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如何解釋陷虎?
孩子的個性如何形成到踏?
回歸到人,教育界對于這兩個問題的探討尚猿,古今一直存在窝稿,無論是從自成一派的體系,還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谊路,每個從教者或者研究者讹躯,都有自己的解讀。我也帶著這兩個問題,參與到三天的山水師資培訓中潮梯,最后驚訝的發(fā)現骗灶,有關人智學的發(fā)展,以及華德福教育的實踐理解秉馏,如今在這個山水學校更新到令人佩服的地步耙旦!這種“與時俱進”的魅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萝究。
01/順身體而為
什么讓我們變得“特別”免都?“不一樣”的孩子應該被如何看待?
肖健寧老師說“我們所實踐的教育認為帆竹,孩子個體從受精卵開始本身就是有所不同的绕娘,這種‘精神胚胎’在童年就呈現出不同的氣質類型,具體包括火相(膽汁質)栽连,水相(黏液質)险领,風相(多血質)和土相(抑郁質)∶虢簦” 這“四個氣質”的說法绢陌,我并不陌生——像火一樣沖動激情,像風一樣多變熱情熔恢,像水一樣穩(wěn)實自滿脐湾,像土一樣沉穩(wěn)向內。
我們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的呈現叙淌,顯然我們也都知道秤掌,氣質沒有好壞之分。但實際上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凿菩,很少人做到“一碗水端平”机杜,也很少人知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氣質跟孩子工作——
在孩子出生的頭7年帜讲,孩子還在與自己所在進駐的這具身體和生活在磨合衅谷,大約在八到九歲才開始展現出他們真正的氣質類型。
山水老師順勢而為似将,對于“火孩子”获黔,給予一定的挑戰(zhàn),引導向善的力量在验;對于“風孩子”玷氏,愛他,讓他愛腋舌,創(chuàng)造機會盏触,讓他想象和發(fā)揮;對于“水孩子”,包容他赞辩,讓他分享雌芽,體驗各種興趣;而“土孩子”辨嗽,同情他的感受世落,不要嘲笑他敏感或者比其他人豐富的情感。
在培訓的各種體驗和例子中糟需,我們哭笑不得屉佳,試圖扮演不同的氣質,或是小孩洲押,或是經典人物角色武花,或是一只蚊子,試圖站在“氣質”的外圍杈帐,卻又不能脫離本身的個性髓堪,這是為什么呢?
回到定義娘荡,身體與個性的結合呈現出“氣質”干旁,只有當“我”與物質身體部分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獨特的人炮沐,成為有性格特征的人争群。這也意味著,身體物質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大年,而身體也常常被我們忽視换薄。
老人的身體與年輕人的身體,嬰兒的身體與少年的身體翔试,健康人的身體與生命人的身體轻要,慢性病的人與急性病的人的身體……如果身體分類,要怎么分類垦缅?如果人的一生要給身體排階段冲泥,應該怎么分階段呢?
02/感官世界壁涎,真實的世界
史丹勒提出的身(意志will)凡恍、心(感受feeling)、靈(靈性spiritual)發(fā)展怔球,身的感官讓我們體驗到真實的感覺嚼酝,使我們更確定一些事情,進入靈性的感官則需要身的感官來引導竟坛。為此他賦予真闽巩、善钧舌、美的教育方向和內容,我也從山水的學校氛圍建設中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氣息涎跨。
0-7歲初級感官:自我感知
觸覺——邊界感延刘,安全感,分離感
生命覺——準確感知生命狀態(tài)六敬,有意識碘赖,有痛苦
運動覺——自我表達,只有運動外构,才有表達普泡。
平衡覺——空間感知,和諧統(tǒng)一审编。
7歲以前的孩子生命狀態(tài)是不穩(wěn)定的撼班,他們的狀態(tài)就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怎么樣來發(fā)展好這些感官呢垒酬?
曹娟老師說砰嘁,只能通過體驗。除了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勘究,還要注意多在兩極進行體驗矮湘。
體驗力量的消耗,體驗“吃苦“口糕,這是一個極缅阳,而體驗飽滿,多元豐富的體驗景描,發(fā)自肺腑的開心滿足十办,這是另一個極。
課間討論的時候超棺,參加的父母或老師向族,無不對養(yǎng)育細節(jié)頭疼:7歲以前孩子到底吃多少為之飽?孩子看起來吃了很多還要吃怎么辦棠绘?中午睡不睡午覺件相?睡午覺前看故事書看到超時間怎么辦?孩子吵著要玩電子產品怎么處理弄唧?……滔滔不絕适肠,陷入孩子的需求和成人的需求當中。
“幫助孩子在兩極中找到中間狀態(tài)候引,讓孩子獲得喜悅和幸福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敦跌,我們看到有的孩子過胖澄干,有的孩子沒精力逛揩,有的孩子生命狀態(tài)是很鬧騰的……成人需要構建養(yǎng)育的節(jié)奏,需要跳出來麸俘,站在孩子的視角辩稽,相信孩子身體感知層面,去滋養(yǎng)孩子的感官从媚。
我問在一線教學的李老師逞泄,在小齡階段怎么建立階段性的適宜規(guī)則與邊界?
快到7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喜歡挑戰(zhàn)規(guī)則拜效,遇到不能在規(guī)則范圍內進行的孩子喷众,成人要幫助他,有時候需要更多的是一對一的處理紧憾,找到源頭到千,對癥下藥。正如她給我們主講的觸覺內容一樣赴穗,“三歲以前定終身“憔四,這個說法話糙理不糙,對于觸覺的建立般眉,0-1歲了赵,尤其是7個月前,如果沒有發(fā)展好甸赃,對后來的感官發(fā)展是不可逆的斟览。
李老師當時還在吃飯,我坐在她對面辑奈,聊到關于現今自閉癥兒童越來越多的情況苛茂,我們都有同感,一個班里鸠窗,或者兩個班里妓羊,都會有一個到兩個自閉癥兒童,對于這樣的孩子稍计,李老師說她認為愛是放在第一位的躁绸,同時要跟家長一起找到源頭,到底是哪個基礎感官沒有發(fā)展好臣嚣,只有找到方案净刮,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她曾經的一名有自閉癥傾向的學員不能吃有小麥的食物硅则,學校一開始沒有提供非麥食物淹父,所以他不吃午飯,在班上專注于玩蹦跳怎虫,可以玩很長一段時間暑认,但如果有人中斷他困介,他就會爆開。后來與父母溝通之后蘸际,允許他從家里帶非麥的食物座哩,他中午開始吃飯,但仍然不在班級范圍內吃飯粮彤,李老師允許他這樣做,不僅如此导坟,在班級旁邊屿良,離孩子們玩耍的地方有點距離的空地乍迄,單獨放了一個蹦跳床管引,這樣他玩的時候,就可以沒有人影響他……打開孩子的狀態(tài)和硬化孩子的狀態(tài)漾狼,往往就在于你給到孩子怎樣的感官發(fā)展支持似踱。
我很好奇李老師如何處理班級氛圍建設的哮独?如何讓其他孩子也接納他?她說老師的堅定非常重要分飞,老師要清晰為什么這樣做浸须,認為這樣做是合理的,堅守底線,底線前人人平等。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從周圍孩子入手梢灭,而是老師的規(guī)則統(tǒng)一與堅定執(zhí)行义屏。
7-14歲中級感官:“我”與別人
嗅覺——直覺力,判斷力
味覺——自主權财喳,決定權
視覺——思考的本質
溫度覺——感興趣
無論你是否察覺察迟,心靈的感受都是浸潤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如果父母關門吵架耳高,孩子也是會“嗅到”的扎瓶,如果過早地吃酸吃咸,會過早喚醒泌枪,吃不到鮮味概荷,如果吃不了“苦味”,意志上很難“吃苦”碌燕,如果你一直打開眼睛看東西误证,腦袋會很疲憊继薛,如果得不到回饋,我們就會有冷漠的感覺等等愈捅。
中級感官關系到我們的情感性遏考,勾起心靈的感受。當“我“與他人發(fā)生聯(lián)結蓝谨,你會發(fā)現灌具,中級感官給我們的啟發(fā)是,首先是發(fā)展好自身的自主性和判斷力譬巫,但實際上”聞到花香“咖楣,”吃到味覺豐富層次的食物“,“看到會動的畫面”芦昔,“收到溫暖的反饋”等等因為物質世界豐富發(fā)展而變得越來越難诱贿,這些中級感官在遭遇著不斷的刺激,我們的直覺力咕缎,判斷力在不斷地被破壞珠十,何談個性化的發(fā)展?孩子要如何與別人“不一樣”锨阿?
當我們說一個人有“品味”的時候宵睦,說的是人的“味覺”,因為人可以決定吃多少墅诡,吃什么壳嚎,那要怎么發(fā)展出良好的品味呢?
我們討論羅列出一大堆建議末早,不如老師高度總結概括的兩個字:咀嚼烟馅。
現在生活的感官超載令我們感到空虛,甚至渴望更多的刺激然磷,我們只有反復咀嚼郑趁,細細品嘗,才能保護直覺力姿搜,才能慢慢形成個人風格寡润。
14-21歲高級感官:他人的世界
自我覺:沒有“自我“的自我,與對方的自我坦誠相見
思想覺:語言無法表達致份,語言背后的想法
語言覺:拋棄語言变抽,情緒,進去他人的內在
聽覺:掙脫束縛,掙脫音符绍载,去聆聽
進入他人的世界诡宗,老師說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無聲勝有聲——
沒有“自我”击儡,只有他人的“自我”塔沃,感知他人沒有“語言”的想法,沒有語言的“語言”曙痘,沒有音符的聆聽世界芳悲,這樣以真誠立肘,和諧統(tǒng)一的人性交流边坤。
感官世界編織的這張人際關系之網,自然界透過十二感官來滋養(yǎng)我們谅年,我們也從中了解自己所擔負的責任茧痒。
培訓期間,我不斷被這里的自然之美感動融蹂,午飯休息時刻旺订,走在林子里一路的木棉花下……
此刻只聽得見不時跌落的木棉花,我沒有打準備看的書超燃,只是等待区拳,思考,傾聽……
“知識可以分享意乓,智慧無法被分享樱调,它可以被發(fā)現,被體驗届良,時間并不真實存在笆凌,世界與永恒,苦難與極樂士葫,善與惡的界限皆為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