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ABC模式:A(事件)→B(想法)→C(反應)
被他人左右情緒的人意圖通過改變A來改變C,自己掌控情緒的人通過改變B來改變C。
失意忘形:我都這樣了,我孩子都生病了,你居然還要求我工作渊胸?
王陽明認為,越是失意台妆,越是修煉自身的好時候翎猛。
難過悲傷是正常的,但不要讓摻雜在其中的那一絲私念阻礙你正常的生活與提升频丘。
4種不良情緒反應:①過度煩躁办成。②過度生氣。③過度抑郁搂漠。④過度內(nèi)疚迂卢。
三種錯誤的思維方式:
①恐怖化。(一看到孩子玩手機桐汤,就認為孩子網(wǎng)絡上癮而克,學習堪憂,未來堪憂怔毛,而正是家長對手機的嚴格把控员萍,高稀缺性才導致高需求性,孩子會認為拿到手機的時間太難得了拣度,一定要好好玩碎绎;一輩子待在體制內(nèi)螃壤,不開心也不愿意出來,認為出來后沒有退休工資晚年會悲慘……)
②應該化筋帖。應該化的人奸晴,都會從我應該延展到你應該,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日麸,你應該好好學習寄啼,你應該考上好大學,你應該找到穩(wěn)定工作代箭,你應該在三十歲前結婚……孩子一旦在與家長的博弈中敗下陣來墩划,失去對自己人生的控制權和決定權,就永遠也不會幸福嗡综。因為在孩子眼里乙帮,這不是他自己的人生。
③合理化极景。習得性無助(固定型思維)蚣旱,遇到挫折困境,放棄一切努力戴陡,認為就這樣吧,我反正運氣不好/沒能力/只能這樣沟涨。
10種錯誤的人生信條:
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恤批。(恐怖化)
無法忍受在重要任務上的失敗。(應該化)
人和事應該朝著我希望的方向發(fā)展裹赴。(應該化)
如果一件事錯了喜庞,肯定是有人出了問題。(應該化)
我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抱著深深的憂慮棋返。(恐怖化)
每個問題都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延都,我應該找到那個方案。(應該化)
在困境面前放棄努力睛竣,置身事外晰房,心安理得。(合理化)
事事不投入射沟,若即若離殊者,就會永遠開心。(合理化)
因為小時候的遭遇验夯,我才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猖吴,沒辦法改變了。(合理化)
這些壞人壞事就不應該存在挥转,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海蔽。(應該化)
應該化的本質(zhì)就是我執(zhí)共屈。
正確的思維方式:
①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②做不到也沒關系党窜。
陷入不良情緒時的3步應對法:
①識別C拗引。我現(xiàn)在是不是抑郁/生氣/焦慮/害怕/緊張……?
②反思B刑然。分析自己(我應該為他沒有遷就我生氣嗎/我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糟糕嗎)寺擂,分析他人(他應該遷就我嗎),分析關系(我現(xiàn)在生氣能不能對事情有所改善泼掠?)我這是應該化/恐怖化/合理化思維怔软,是錯誤的。
③改變B择镇。他人沒必要遷就我挡逼,世上沒有那么多應該。
④更好的選擇腻豌。我該怎么辦家坎?有沒有更好的選擇來解決這個情形?
世上本無公平吝梅。弱者要求別人施舍公平虱疏,強者選擇自己強大起來,給弱者公平苏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