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序:昨天講了【五種】觀彼外緣法的“不斷”寥裂,今天的內容是“不移”:
1权均、不常厂汗;
2凳宙、不斷;
3妆艘、不移庆冕;
4询张、由小因生大果谱轨;
5戒幔、與彼相似。
師父所講文字版:
云何不移土童?芽與種別溪食,芽非種故,是故不移娜扇。
就是這個“不移”是怎么樣的一個意思呢?
有的地方吶翻譯成為“不步”栅组,這個是最開始的翻譯雀瓢,就是吳月氏,就是三國時候吳國啦玉掸,優(yōu)婆塞支謙刃麸,謙虛的謙,《了本生死經》稱為“不步”司浪。
“不步”的話泊业,我們就講說“步其后塵”吶,比如說這個人他因為貪婪啊易,所以積極地去追求啊吁伺,產生偏執(zhí),結果呢造成很多的困擾租谈,形成了一種很不好的情緒狀態(tài)篮奄。看到這個事情了割去,那應該有所反思啊窟却,不能像這個人一樣的。
那如果說沒有反思呻逆,其他的人呢也像他這個樣子夸赫,對于事物啊種種地追求啊,越來越偏執(zhí)咖城,很嚴重地苛求茬腿,那么就形成了一種心理的困境呼奢,“步其后塵”,也就走成了他這個樣子的了滓彰,那就這個“步”的意思控妻。
“不步”呢?那就不步其后塵揭绑,不是跟他一樣的弓候。
那么這里是依“不移”來說的,就是說“芽與種別他匪,芽非種故”菇存,就是說這個“芽”跟“種”是有差別的,是不同的邦蜜,“芽”是一個形狀依鸥,“種”也是一個形狀。比如種是圓的了悼沈,芽是長的贱迟,那這個形狀是不一樣的。所以它不是說這個“種”走到“芽”的地方去了絮供,它沒有多少改變衣吠,沒有多少變化,這個是有變化的壤靶。
在通常意義里面吶缚俏,佛法呢宣揚最多的,講得最普遍的就是因果贮乳,“種瓜得瓜忧换,種豆得豆”,因果關系向拆,如是因亚茬,如是果。
那么在這個表述當中浓恳,它主要是講有相應的施予作用就會形成未來影響才写,那么就會依這個世俗的生活當中瓜、豆一類的因果關系很淺顯地奖蔓、很通俗地來描述赞草。但并不是很刻板地說像世俗的一般層面所認識的這個情形,種了瓜下去了吆鹤,將來就長成瓜了厨疙,種了種子下去,就會長成種子出來疑务,是不是這樣子呢沾凄?
不是這樣的梗醇。這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撒蟀,是指會有對應的作用叙谨、對應的影響。問題從實際的角度來言呢保屯,你種了種下去手负,比如說是瓜,或者說是豆姑尺,你確定能夠得到豆嗎竟终?你確定能夠得到瓜嗎?
不見得切蟋。比如說遇到某一年干旱统捶,顆粒無收啊,這個水呀缺乏啦柄粹,那么你就得不到瓜喘鸟,也得不到這個豆。
那如果從我們生死輪回的角度上來講呢驻右,無始以來乃至于今迷守,不斷地在造業(yè)了,在六道里面輪回旺入,五趣升沉,有多少多少的惡業(yè)了凯力。所以你像大的廣義的緣起觀里面茵瘾,像《華嚴經》里面講的這些描述啊,就比如說如果你的這個貪心咐鹤,或者是你的殺生的這個業(yè)拗秘,如果它用一種顏色來顯示的話,就是盡微塵數(shù)盡微塵數(shù)計的這個空間吶都是容不下的祈惶,都是容不完的雕旨,假設從過去的這個總量上來講。
那如果說你一定要這個業(yè)啦完全地清了之后捧请,這個才會清凈嗎凡涩?
那佛法當中呢重點強調的重要的地方吶,是能夠生智慧疹蛉,能夠斷煩惱活箕,從我們起業(yè)的這個根源上來用功,來下手可款。
“惑業(yè)苦”三相嘛育韩,我們依煩惱而起這個造作克蚂,形成種種業(yè),有善業(yè)筋讨,有惡業(yè)埃叭,然后感果報,如果是善業(yè)多悉罕,那就是得人身赤屋,生天上;惡業(yè)多蛮粮,那就是下三惡道益缎,作這個畜生吶,墮到鬼道然想,墮到這個地獄道里面去受苦莺奔,是這樣的一個相應的聯(lián)系,由煩惱起業(yè)变泄,由業(yè)產生輪回的生命事實令哟,就是這樣的一個聯(lián)系的。
所以要從根源上著手妨蛹,就是能夠把煩惱斷除屏富。而斷煩惱當中呢最深度的層面呢,那就是你要認識生命本身蛙卤,不在這個“惑苦業(yè)”當中迷惑狠半,隨逐自己的戲論顛倒引發(fā)種種的煩惱,是這樣子的一個下手處颤难、一個開端的地方神年。
所以這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呢行嗤,是從對應作用上來講已日,并不說這個豆啊,就只是豆栅屏,瓜呢就只是瓜飘千。
就像我們做了一個布施啊,比如說你布施了一碗飯栈雳,或是你布施了一件衣服給這個人穿护奈。那么從通常意義上講,你布施了之后哥纫,下一生你就感得了比較豐厚的生活資具逆济。那么你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啊,它跟你的心態(tài)也很有關系,雖然它會形成一定對應的作用奖慌,但可是你怎么用抛虫,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就好像我們這一生吶简僧,你去工作建椰,然后去賺錢,你賺了多少多少錢岛马,那這個錢怎么用呢棉姐?那有的人吶就是去旅游一下,有的人吶就是去保健養(yǎng)生一下啦逆,有的人呢就去做布施了伞矩,有的人去供養(yǎng)三寶了,那么也有的人吶吸毒等等夏志,所以他同樣是獲得了這些錢乃坤,但是它產生的效果、產生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沟蔑。
那么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呢湿诊,那是有利益的,那他做一些危害瘦材、傷害的事情呢厅须,是自我傷害,還有他人傷害食棕,是有利或者有害那就是隨他的這個用心轉意有關系朗和。
所以佛法里面吶做種種的一個善行之后,假設是從大乘的這個角度出發(fā)呢簿晓,那就是回向無上菩提眶拉。就像大乘的一些經典里面啊,佛的本生談相應的菩薩故事一樣的抢蚀,他將自己的這個善行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他為了這些福德因緣所積攢吶镰禾,都是能夠成熟善根的皿曲,不是一般意義里面只是說獲得一些資具,那就會將這個擴大吴侦,因為本身吶他的心量廣大屋休。
所以除了這個所做的事情,還有他本身當時所起的心念备韧、想法劫樟,這些境界綜合起來才是一個未來的形成,只有從對應影響上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叠艳,并不是說一定只是豆奶陈。
所以這里講呢“不移”,就是這個種子生了芽了附较,不能夠是說這個種子又跟著過去了吃粒,還在這個芽上起作用。
那這個會造成什么問題熬芸巍徐勃?
會造成因果錯亂。就好像一個人犯了一個罪早像,經過定案僻肖,經過審判之后,那就受到一定的制裁和懲罰啦卢鹦。那是不是因為他有這個罪臀脏,你就可以不斷地懲罰他下去呢?
那這個也不可能的法挨,那又是一種錯誤了谁榜。
那比如說他做了一件善行,會感得某一個相應這個作用凡纳,成為一個果報窃植。那是不是他為了這個善就永遠都會一直一直有這個果報生起呢?
不會的荐糜。
所以就像我們這個一般的生死流轉過程一樣的巷怜,他過去生有福報,帶來這一生感得種種因緣比較好暴氏。那么這一生的因緣吶他在受用延塑,那如果他沒有新造福報,進行積福答渔,積累啊关带,那么他受用完了之后怎么樣?
就從人道退墮下去沼撕。
那么跟現(xiàn)前我們做某些事情也是這樣的宋雏,它是動態(tài)的變化,它不可能從這一個當中帶到另外一個事情里面去务豺。所以這個當中呢也會形成后來像佛法的部派分張就有一些解釋磨总,解釋這個業(yè)力的關系,認為說我們這一生做的業(yè)笼沥,然后做完之后蚪燕,人也死了娶牌,肉體也散壞了,精神呢又形成新的一個形態(tài)了馆纳,它怎么樣會讓你下一生的時候還感果報诗良?
那又比如說你這一生是相續(xù)于前面的作用而來的,那么這個又是怎么帶到現(xiàn)在的厕诡?那么就有種種的設定累榜。
那比如說有部當中就講呢“三世法有”,就是指任何一個存在它一直都是有存在性的灵嫌,并不會隨著這個事物的消散而消亡壹罚,也不只是隨著這個事物的出現(xiàn)才出現(xiàn),而是它的這個存在性吶始終都是有寿羞,只是說遇到相應緣的時候猖凛,那么這個事情就出現(xiàn),還沒有遇到這個緣的時候绪穆,這個事情就不出現(xiàn)辨泳,它是這樣來解釋因果關系這種聯(lián)系,就是因果的這種聯(lián)系玖院。
那么這個就是從緣起義上來講呢菠红,是有一些借鑒,使我們來理解佛說的緣起啊难菌、佛說的因緣呢试溯,能夠有所跨越。
就是說在我們初步認識佛法郊酒,了解佛說因緣的時候遇绞,人總是會這個容易粘連實有的存在,就是主體燎窘、客體的真實存在摹闽,不會完完全全的就如佛所說,如是因褐健,如是緣付鹿,如是果報,因緣顯現(xiàn)蚜迅。
那么這里的五種表述舵匾,就是“不常、不斷慢叨、不移”等等纽匙,那么就是從這個“外因緣”變化的時候說其總義务蝠,就是從這個總義上來講呢拍谐,它是這么一個范疇的,是這么一個范圍的。
所以我們來理解“因緣法”的時候轩拨,理解佛說因緣的時候践瓷,這個不要理解錯誤了,不要理解錯了亡蓉。
那么這里這一義呢晕翠,就是指“不移”。
“芽與種別砍濒,芽非種故淋肾,是故不移”,所以不是從因到果有一個東西會帶過去爸邢,沒有帶過去樊卓。從這個事情出現(xiàn)的時候是一個“果”,那么對于前面發(fā)展過程當中杠河,對這個現(xiàn)象碌尔,對這個果產生了作用,產生了影響的券敌,我們叫做“因”唾戚。當“果”出現(xiàn)的時候,“因”已經不出現(xiàn)了待诅,它已經成為“果”的這個事情了叹坦,原先這個狀態(tài)呢不會轉移到這個地方來,是這個樣子的咱士。
那么這個是第三義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