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娜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總會有人利用優(yōu)勢斤讥,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蒙混過去纱皆,其他人卻發(fā)現(xiàn),自己唯一的籌碼就是玉石俱焚的否決權芭商,這這一意義上派草,我們所有人都在參與最后通牒博弈。
- 哪怕是極為簡單的經濟決定蓉坎,心理狀態(tài)都是關鍵澳眷。
- 10美元可以代表銷售的潛在利潤(盈余)。分錢的是人是賣家蛉艾,響應者是潛在的買家钳踊。賣家可以選擇自己保留所有的利潤(定一個高價),或者把所有的利潤都拱手讓給買家(按成本賣)勿侯,又或是和買家分享利潤拓瞪。買家來決定是接受價格,還是因為它太高而拒絕助琐,這個博弈還可以看成是談判準模型祭埂。
- 談判的關鍵是如何應對強硬的交易者提出過分傾斜的需求。最后通牒博弈以最濃縮的形式兵钮,展現(xiàn)了談判的難點蛆橡。不管參與談判的是一個還是多個強硬的交易者,真正關鍵的一刻總會出現(xiàn)掘譬,所有假動作泰演、虛張聲勢和預留的討價還價余地都扔到了一邊,只留下一道最后通牒葱轩。你會怎么做呢—忍氣吞聲地受利用睦焕,還是把錢留在桌上走人藐握?
- 熟練的談判者就是最能誤導價值的人。驅動價格心理的公平垃喊,并不像表面上顯得那么公平猾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