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惰说,伊麗莎白牛頓在斯坦福大學通過研究一個簡單的游戲而獲得了心理學博士學位性誉。在這個游戲中,她把參與者分為兩種角色“敲擊者”和“聽眾”或链。敲擊者拿到一張25首名曲的單子,例如《祝你生日快樂》和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档押。每位敲擊者挑選一首澳盐,把節(jié)奏敲給聽眾聽(通過敲桌子)。聽眾的任務是根據(jù)敲擊的節(jié)奏猜出歌曲(另外令宿,如果身邊有聽眾叼耙,這個游戲在家里玩很有意思)。
? ? ?這個游戲中聽眾的任務很艱巨粒没。在伊麗莎白的實驗過程中筛婉,人們敲出了120首曲子的節(jié)奏。聽眾只猜出了2.5%的曲子:120首中的3首癞松。
? ? ?但這就是實驗結果值得作為心理學論文題目來研究的地方爽撒。在聽眾猜歌曲名前入蛆,伊麗莎白讓敲擊者預測聽眾猜對的概率。他們預測概率為50%硕勿。
? ? ?敲擊者傳遞的信息40次中才有一次被理解哨毁,但是他們認為兩次中就有一次,為什么呢源武?
? ? ?當一個敲擊者敲打的時候在塔,她聽到的是她腦子里的歌曲嵌溢。來吧场斑,你可以自己親自來試試慌闭。你不可能避免在腦中聽到的曲調。同時查排,聽眾聽不到那個曲調----他們所能聽到的只是一串分離的敲擊聲凳枝,就像一種奇怪的摩爾斯式電碼抄沮。
? ? ?在實驗里跋核,聽眾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辨出樂曲,敲擊者會對此感到震驚:難道不是很明顯就能聽出來嗎叛买?當一個聽眾把《星條旗永不落》猜成《祝你生日快樂》時砂代,敲擊者的想法可能是:你怎么會這么蠢呢?
? ? ?做一個敲擊者很難率挣。問題在于敲擊者已擁有的知識(歌曲題目)讓他們想象不到缺乏這中知識會是什么情形刻伊。當他們敲擊的時候,他們不能想象聽眾聽到的是那些獨立的敲擊聲而不是一首曲子椒功。這就是“知識的詛咒”捶箱。一旦我們知道某樣東西,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很難想象不知道它是什么樣子动漾。我們的知識“詛咒”了我們丁屎。對于我們來說,向他人傳遞我們的知識變得很困難旱眯,因為我們不易重造我們聽眾的心境晨川。
? ? ?敲擊者/聽眾實驗每天都在世界各地重演。
? ? ?需求分析師删豺、客戶共虑、開發(fā)、測試人員都可以看成敲擊者和聽眾呀页。這些群體之間需要持續(xù)不斷的溝通妈拌,但如同敲擊者和聽眾一樣,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蓬蝶。
? ? ?文檔如何寫供炎,寫到什么樣的程度渴逻?這些問題多多少少都有困惱著需求分析師們,因為他們的腦中有一首讀者聽不到的曲子 音诫。作者與讀者之間是信息不對稱的惨奕,如果作者了解讀者的能力水平(“重造聽眾的心境”,對于同一個ABU內的成員竭钝,通過觀察梨撞、訪談等手段都很容易了解到的 ),自然而然就會妙筆生花香罐。
? ? ?當然卧波,我們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式,提升讀者的閱讀能力庇茫。如果文檔閱讀者們具備需求分析師們擁有的業(yè)務知識港粱、系統(tǒng)知識,類似這樣的描述“財務經理要查看逾期欠款的客戶”或這種“從認購表旦签、合同表提取權益人信息查坪,過濾條件 認購或合同下有應收款的余額不為0......”。相對于后者來說宁炫,前者偿曙,需求分析師少寫了很多(減少了寫錯的概率,寫得多錯的多不是嗎羔巢?)望忆,客戶也看得懂(采用用戶故事方式來編寫,利于確認需求)竿秆、讀者看得也爽(不用去讀這些蹩腳的結構化語言启摄,自己具備將業(yè)務知識轉化為系統(tǒng)功能的能力),也可以規(guī)避團隊協(xié)作中反復溝通確認幽钢。
? ? ?總之歉备,寫文檔的兄弟們,為了少點苦逼搅吁,想辦法去對抗知識詛咒吧威创!
推薦兩本書:
《讓創(chuàng)意更有黏性》
《用戶故事與敏捷方法》
題外話:
?????當推行敏捷開發(fā)時,ABU內有多少成員搞得清楚敏捷開發(fā)呢谎懦?又有多少人看過《Scrum精髓》或其他相關書呢肚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是很難堅持下界拦。特別是在有外在壓力的情況下吸申,目前看到的現(xiàn)狀也確實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