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踩身,從本質上來說是來自于人的恐懼心理邓厕。
在“控制欲”強的父母眼中:掌控可以獲得某種安全感重父,而失控就意味著不安全感挤牛,而不安全感就極易引發(fā)恐懼。
試想一下呵恢,如果你正在開車鞠值,突然發(fā)現(xiàn)剎車失靈了,你會不會感到恐懼渗钉?
去外地出差彤恶,錢包、手機鳄橘、身份證都丟了声离,身無分文的你,又處于異地他鄉(xiāng)瘫怜,你會不會感到害怕术徊?
我想很多人都會擔心、害怕鲸湃,因為這些突發(fā)事件讓自己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tài)弧关。
從小到大,在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外界事物時唤锉,父母起到了一個監(jiān)護的作用世囊,我們也一直被父母無形地“控制”著。
在嬰幼兒時期(0~3歲)窿祥,父母的這種“控制”完全等同于“關愛”株憾。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大腦發(fā)育還不夠完全,沒有什么自主意識晒衩,所以基本上是完全依賴于父母的“關愛”嗤瞎。
當我們處于兒童期的時候(3~15歲),這種“控制”可以理解為“引導”听系。在這一階段贝奇,父母會開始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道理,也會讓孩子接受學校教育靠胜,讓孩子理解最基本的生活常識掉瞳,以及幫助孩子形成對這個社會最基本的認識。
在這一階段浪漠,比較能體現(xiàn)出父母“控制欲”的行為陕习,可能就是強迫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雖然孩子會有反抗址愿、抵觸的情緒该镣,但最終還是敗于父母的強大的主導權。
在少年時期(16~21歲)响谓,這個階段也是孩子處于叛逆期损合,父母在這一階段的“控制”可以成為“教育”省艳。一方面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另一方面又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嫁审。雖然孩子會對父母產(chǎn)生“管太多”和“不理解”的情緒拍埠,但由于自身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經(jīng)驗完全不足,所以即使想反對父母土居,也說不出自己合理的理由來。
即使吵架嬉探,也不過是發(fā)泄一些情緒罷了擦耀。
在成年時期(22歲以后),這種控制欲引發(fā)的矛盾和沖突涩堤,才會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全面爆發(fā)眷蜓。在十幾年的學校教育中,孩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三觀”胎围,對父母的那套教育理念和對社會現(xiàn)象的思考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認知吁系。
在這個時候,最突出的矛盾在于:小到對工作和伴侶的選擇白魂,大到對買車買房和生活方式的干預汽纤。
我們想找個彼此相愛的人共度余生;當我們想要有個家的時候福荸,我們才會有結婚的念頭蕴坪;當我們想有個寶寶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著備孕敬锐。
可父母會這樣想:一定得找個家庭條件好的人家結婚背传;趕緊生娃,趁媽媽還年輕台夺,可以幫你們帶帶孩子径玖;趁爺爺奶奶還在,趕緊生孩子颤介,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孫子梳星。
在這個時候,當我們感受到壓抑滚朵、不自由丰泊,甚至想要掙脫他們的控制的時候,他們會突然產(chǎn)生一種失控感始绍、一種不安全感瞳购、甚至是一種恐懼感。
于是他們會想盡各種辦法亏推,例如威脅学赛、恐嚇年堆,或者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希望重新獲取對我們的掌控盏浇。
另一方面变丧,在父母的潛意識中,他們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xù)和理想的寄托绢掰。更有甚者痒蓬,當夫妻關系不和諧,或者感情走向破裂的時候滴劲,孩子還會成為他們填補內心空洞和安全感缺失的一種工具攻晒。
那具體該如何擺脫有極強“控制欲”的父母呢?
①班挖、物理隔離
這一招是最直接鲁捏,也是最快速的方式。也就是說在有經(jīng)濟條件的情況下萧芙,搬出去自己住给梅,跟父母保持一定的距離。
雖然不能完全擺脫父母的控制双揪,但絕對會減弱他們對你人生和事業(yè)的干預动羽。
②、劃清界限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渔期,是個重親情曹质、但缺乏界限感的社會。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擎场,首先就是要劃清界限羽德。即我們作為成年人,應該要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迅办,為自己的選擇買單宅静。
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站欺,守好自己的邊界姨夹。
③、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之所以會各種擔心矾策,原因還在于他們覺得我們還是個孩子磷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能承擔得起一個成年人的責任贾虽,要讓父母覺得你完全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逃糟,而且自己也可以經(jīng)營好自己的人生。
④、學會跟父母溝通
如果父母提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绰咽,學會果斷地拒絕菇肃。
例如,父母提出想搬過來跟你一起住取募,這個時候琐谤,你可以明確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要么明確地拒絕玩敏。
要么可以允許住一小段時間斗忌,等事情忙完了就送他們回老家。
我相信當你有足夠的經(jīng)濟能力養(yǎng)活好自己的小家旺聚,以及解決好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织阳,他們會完全放心你自己去做你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