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理性人”的設定,得到與失去箱季,都是在“利益”這個尺度上的加減法而已,它們應該共享一個計數(shù)器棍掐。但實際上藏雏,我們對待“失去”比“得到”更加敏感。
1?心理賬戶理論作煌。同等數(shù)量的“損失”所引起的價值損害掘殴,要大于同樣數(shù)量的“收益”所帶來的價值滿足。它由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薩勒提出粟誓,也有一個更常見的說法奏寨,就是“損失厭惡定律”。
薩勒做過一個調查實驗:如果對一組人員告知鹰服,他們得了一種病病瞳,有萬分之一概率會死亡,現(xiàn)在有一種特效藥可以馬上治愈這種疾病悲酷,人們愿意花多少錢套菜。然后對另一組人告知,現(xiàn)在試驗一種口服產品舔涎,吃下之后會有萬分之一的概率死亡笼踩,人們愿意得到多少報酬才會嘗試產品。結果表明亡嫌,第一組愿意花幾百美元治病,但第二組要數(shù)萬美元才愿意嘗試風險產品掘而。從理性角度來看挟冠,其實它們都代表“萬分之一的死亡率”,但人們對其判斷卻大不相同袍睡。因為第一種是“收益”知染,第二種是“損害”。
類似的話術我們常常會在媒體宣傳和商品廣告上看到斑胜。比如某些殺毒軟件會“警告控淡,不及時查殺電腦會有風險”嫌吠,而非“提示,查殺能提高電腦安全性”掺炭,就是利用了這種效應辫诅。
1-1推論,“少量多次”帶來的心理影響比等量的“一次性”刺激更大涧狮。因此將一系列的好事分階段宣布炕矮,可以帶來更大的滿足感。比如員工加薪者冤,三次分別加1000比一次加3000能帶來更大的愉悅肤视。畢竟“錢”是一方面,而“加薪”本身涉枫,包括其背后蘊含的“尊重和重視”又會帶來額外的喜悅邢滑。三次加薪享受了三倍的“加薪體驗”,雖然并不能享受三倍的金錢收益愿汰。送禮也是一樣殊鞭,少量多次的禮物更容易加深彼此感情。同理尼桶,壞消息就不應“分段告知”操灿,就不需要承受過多實際損失之外的“精神損失”。
1-2?推論泵督,多做對的事不如少做錯的事趾盐。基于損失厭惡的規(guī)律小腊,做一件錯事救鲤,或許需要再做三四件對的事情才能彌補過失。而如果只做一兩件對的事秩冈,其他方面平平淡淡本缠,則可以得到更高的評價。
2?拆屋效應入问。許多人都熟悉魯迅于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中的一段話:“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丹锹、折中的、譬如你說芬失,這屋子太暗楣黍,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棱烂,但你主張拆掉屋頂租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天窗了×ㄖ危”概括為秃踩,面對極不合理的要求,人們往往會放棄原本合理的標準业筏,轉而妥協(xié)地接受“相對合理又相對不合理”的折中選項憔杨。
在買賣和商談過程中的討價還價最能體現(xiàn)這個效應。商家加價再打折驾孔,會讓人更有購買欲望芍秆。買東西付出金錢,會讓人覺得是“損失”翠勉,而遇到“優(yōu)惠”妖啥,就仿佛損失減少了,令人愉悅对碌。而如果沒有“優(yōu)惠”的過程荆虱,將商品直接定在最終價位上,就只會讓人感覺“損失”朽们,而沒有“損失減少”的感覺了怀读。
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原本人們認定正常的“合理狀態(tài)”是默認狀態(tài)骑脱,設定數(shù)值為0菜枷,因此面對“少量損失”的選擇,比如“開天窗”叁丧,設定數(shù)值為-5啤誊,就會覺得損失了5份的快樂。而在有人提出“拆屋”這種“巨量損失”的選擇時拥娄,設定損失為-15蚊锹,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已經發(fā)生了動搖。有些特別相信的人稚瘾,會認為這個“-15”真的要實現(xiàn)了牡昆,痛苦不已。而有些人會半信半疑即便不是完全相信摊欠,也會心念動搖丢烘,將默認狀態(tài)調整成了“-7”左右。而即便是非常不信的人凄硼,心念也不會鐵板一塊铅协,也會微微有所調整,比如變?yōu)椤?1”左右摊沉。因此,無論是什么樣的相信程度痒给,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说墨,默認狀態(tài)都成了負數(shù)骏全,這時再接受“-5”的數(shù)值,就不至于損失5份的快樂尼斧,也就容易接受了姜贡。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棺棵,到底這個“開天窗”的結果能否順利實現(xiàn)楼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在面對“拆屋建議”時的堅定態(tài)度。如果一聽到風吹草動烛恤,心念就發(fā)生變化母怜,對損失的厭惡極為敏感,便容易出現(xiàn)“調和的結果”缚柏。而生活中也不乏心念極為堅定苹熏,“油鹽不進”的類型,無論別人怎么提“拆屋”币喧,都當作沒聽到轨域,無論商家怎么抬價降價,都當作沒發(fā)生的人杀餐。只不過干发,大多數(shù)人也是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史翘,早晚會在不熟悉的領域跌入“拆屋效應”之中枉长。
這兩個規(guī)律,都說明我們計算得失的方式并不是簡單的加減算數(shù)恶座。得與失似乎并不只是表示具體的利益變化搀暑,而是“得”與“失”本身就有自己的獨立價值。我們可以思考跨琳,可能是因為在生活中自点,“得到”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我們不能完全確定得到的東西是否真的如看起來那樣美妙脉让。但是“失去”的東西是已知的桂敛,我們明確地知道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在電子游戲中溅潜,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术唬。頂級手游的收益,遠遠比頂級單機游戲的收益要大滚澜,而明明后者的品質更高粗仓。根據(jù)此思考,手游充值之前,我們往往很清楚要為什么買單借浊,也知道買來喜不喜歡塘淑。而面對單機游戲,我們要在體驗之前就決定購買蚂斤,其實買的是一個未知的東西存捺,即便看了一些資料有所了解,也不能完全確定究竟是否適合自己曙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