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卷六·一一一】
康熙間瘫筐,蘇州名妓張憶娘蜜暑,色藝冠時。蔣繡谷先生為寫《簪花圖》小照严肪。乾隆庚午史煎,余在蘇州谦屑,繡谷之孫漪園驳糯,以圖索題。見憶娘戴烏紗髻氢橙,著天青羅裙酝枢,眉目秀媚,以左手簪花而笑悍手,為當時楊子鶴筆也。題者皆國初名士。萊陽姜垓云:“十年前遇傾城色俊戳,猶是云英未嫁身火架。今日相逢重問姓,尊前愁殺白頭人滞欠」诺ǎ”蘇州尤侗云:“當場一曲《浣溪紗》,可是陳宮張麗華筛璧?恰勝狀元新及第逸绎,瓊林宴里去簪花∝舶”沈歸愚云:“曾遇當年冰雪姿棺牧,輕塵短夢悵何之。卷中此日重相見朗儒,猶認春風(fēng)舞《柘枝》颊乘。”“繡谷留春春可憐醉锄,傾城名士總寒煙疲牵。老夫莫怪襟懷惡,觸撥閑情五十年榆鼠「侔郑”余題數(shù)絕,有“國初諸老鐘情甚妆够,袖角裙邊半姓名”之句识啦,人皆莞然负蚊。按萊陽兩姜先生,以孤忠直節(jié)颓哮,名震海內(nèi)家妆;而詩之風(fēng)情如此。聞憶娘與先生本舊相識冕茅,一別十年伤极,尊前問姓,故詩中不覺情深一往云姨伤。
張憶娘哨坪,康熙年間蘇州名妓。色藝雙絕乍楚。按:該女子資料僅見于袁枚《隨園詩話》当编、《子不語》。
蔣繡谷徒溪,即蔣深(1668—1737)忿偷,字樹存,號繡谷臊泌,又號蘇齋鲤桥,晚號西疇居士。江蘇吳縣(今蘇州市)人渠概。婁關(guān)蔣氏家族之蔣廷镕嗣子(生父為蔣燦三子蔣銘的第三子茶凳,過繼給蔣燦五子蔣垓的獨子蔣廷镕)。清代詩人高氮、畫家慧妄。太學(xué)生,由薦舉充武英殿剪芍、南薰殿纂修塞淹,纂修《佩文齋書畫譜》∽锕康熙五十二年(1713)特授貴州平越府余慶縣知縣饱普,后署甕安縣、平越縣状共、石矸府龍泉縣知縣套耕、思州府知府,升山西朔州知州等職峡继。毛宗崗弟子冯袍。居官有政聲,詩亦時露警句】捣撸《清詩別裁》收其詩五首儡循。花卉學(xué)陳淳征冷,善寫生择膝,精畫竹。善書检激,工分肴捉、隸。著《繡谷詩鈔》叔收、《雁門馀草》,編修《余慶縣志》齿穗、《思州府志》〗翊《吳門表隱》有“朔州知州蔣深”墓“在黃土橋”(今蘇州市相城區(qū)黃橋街道)的記載缤灵,黃橋原名黃土橋伦籍,因跨鎮(zhèn)河的黃土橋而得名蓝晒。按:《隨園詩話·卷二·三七》摘有蔣廷镕詩句。袁枚的大女兒成姑亦嫁給蔣家帖鸦。
乾隆庚午芝薇,指乾隆十五年,1750年作儿。
蔣漪園洛二,蘇州婁關(guān)蔣氏之蔣深的孫子。其他無考攻锰。
楊子鶴晾嘶,即楊晉(1644-1728),字子和娶吞、子鶴垒迂,號兩亭、二雪妒蛇、谷林樵客机断、鶴道人、野鶴绣夺,江蘇常熟人吏奸。清代畫家。王翚高弟陶耍。擅山水奋蔚,所作煙林清曠,鋒毫精整烈钞,尤工村莊景物泊碑,亦善寫人物产上、花卉、鳥獸蛾狗,所畫之牛晋涣,善用細筆勾皴,體毛逼肖沉桌,蹄角生動谢鹊。晚年奉旨與其師王翚同繪,王翚作圖凡有人物留凭、舟橋佃扼、牛馬,皆由楊晉補繪蔼夜。曾與王翚兼耀、宋駿業(yè)等人應(yīng)召創(chuàng)作大型紀念繪畫《康熙南巡圖》∏罄洌康熙三十年(1691)繪成之后瘤运,康熙皇帝非常滿意,予以嘉賞匠题,并賜書“山水清暉”四字拯坟。
萊陽,山東省煙臺市代管縣級市韭山,名稱來自于“日月出東萊之陽”郁季。古為“昌陽”、“長廣”钱磅,又有“梨城”梦裂、“龍城”的稱號。位于山東省東部盖淡,北鄰煙臺年柠,南接青島,自古以來就是“膠東腹地”禁舷。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彪杉,莊宗李存勖為避祖名國昌,改昌陽為萊陽(即在萊山之陽牵咙,萊山為旌旗山古名)派近。清朝時屬登州府。1987年洁桌,撤銷萊陽縣設(shè)立萊陽市渴丸。
姜垓(1614—1653),字如須,號佇石山人谱轨。山東萊陽人戒幔。給事中姜埰之弟。明末詩人土童。與方以智同為崇禎十三 年(1640)進士诗茎,授行人。去官后居蘇州献汗,為避阮大鋮加害敢订,乃變姓名,走寧波罢吃,明亡楚午,還吳中卒。與其兄姜埰(字如農(nóng))同以忠義而聞名于士人之間尿招。著有《筼筜集》矾柜、《佇石山人稿》,今已不見傳本就谜,僅存《流覽堂詩稿殘編》六卷怪蔑,不過其零星遺稿而已。
云英吁伺,此處指古代中國神話中的仙女名字饮睬。傳說裴航過藍橋驛租谈,以玉杵臼為聘禮篮奄,娶云英為妻。后夫婦俱入玉峰成仙割去。事見唐·裴铏《傳奇·裴航》窟却。詩文中常用此典,借指佳偶呻逆。宋·蘇軾《南歌子·寓意》詞:“藍橋何處覓云英夸赫?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咖城〔缤龋”
尤侗(1618-1704),字展成宜雀,一字同人切平,早年自號三中子,又號悔庵辐董,晚號艮齋悴品、西堂老人、鶴棲老人、梅花道人等苔严,蘇州府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定枷。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戲曲家届氢,曾被順治譽為“真才子”欠窒,康熙譽為“老名士”⊥俗樱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xué)鴻儒贱迟,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絮供,分撰列傳300余篇衣吠、《藝文志》5卷,二十二年(1683)告老歸家壤靶。四十二年(1703)康熙南巡缚俏,得晉官號為侍講,享年八十七歲贮乳。尤侗天才富贍忧换,詩多新警之思,雜以諧謔向拆,每一篇出亚茬,傳誦遍人口,著述頗豐浓恳,有《西堂全集》刹缝。
浣溪紗,音huàn xī shā颈将,即浣溪沙梢夯,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晴圾。唐教坊曲有“浣溪沙”曲名颂砸,與詞調(diào)稍異。唐聲詩(唐代配樂的近體詩)亦有“浣溪沙”調(diào)名死姚,歌詞為七言六句形式人乓;又有“浣紗女”調(diào)名,歌詞為五言四句形式都毒。從字義上來看色罚,“浣”指洗滌、漂洗温鸽;“沙”保屯,古通“紗”手负。因此,“浣”的對象只能是“紗”姑尺。敦煌出土的唐寫本《云謠集·雜曲子》及五代后蜀趙崇祚集錄的《花間集》所錄毛文錫竟终、閻選、毛熙震切蟋、李珣詞统捶,調(diào)名均題為“浣紗溪”。據(jù)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柄粹,“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喘鸟,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驻右,先教習(xí)于土城山什黑。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浣紗石”堪夭。今浙江省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愕把,上有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浣紗”二字,相傳這里是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浣紗處森爽。一說浣紗溪即浙江紹興南二十里的若耶溪恨豁。總之爬迟,調(diào)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春秋越國美女西施浣紗的溪水橘蜜。本條詩話中的“浣溪紗”則代指張憶娘表演的歌舞。
張麗華(559—589年付呕,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后主陳叔寶的妃子计福。張麗華出身兵家,聰明靈慧凡涩,有辯才棒搜,而且記憶力很強,因此深得陳后主喜愛活箕,為陳后主生有二子。禎明三年(589)可款,隋朝滅亡陳朝育韩,張麗華因“禍水誤國”被長史高颎下令斬殺(一說被楊廣下令斬殺)。
沈歸愚闺鲸,即沈德潛(1673—1769)筋讨,字碻(què)士,號歸愚摸恍,江蘇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悉罕。清代大臣赤屋、詩人、學(xué)者壁袄。
柘枝类早,音zhè zhī,釋義:1嗜逻、柘枝舞的省稱涩僻。唐·章孝標 《柘枝》詩:“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栈顷∧嫒眨”清·吳偉業(yè) 《贈妓朗圓》詩:“輕靴窄袖柘枝裝,舞罷斜身倚玉床萄凤∈页椋”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jié):“胡騰靡努、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狠半。”2颤难、荔枝的一種神年。宋·黃庭堅《次韻任道食荔支有感》之二:“五月照江鴨頭綠,六月連山柘枝紅行嗤∫讶眨”任淵注:“山谷《與王觀復(fù)書》云:‘今年戎州荔子盛登,一種柘枝頭出于遏臘平栅屏,大如雞卵飘千,味極美≌祸ǎ’”
萊陽兩姜护奈,指萊陽姜埰、姜垓兄弟哥纫。姜埰(1607—1673)字如農(nóng)霉旗,號鄉(xiāng)墅,別號敬亭山人蛀骇、宣州老兵厌秒,山東萊陽人。明末清初學(xué)者擅憔。與弟姜垓明亡后居吳下以遺民終鸵闪。明崇禎三年(1630)舉人,四年(1631)進士暑诸,初除密云縣令蚌讼,改知儀真縣(今儀征)辟灰,有政績,升為禮部儀制司主事篡石,選授禮科給事中芥喇。以彈劾權(quán)貴,受廷杖入獄夏志,謫戍宣城衛(wèi)乃坤。明亡,乃移家江南沟蔑。南明弘光朝以原官用湿诊,魯王又授以兵部右侍郎,皆不就瘦材。與弟姜垓流寓蘇州厅须。遺囑葬于宣城縣敬亭山麓。門人私謚“貞毅先生”食棕,立祠于虎丘劍池之側(cè)朗和。朱彝尊《明詩綜》稱“公晚歲始自為詩,風(fēng)格一本杜陵”簿晓;《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詩才本清剛眶拉,氣尤激壯,故詩文皆直寫胸臆憔儿,自能落落不凡忆植,然縱筆所如,不暇鍛煉谒臼,故粗獷之語朝刊,亦時時錯雜其間”。著有《敬亭集》蜈缤。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