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小妮
01
剛剛在讀一些散文噪舀,因為工作太忙碌許久沒有看書,寫了很多小段落躺在草稿箱里不見天日丢氢,讀到了一些觸動我的文字還是想記錄一下傅联。
作者是一個大學(xué)老師,他在課上偶爾講的一個自己都快忘了的故事卻被學(xué)生記住了疚察。他的一個朋友常年在外打拼蒸走,趁著節(jié)假日回家,老母親就想給兒子包一頓餃子貌嫡,忙活了一個下午后她想知道餡料甜咸與否比驻,煮了兩個之后發(fā)現(xiàn)忘了放鹽。
老母親知道其實調(diào)一個醬油醋汁兒子也會很喜歡岛抄,但她不想兒子這么久回來一次吃到有瑕疵的餃子别惦,于是去鄰居家借了針管,把鹽水一個一個注射進(jìn)去夫椭。
兒子吃了之后馬上說好吃掸掸,老母親得意的說了針管的事,兒子內(nèi)心五味雜陳蹭秋,在外打拼吃過多少次甜咸不對的餃子扰付,誰會在乎呢?
無非就是你點了難吃的外賣仁讨,不開心了點個差評罷了羽莺,你還能由著性子不吃了?
02
記憶里奶奶家的餃子總是兩個餡的洞豁,韭菜雞蛋或者韭菜肉永遠(yuǎn)是為挑食的我準(zhǔn)備的盐固,蘿卜加肉才是家人的愛荒给,每次他們都會問我:小人參不嘗嘗?
我都不記得我從什么時候開始抵觸白蘿卜了刁卜,還好家人縱著志电,到現(xiàn)在我依然不吃。
小時候家里包餃子是個很熱鬧的事长酗,因為吃的人多溪北,所以必須要分工協(xié)作,比如和面這種力氣活一般是男人們的工作夺脾,搟餃子皮這樣精細(xì)的活一般是家里的女眷們之拨,而把餃子皮從廚房運輸?shù)娇蛷d則是我們小孩子的工作了。
奶奶家從廚房到客廳的過道大概一人多寬咧叭,小時候蹦蹦跳跳的從廚房兩個手捧著剛剛搟好的餃子皮覺得挺好玩蚀乔,一手的面粉跑來跑去也不覺得累。
客廳的媽媽菲茬、姨媽吉挣、舅媽們一邊包還會一邊互相比較,誰包的快婉弹、誰包的形狀好看睬魂、誰會包的花樣多……可惜這樣的手藝我至今學(xué)的不怎么樣,只能勉強達(dá)到包完不漏而已镀赌,我奶奶呢氯哮?甚至可以同時搟兩個餃子皮,且外薄中心厚商佛,為好餃子打下了基礎(chǔ)喉钢。
逢年過節(jié)為了圖個吉利,二舅媽總會提議在餃子餡里放上幾個花生或者一個洗干凈的硬幣良姆,看看誰更幸運肠虽,這樣的少女心思是上海女人才有的細(xì)膩。
等她們包完我們就需要小心翼翼的捧著那個玉米桿做的圓形容器(我們家叫bi兒玛追,念四聲)税课,身后往往還有不斷的囑咐:“小心點啊痊剖!”
陜西人講究頭鍋餃子二鍋面伯复,意思是說第一鍋煮的餃子和第二鍋煮的面最香,所以家里的第一鍋餃子永遠(yuǎn)是奶奶和小孩子們的邢笙。
尊老愛幼這樣的道理沒有人用紙寫出來貼在墻上,不過是潤物細(xì)無聲的滲透到生活里侍匙,在你還不知道尊老愛幼是什么的時候就知道第一份是他們的就對了氮惯!
因為家里的鍋畢竟有效叮雳,無法十幾個人坐在一起同時吃,大家也會非常默契的分撥妇汗,第一撥吃完的人會自覺的替廚房還在煮餃子的人帘不,而我爸這個吃飯最慢的人通常都是負(fù)責(zé)善后——洗碗的。
我們家人每次吃餃子一定會開瓶酒杨箭,這個時候二舅一定會用河南話念:“餃子就酒寞焙,越喝越有!”然后遞給奶奶一杯酒互婿。
我的奶奶不戒煙不戒酒捣郊,快意人生,我來南非后看到一個抽煙很有范兒的白發(fā)奶奶慈参,想來她應(yīng)該和我奶奶是同道中人吧呛牲。
03
飯后大家井然有序的收拾餐桌,有的人把餐具送去廚房驮配,有的人會換上一個正方形的桌子娘扩,有的人快速的鋪上一塊灰色的類似于地毯質(zhì)地的布,從沙發(fā)下面拿出麻將牌壮锻,說來也怪琐旁,我到現(xiàn)在還能記起那塊布和麻將的味道。
我媽不會打麻將猜绣,有時候興致來了也會坐上牌桌摸兩把灰殴,通常奶奶會坐在床邊,姨和兩個舅媽陪著一起玩途事,這項活動是我們家逢年過節(jié)验懊、家庭聚餐的必有節(jié)目。
不知道為什么尸变,吃了那么多餃子义图,我唯一能記住的味道是奶奶盤的餃子餡。盤餡就像是做油潑面一樣召烂,你明明就是用了一樣的調(diào)料可味道差的不是一點兩點碱工。
或許這就是中餐的奇妙之處,菜譜里的適量奏夫、少許和西餐用秤的嚴(yán)謹(jǐn)完全不同怕篷,所以家人沒有一個人能做出奶奶的味道。
以至于奶奶去世多年后酗昼,偶然一次吃一個鄰居奶奶做的餃子差點淚流滿面廊谓,那味道分明就是我奶奶的味道呀!
她也興奮的說:“女子麻削,以后想吃就來奶奶家蒸痹!”
可惜我來南非三年還沒過家春弥,不知道她的健康情況,也想過用筆記下來她的做法叠荠,可我知道匿沛,學(xué)不會。
人們都在說科技改變生活榛鼎,和面機逃呼、餃子機代替了我童年記憶里的那些熱鬧的場景,方便到只要把面粉加上水者娱,蔬菜加上肉抡笼,按了按鈕就有餃子吃,再也不用忙活一兩個小時肺然,飯后還有洗碗機蔫缸,扔進(jìn)去過個十五分鐘又好了。
可我還是會懷念童年廚房里用兩只手勉強才能拿起的筷子际起,手心里滴上洗潔精拾碌,讓筷子兄弟們熱鬧的跳舞,看著那些潔白的泡沫街望,耳朵里充盈著木筷子碰撞的節(jié)奏感校翔,筷子簍安靜的張嘴等候,從不著急的催你灾前。
現(xiàn)在防症,餃子在我們家變成了備用快餐的角色,我媽有空的時候會包好凍在冰箱里哎甲,等到家人沒空做或者不想做的時候拿出來吃蔫敲,只有一個目的——快!
那些童年吃餃子帶給我的儀式感隨著奶奶家門口那棵大樹年輪的增加變得蕩然無存炭玫,明年我一定帶著安寶回家奈嘿,和家人們再一起做一次餃子。
和小時候一樣吞加,我依然負(fù)責(zé)運輸餃子皮裙犹、洗碗,因為我妹妹包的餃子已經(jīng)比我好太多了衔憨。
我是鹿小妮
樂于分享故事
期待傾聽你的故事