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親朋好友問我花椭,你研究搞了這么些年忽匈,自己最得意的工作是什么?我還真不好說矿辽。既往不戀丹允,總是覺得下一個才應該是更讓自己滿意的。
也可能我的興趣過于廣泛袋倔,涉獵的領(lǐng)域有些雜雕蔽。敝帚自珍,真正讓我滿意的成就為數(shù)不多宾娜。
倒是最近有一項工作在IBM的CASCON年會上獲得了十年來最有影響的論文獎批狐,在此值得一提。驚喜之余,卻讓我反思嚣艇,為什么恰恰是這個論文承冰,而不是其他幾個自認為更拿得出手的工作得獎呢?
這篇獲獎?wù)撐牡念}目是“需求驅(qū)動地設(shè)計自治應用軟件“(Requirements-Driven Design of Autonomic Application Software")
http://oro.open.ac.uk/7781/
十年前食零,正值IBM推崇自治軟件的時候困乒,學術(shù)界各路英豪對自治軟件的理解不盡相同。有的從資源管理優(yōu)化的角度贰谣,有的從自動化控制的角度娜搂,把側(cè)重點放在降低對人的要求,或者是替代人做戰(zhàn)略管理決策來思考怎樣更好地處理軟件操作管理的復雜性吱抚。
我那時候的出發(fā)點是:既然軟件的復雜性更多地來自于應用而不是底層操作系統(tǒng)涌攻,(注意!2006年當時大家對微軟的辦公軟件Bloatware頗有微詞频伤,但是Apple的AppStore還沒有啟動)為什么不能讓自治性作為解決需求復雜性的方案,對需求目標模型的多樣性加以刻畫和描述呢芝此?
這個思想火花正好迎合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憋肖,也在軟件工程的學術(shù)界掀起了一點小小的波瀾。這一年婚苹,自治和自管理(Self Adaptive and Managing Systems, SEAMS)國際會議正式啟動岸更,到今年也是正好十年。
對我自己的學術(shù)研究而言膊升,這篇論文確實開創(chuàng)了一片新天地怎炊。我在多倫多大學助導的最后一個博士,到英國后指導的第一個博士廓译,到母校(復旦大學)合作指導的博士生评肆,都在這個領(lǐng)域耕耘,獲得了一些學術(shù)成果非区,大家有興趣的話以后我會進一步嘻話瓜挽,可能也請他們講一講。
話又說回來征绸,十年前我自己對哪個研究方向會有更大成就是沒有預見到的久橙,這恰恰是研究這個職業(yè)的魅力所在。也許只有慢慢流淌的時間能夠悄悄地確認大的趨勢管怠∠裕“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我們可以皓首窮經(jīng)多年渤弛,不必計較一時的短長祝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