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目前不僅僅是一個哲學問題萧锉,也是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注意我們所關注的意識和靈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献宫,有些人會覺得人的意識就類似于靈魂的那種概念息裸,如果還是有人相信在《十萬個為什么》里人的靈魂有21克這種偽科學那就很荒謬了。靈魂應該屬于宗教概念岭洲,最早靈魂的提出是想證明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宛逗,因為人有靈魂而動物沒有,這就是我們比動物高級的原因盾剩。到了現(xiàn)代這種理論已經完全站不住腳了雷激,人們找遍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沒有發(fā)現(xiàn)區(qū)別人與動物至關重要的靈魂。
意識就不一樣了告私,我們可以肯定的說我們自己有意識屎暇,而且一些動物同樣擁有。當然也有詭辯者說:我們除了知道自己有意識之外驻粟,無法確定其他東西是否具有意識根悼。不同學科對意識的定義也總有不同⌒滓欤現(xiàn)代心理學界對意識的理解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意識概念認定挤巡,意識是賦予現(xiàn)實的心理現(xiàn)象的總體剩彬,是個人直接經驗的主觀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知矿卑、情喉恋、意三者的統(tǒng)一。狹義意識概念則指人們對外界和自身的覺察與關注程度母廷。
那么問題來了轻黑,關于意識有兩派完全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哲學家認為意識總是和物質對立的琴昆,因此意識肯定是非物質的氓鄙。大部分生物學家表示不贊同,認為意識肯定也是有物質基礎的业舍。
哲學家們很喜歡把世界分成精神上的世界和物質上的世界《独梗現(xiàn)代哲學之父笛卡爾是二元論的忠實擁護者。
馬克思通過從黑格爾那繼承下來的辯證法來看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勤讽,馬克思說: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蟋座,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脚牍。存在是第一性的而意識是第二性向臀。可以看出馬克思認為意識是與存在是對立且聯(lián)系的诸狭。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也說:意識是一種非實體的名稱券膀,它沒有在第一原理中占一個席位。那些至今仍舊死死擁抱它的人驯遇,不過是在死死擁抱一個回聲芹彬。
他否認意識具有實體,只有直接經驗到的才最真實叉庐。因此我們的記憶也就是被外在事物經驗的一種習慣舒帮。而法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柏格森卻認為這種習慣不包含以往事件的意識,不算是真的記憶陡叠。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事件都會被記住玩郊,但常常只有有用的事物才進入意識。他得出的結論是:真記憶不是腦髓的功能因此精神和物質一樣必然是一種實在枉阵。
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總體上是偏向唯物主義的译红,其中物理主義或是還原主義大行其道,認為一切自然界的現(xiàn)象都可以還原成物質或者物理現(xiàn)象兴溜,那么物理法則同樣適用于意識現(xiàn)象侦厚。
從我淺薄的生物學知識來看耻陕,現(xiàn)代生物學認為記憶的形成和神經突觸形成有關。我們大腦發(fā)出的每一個指令也是通過生物電流傳遞到身體各處刨沦。我們的大腦每天都要處理無數(shù)的生物電流信號诗宣,這些電流傳遞著痛苦、愉悅等復雜的主觀情緒已卷,現(xiàn)在甚至可以通過注射藥物或電刺激來控制人的主觀感受梧田。生物學家相信淳蔼,在這無數(shù)的生物電流中匯聚成了所謂的“意識之流”侧蘸,因為大腦的電磁場與意識息息相關。即使不是這樣鹉梨,那么控制我們思想的意識也肯定是實在的物質讳癌,或者說是基于一定的物質基礎。很遺憾的是存皂,人類至今也沒有找到意識起源在什么地方晌坤,也不知道這些生物電流如何構成意識之網。
因此也出現(xiàn)大腦內存在高維空間等一些假說旦袋,這個太過玄幻骤菠。
生物算法假說認為意識就是一種可以自我進化的生物算法,這與人工智能相對應疤孕,承認意識類似于軟件商乎,是非物質的。更有甚者認為意識只是大腦處理信息的副產物祭阀,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取決于大腦的復雜程度鹉戚,因此大腦復雜程度越低就越不可能產生意識思考。由此而產生的推論是专控,任何足夠復雜的信息處理系統(tǒng)都會產生意識抹凳,那么由人類構建的復雜的互聯(lián)網系統(tǒng)會不會產生意識呢?幸運的是人類目前無法用計算機模擬出人的意識伦腐,意識之謎仍然未解赢底。
單神經元理論認為每個神經元都有獨立的的意識,神經元間能夠傳遞和交流信息柏蘑,但是如果每個神經元都有獨立的意識幸冻,那么我們何以形成唯一而一致的感覺?這或許倒是可以解釋我們多面的人格以及很多自相矛盾的想法辩越。
即使神經元沒有直接相連嘁扼,也可以彼此間相互交流。于是這就不得不讓人聯(lián)想到“量子糾纏”黔攒,相互關聯(lián)的粒子間神秘的超距作用趁啸。
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 ( UCSB ) 著名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 Matthew Fisher 就篤信强缘,人的意識、記憶和思維是量子糾纏的不傅,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旅掂。那怎么證明呢?
他說我一定要在實物上證明,要尋找量子糾纏的實體访娶。很多科學家找了很長時間商虐,發(fā)現(xiàn)神經細胞里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 10-13秒崖疤,遠遠小于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時間秘车。但是他通過理論的實踐,以模擬的方式找到了劫哼,正在進行實驗驗證叮趴。
因此人們所說的第六感還有心靈感應是不是也極有可能是量子糾纏導致的呢?
隨著量子力學的發(fā)展权烧,我們對物質的研究從宏觀到微觀再到超微觀眯亦,因此我相信大腦或者身體中有一些目前我們無法看清的結構,畢竟我們對蛋白質的觀察也僅限于三維結構而已般码。而這對于意識來源問題既是一個機遇同時又是危機妻率。隨著我們對微觀世界的深入研究,最后可能發(fā)現(xiàn)我們以為的物質世界的最小微粒竟然不是物質板祝,也會對世界的物質性大大的削弱宫静,使意識又重新回到非物質的基礎上了。
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是:物理學不斷削弱物質的物質性扔字;心理學不斷削弱精神的精神性囊嘉。
參考文獻:
1、? 羅素. 西方哲學史[M]. 重慶出版社2015.
2革为、?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M].中信出版社2017.
3扭粱、? 施一公.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2017.
4、《意識心理世界的科學重建與發(fā)展前景》.《南京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