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
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建于隋朝大業(yè)年間(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雹食,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魁兼、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婉徘,開創(chuàng)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廣濟橋
位于潮州古城東門外咐汞,橫跨韓江盖呼,以集梁橋、浮橋化撕、拱橋于一體的獨特風格几晤,是我國古橋的孤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植阴。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蟹瘾,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盧溝橋
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掠手,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憾朴,是北京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造聯(lián)拱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喷鸽。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众雷,后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砾省。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鸡岗,史稱"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zhàn)的第一槍编兄。
洛陽橋
位于洛陽口轩性,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狠鸳。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揣苏,作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碰煌、"種蠣固基法"舒岸,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chuàng)舉。
中國的四大古橋是廣東的廣濟橋(湘子橋)芦圾、河北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俄认。
五亭橋
位于江蘇揚州瘦西湖內(nèi)个少,橋基由12條大青石砌成,橋身為拱圈形眯杏。由3種不同的圈洞聯(lián)合夜焦,共有15孔,孔孔相通岂贩,橋上置有五亭茫经,而且亭之間又以廊相連。
中山橋
甘肅省蘭州一座跨黃河鐵橋萎津,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卸伞,全部建橋材料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zhuǎn)運至蘭州锉屈。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荤傲,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歷時3年建成颈渊。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遂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安平橋
位于福建省晉江縣的安海鎮(zhèn)俊嗽,建于宋代雾家,當?shù)厝怂追Q“五里橋”。橋面由7條绍豁。大石板鋪成芯咧,橋頭有五層六角磚砌成的寶塔一座,此橋為古代跨度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此長橋”的美稱唬党。
鐵索橋
位于四川省瀘定縣城西大渡河上鹃共,以9根鐵鏈鋪以木板構(gòu)成,左右兩側(cè)各安兩根鐵鏈當扶手驶拱,鐵鏈粗如碗口霜浴,每根長150M左右,重約1T蓝纲。
十字橋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約15KM的晉祠之內(nèi)阴孟。橋梁為十字形,建于魚沼之上税迷,又名魚沼飛梁永丝。全橋由立于沼中的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又有柏木斗拱與縱箭养、橫梁連接慕嚷,上鋪十字橋面,兩側(cè)有漢白玉石欄桿毕泌。
風雨橋
坐落在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的林溪河上喝检,全橋為石墩木面瓦頂結(jié)合而成。橋上建有五座寶塔形狀的樓亭撼泛,可以避風雨挠说。整座橋無一鐵釘,全用桁槽接愿题,它斜穿直套损俭、縱橫交錯,十分精致牢固
玉帶橋
此橋位于北京頤和園內(nèi)潘酗,全橋用漢白玉石建成杆兵,拱圈為蛋形,兩側(cè)雕刻精美的欄板和望柱崎脉,通體潔白拧咳、線條流暢。遠望猶如一條玉帶點綴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之上囚灼,被游客稱贊為“海上仙島”
五音橋
位于河北省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骆膝,此橋兩側(cè)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時能發(fā)出叮叮咚咚的悅耳音樂灶体,包羅我國古代聲樂中宮阅签、商、角蝎抽、征政钟、羽五音路克,所以稱此橋為“五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