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北宸一塊聽聽寫作課——阻礙我寫作的理由
先對自己的狀態(tài)做個界定乏冀,我其實是沒有過幾次真正意義上的寫作體驗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輸出也都是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做的寫作洋只,所以阻礙我寫作的一個最大障礙是我從來沒有把寫作看作是工作生活的必需辆沦,或者說沒有真正意識到寫作對自己的意義。
今天的文章應該算作是兩次作業(yè)的集合识虚,我必須先想清楚寫作到底對自己意味著什么肢扯。
從工作角度看,出于工作需要每年都得寫一兩篇完成任務的論文担锤,雖然是應付差事蔚晨,但仔細想想其中的收獲還是有的,至少會像師北宸老師所說的那樣倒逼自己輸入。在做論文時铭腕,我至少得讀上十來篇相關論文银择,還要好好檢索自己的工作經(jīng)歷整理出可用的案例來充實自己的論文,這個過程無形中是在提升自己累舷,只是以前出于應付工作沒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意義浩考。
從生活角度看,我出于自發(fā)去寫作的時間就更少了被盈,但最近的一次寫作讓我認識到寫作其實可以通過梳理思緒和自己對話析孽,找到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省和自我成長的方法只怎。
那么袜瞬,到底是什么阻礙我去寫作呢?
首先是懶惰尝盼。一開始我以為是缺乏輸入導致沒有寫作素材吞滞,因而遲遲無法下筆佑菩,但仔細追究根源還在“懶”上盾沫。
缺乏耐心去閱讀是一大原因,尤其是工作方面的專業(yè)論文殿漠、書籍總覺得枯燥乏味赴精,因而懶得去讀,也因為沒有專業(yè)理論的提升绞幌,自己的認識一直處于較淺層次也就沒有辦法總結輸出新內容蕾哟。
懶于思考。在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問題讓自己困惑莲蜘,當時雖然找到了一些方法應對谭确,效果有時并不盡人意,但因為懶得深究也就得過且過票渠,現(xiàn)在想想如果自己再深究一步逐哈,無論是找專業(yè)論文、著作或是請教前輩等等问顷,都會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昂秃,而對這些問題的梳理和解決就可以形成很多有價值的輸出。
其次是習慣拖延杜窄。這一點我也必須認真反思自己肠骆。因為從上學開始這個拖延癥就一直伴隨著我,但也許是一直以來對我的影響不至于那么“致命”塞耕,所以雖然意識到要改正可是一直在拖延中蚀腿,連改正拖延的行動也在拖延中想想自己有多可笑。這么看來有些作家的寫作怪癖也許就是自己行動的開啟按鈕扫外,觸碰它就開啟了自己的寫作模式莉钙,所以我也應該想想有什么樣的方式給自己設定一個行動按鈕纱注。
再次是缺乏觀察,昨晚聽師北宸老師講到他觀察主持人言行舉止時胆胰,我才意識到參與活動或者往大了說在工作生活中狞贱,你不僅是一個參與者你也可以是一個觀察者,跳出一種視角看問題同時細致感知其中的細微變化蜀涨,做那個見微知著的人瞎嬉,這不就是我一直知道可就是欠缺別人用言行警醒我應該行動去做的事情嗎。同時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行事習慣厚柳,有這種認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習慣讓自己去這樣行動氧枣。有了這種習慣也就有了捕捉靈感的工具,它就像給自己織起一張網(wǎng)一樣别垮,當我們在與人溝通便监、行為處事時,打開觀察者的視角碳想,就能洞見自己和他人的細微感受和變化烧董,而不至于讓這些細節(jié)隨時間一起溜走,此外觀察者視角在事后反思回顧時也更能從客觀胧奔、全局的視角來復盤整個過程逊移,這樣的反思、總結或許更有意義龙填。
如果沒有以上這些總結輸出的過程胳泉,我的認識也許還很淺層,行動的動力也不會被觸發(fā)岩遗。所以寫作本身就是促使自己思考扇商、重塑思想進而影響行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