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參加敦煌研究院兩天的研學團,我和熊哥都被敦煌藝術線描畫行云流水的神韻深深的打感動遏片,特別是我嘹害,回來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撮竿,下定決心要好好研究,爭取再去一次深入探秘石窟笔呀。我還找到了一個香港的慈善機構幢踏,專門定向給敦煌藝術保護項目捐款。
這本書是當時研學團特別附贈的许师。薄薄的一本書房蝉,內容卻特別豐富,涵蓋了敦煌藝術的洞窟微渠、雕塑搭幻、壁畫等各個方面,可以短時間內對敦煌藝術的歷史逞盆、佛教背景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檀蹋,以便后面更深入地領略敦煌藝術的魅力。
第一節(jié) 河西歷史
1. 早期
a. 約四千年前纳击,《尚書》:“竄三苗于三涡樱”,生活在長江流域江淮地區(qū)的三苗部族焕数,由于在中原部落的戰(zhàn)爭中遭遇失敗,被堯舜放逐到河西敦煌一帶刨啸。三苗之后為羌戎堡赔。
b. 戰(zhàn)國~秦,月氏设联、塞種胡善已、烏孫等族在敦煌很活躍
c. 其他移民:從中原遷移而來的隨軍擴疆的家屬和戍邊留下的官兵,匈奴离例、吐蕃换团、回鶻、黨項宫蛆、蒙古等民族
d. “敦煌”地名
i. 西漢《史記》:”始月氏居敦煌艘包、祁連間∫粒“可能是少數(shù)民族音譯想虎。
ii. 東漢應劭:“敦,大也叛拷∩喑煌,盛也忿薇∪雇郑”
2. 漢晉
a. “張騫鑿空”:西漢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躏哩,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經(jīng)大宛揉燃、康居到達大夏故地扫尺,聯(lián)合月氏共擊匈奴,未果你雌。元狩四年(前119年)器联,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到達烏孫赤谷城婿崭,烏孫內亂未果拨拓,副使到達大宛、康居氓栈、大夏渣磷、安息、身毒授瘦。雖兩次出使未果醋界,但開辟了通往西域、中亞的道路提完。
b. ”列四郡形纺、據(jù)兩關“:漢武帝三大戰(zhàn)役重創(chuàng)匈奴(元朔二年的河南戰(zhàn)役,元狩二年的河西戰(zhàn)役和元狩四年的漠北戰(zhàn)役徒欣。設置河西四郡:武威逐样、酒泉、張掖打肝、敦煌脂新,兩個軍事關隘:陽關、玉門關
c. 漢代通往西域的南北二道粗梭,起點均為敦煌
地圖:”河西走廊“
d. 譯經(jīng)大師:竺法護争便、其弟子竺法乘
3. 五涼、北朝
a. 十六國時期
i. 公元四世紀初断医,西晉王朝經(jīng)永嘉滞乙、建興之亂后滅亡,北方先后出現(xiàn)了匈奴孩锡、鮮卑酷宵、羌、漢等割據(jù)政權躬窜。
ii. 其中五涼政權相比中原較穩(wěn)定:前涼浇垦、后涼、西涼荣挨、南涼男韧、北涼朴摊。五涼統(tǒng)治者對學術文化重視,如前涼的張駿此虑、張重華甚纲,西涼的李暠
iii. 中原文人避難西遷、敦煌文化繁盛朦前,大儒如郭瑀介杆、劉昞著書立說,收幾百上千弟子
iv. 佛教活動興盛韭寸,多位譯經(jīng)大師共譯經(jīng)82部春哨,311卷,如曇無讖譯《大般若磐經(jīng)》
v. 武周圣歷元年(698年)恩伺,樂僔忽見金光赴背,在鳴沙山開鑿莫高窟第一個石窟
b. 北朝時期
i. 北魏、西魏:孝昌年間(525-527年)晶渠,北魏在敦煌建瓜州凰荚,東陽王元榮為瓜州刺史。
ii. 北周:敦煌是宇文王朝的西部重鎮(zhèn)褒脯,武帝滅佛對敦煌影響較小便瑟。
4. 隋唐
a. 隋代敦煌
i. 公元585年,隋文帝楊堅滅陳番川,統(tǒng)一中國胳徽。裴矩撰寫《西域圖記》,絲路貿易爽彤。
ii. 大業(yè)五年(609年)隋煬帝西巡河西,會盟西域二十七國與河西缚陷,促進絲路貿易(南北中三路)
iii. 隋代尊佛教為國教适篙,37年開窟94個
b. 唐代敦煌
i. 敦煌的全盛時期,大興水利工程箫爷,保證農(nóng)業(yè)發(fā)展嚷节,中西交通暢通無阻,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空前發(fā)達虎锚。
ii. 武后專尊佛教硫痰,《李克讓修莫高窟佛龕碑》
iii. 莫高窟唐代洞窟278個
c. 吐蕃統(tǒng)治
i.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后窜护,吐蕃占領敦煌效斑,并大興寺廟,未受”會昌法難“的影響柱徙,新開洞窟55個缓屠,重修28個奇昙,完成前代開鑿的9個,速度超越初唐敌完、盛唐储耐。
d. 唐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收復河西滨溉,封為歸義軍節(jié)度使什湘,開鑿71個新窟,續(xù)建和重修了11窟晦攒。
5. 五代闽撤、宋、西夏勤家、元腹尖、明
a. 五代、宋-曹氏統(tǒng)治敦煌140年:914年伐脖,曹議金掌控敦煌地區(qū)的热幔,瓜、沙二及周邊六鎮(zhèn)讼庇;新開洞窟41個绎巨,重修242個
b. 沙洲回鶻崛起
c. 西夏:1036年擊敗回鶻,統(tǒng)治敦煌191年蠕啄。西夏曾是古代黨項羌族政權场勤,唐時受吐蕃排擠,遷移至河套地區(qū)歼跟。
d. 蒙古帝國:公元1227年和媳,成吉思汗攻破沙洲,統(tǒng)治敦煌145年哈街。八思巴于1246年出任忽必烈國師留瞳,喇嘛教薩迦派十分得勢。密宗盛行骚秦。
e. 明朝沙州衛(wèi):明洪武五年(1372年)她倘,馮勝攻瓜、沙二州作箍。正德十一年(1516年)硬梁,敦煌為吐魯番占。嘉靖三年(1524年)胞得,閉嘉峪關荧止,敦煌孤懸關外。
6. 清、民國
a. 清代罩息,雖有重修嗤详,但破壞很多,部分改為道教塑像瓷炮。
b. 民國昌犹,1922年白俄破壞泣懊。1935年,人民集資修建莫高窟九層樓。
第二節(jié) 敦煌石窟總體情況
1. 敦煌石窟-古敦煌郡境內的所有石窟叽粹,包括今甘肅省敦煌市的莫高窟醇王、西千佛洞敌卓,安溪縣的榆林窟遂黍、東千佛洞、水峽口安接,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五個廟翔忽、一個廟等。
2. 敦煌石窟藝術盏檐,是由建筑歇式、雕塑、壁畫緊密結合的綜合體藝術胡野。
3. 主要洞窟介紹
a. 莫高窟材失,位于敦煌城懂啦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硫豆,止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龙巨,綿歷近1600年。現(xiàn)存492個洞窟(不含北區(qū))熊响,保存十六國旨别、北魏、西魏汗茄、北周昼榛、隋、唐剔难、五代、宋奥喻、回鶻偶宫、西夏、元环鲤、清纯趋、民國等時期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3390身,藏經(jīng)洞內保存了4至11世紀的寫本吵冒、帛畫纯命、紙畫、織染刺繡等文物5萬多件痹栖。
b. 西千佛洞亿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黨河岸壁上,因地處莫高窟之西而得名【景ⅲ現(xiàn)存北魏至民國的洞窟12個疗我。
c. 榆林窟,又名萬佛峽南捂,位于安西城南75公里處的踏實鄉(xiāng)境內吴裤,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斷崖上。現(xiàn)存42個洞窟溺健,建于北魏麦牺、西魏、隋鞭缭、唐(大規(guī)模建造剖膳,中唐25窟)、五代缚去、宋潮秘、回鶻、西夏(第2易结、3窟)枕荞、元、清搞动、民國
d. 東千佛洞躏精,位于安溪縣橋子鄉(xiāng)東南35公里峽谷中的河床兩岸,有壁畫鹦肿、塑像的洞窟8個矗烛,主要是西夏、元箩溃、清的密宗佛教石窟
第三節(jié) 敦煌洞窟建筑
1. 洞窟
a. 洞窟前室:敞開式瞭吃、封閉式、甬道式(榆林窟較多)
b. 洞窟主室:
i. 中心塔柱式涣旨,又稱塔廟窟歪架,平面為長方形;前部有“人字坡”屋頂霹陡,橫梁兩端有木質斗拱承托和蚪,模仿中原木構建筑止状,供信眾“禮拜”(同印度支提窟的“禮堂”);后部中心方形塔柱攒霹,供“繞塔”官像怯疤。
ii. Vihara,僧侶修行坐禪的禪窟
iii. 覆斗式,佛殿窟催束,隨唐洞窟基本形制集峦,平面方形,倒斗頂泣崩,后壁或西壁開龕造像少梁,可能模仿古代“斗帳”
iv. 涅槃式,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矫付,意為修真悟道凯沪,成無上正覺,解脫生老病死和輪回之苦买优,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而永享極樂妨马。一般為釋加牟尼涅磐像(臥佛)體態(tài)柔軟、神情如睡夢般安詳和寧靜杀赢。
v. 大佛式
vi. 背屏式
2. 木構窟檐烘跺、殿堂、窟前棧道-以洞窟為主體的附屬建筑
3. 塔脂崔,如莫高窟窟前的土心木檐的亭閣式塔“慈氏之塔”滤淳,建于宋初,我國遺存的孤例砌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