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拴曲,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莘蓿”
6.21:
子曰:“中人以上澈灼,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店溢,不可以語上也叁熔。”
6.22:
樊遲問知床牧。子曰:“務民之義荣回,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叠赦【月恚”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除秀,可謂仁矣∷憷”
注:“知”通“智”册踩,見《論語集釋》。
6.23:
子曰:“知者樂水效拭,仁者樂山暂吉。知者動胖秒,仁者靜。知者樂慕的,仁者壽阎肝。”
注:“知”通“智”肮街,見《論語集釋》风题。
精 華 解 讀
知之、好之嫉父、樂之:為學有三重境界
為學有三重境界:①知之者:努力求學沛硅,可以做到勤勉,但并不是發(fā)自本心绕辖,甚至有可能是不得已才努力學習摇肌;②好之者:因為對某件事產生了好奇心,有興趣才去學仪际;③樂之者:把學習當作日常围小,把求知當作人生的目的,甚至可以說“一天不學習渾身難受”树碱。你做到了哪一層呢肯适?
原 句 譯 文
6.20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又不如以學習為快樂赴恨≌钊ⅲ”
6.21 孔子說:“中上等天賦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學問伦连;中下等天賦的人雨饺,不可以同他討論高深的學問』蟠荆”
6.22 樊遲問智额港,孔子說:“做事順應民心,尊重鬼神卻敬而遠之歧焦,這就算明智了移斩。” 又問什么是仁绢馍,孔子答:“吃苦在前向瓷,享受在后,這就算仁了舰涌〔危”
6.23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瓷耙;明智的人好動朱躺,仁慈的人好靜刁赖;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长搀∮畛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