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阿加莎筆下的“東方快車”,自1934年“始發(fā)出站”,歷經(jīng)1974年的電影版适刀,再到2010年迷你劇,直至2017年傅ち克斯再度將其奉上銀幕,不得不說尸诽,故事本身的魅力甥材,是這輛豪華列車穿行在時間與國度之間永遠的通行證。
? ? ? 1974年的電影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性含,幾乎是最忠實于原著的版本洲赵,也是很多人關于這個故事最早的啟蒙,比如我商蕴。大學的時候無意中看了這部電影叠萍,才提起興趣開始在圖書館尋找阿加莎的小說,后來又出了迷你劇系列绪商,也以粉絲的心境看了苛谷。
? ? ? ? 作為一名“過時”的電影愛好者,2018年第一個下雪的夜晚格郁,我才點開2017年重拍的版本腹殿。
? ? ? ? 2017版故事無論是情節(jié)走向独悴,還是人物設置,改動都很大赫蛇。這無疑是想讓觀眾忘掉原著和1974年那部經(jīng)典的原作。為了講這個是老故事又是新故事的故事雾叭,導演下了很大功夫悟耘,刻意淡化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情節(jié),但也不失為一部有特色的作品织狐。
? ? ? 片中運用了大量俯視鏡頭暂幼,或者直接將鏡頭拉到車廂之外,節(jié)奏緩慢移迫,默默注視旺嬉,給人一種客觀中立的上帝視角。1974版那種直接參與的熱烈緊張被取消厨埋,觀眾早已預知一切般俯瞰這場集體謀殺邪媳。說到人物,在之前的版本里荡陷,頭等座的乘客們進站上車那一幕給人印象十分深刻雨效。比如傲慢的伯爵夫婦從遠景走來,跨過散落一地的橙子废赞,先是穿過幾個土耳其小販徽龟,再無視乞丐們伸出的手,等待他們的是車門前乘務員的殷勤問候唉地。十幾個人物形象的身份背景据悔,從他們的言談之間層層遞進給觀眾,描繪出一幅經(jīng)典的“眾生相”耘沼。2017版的導演也許是在默認大家早已熟讀這個經(jīng)典故事的基礎上极颓,跳過或者是并不著重于背景的鋪設、人物的介紹群嗤,而是打開車廂門讼昆,將場景延伸至車廂外。我們多次看到人物走到車外骚烧,皚皚白雪仿佛舞臺表演的背景墻浸赫,“無辜”的乘客們一一開始他們“無罪”的表演。
? ? ? ? 全片的重頭戲在于“最終審判”赃绊。原著和1974版都是在列車車廂內(nèi)完成的既峡。阿加莎小說里波洛經(jīng)常是將所有人“歡聚一堂”,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為大家一一揭秘碧查。2017版在這里良苦用心运敢,以隧道洞口作為天然的審判席校仑,12人一字排開,就像“最后的晚餐”布局传惠,他們要迎接的是白色光明世界來的審判者迄沫。導演似乎是個對構圖、場面調(diào)度十份講究的人卦方,淡化了講述故事的過程羊瘩,就要靠這些形式上的美感給人全新的體驗。
? ? ? ? 阿加莎筆下的大偵探波羅是一個絮叨幽默 又愛自嘲的比利時小老頭盼砍,靈活但并不是身手了得尘吗,所以2017版的這位主角居然出現(xiàn)了一次打斗場面也很是讓人好萊塢了。同時這個版本的開頭和結尾也值得一提浇坐,哭墻斷案一場戲睬捶,動用了大量群眾演員,鏡頭調(diào)度也很賣力近刘,但無非是為了證明這是一個很厲害的大偵探而已擒贸,輪船人物初相遇等情節(jié)與哭墻一樣,使得劇情拖沓觉渴,對下文并沒有起到太大作用酗宋。結尾倒是十份詩意,做出抉擇的偵探與眾人疆拘,在火車下與火車上蜕猫,借著夕陽漸行漸遠,但是導演在這時非要安排一幫慕名而來的尼羅河案件哎迄,難道是要向另一個著名故事致敬嗎回右?這樣做過于刻意。
? ? ? ? 總的來說漱挚,原著小說迷和為故事情節(jié)而來的朋友們肯定會有些失望翔烁,但不可否認這也算是一部瑕不掩瑜的作品。如果以前從未搭乘過“東方列車”旨涝,我倒是建議可以用2017版電影作為啟蒙蹬屹,再從1974版完整故事情節(jié),最后在原著小說中補充無數(shù)細節(jié)白华,經(jīng)歷一次逆時光的旅行慨默,最終體悟到為什么經(jīng)典在前還會有人不斷的翻拍這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